宋红霞
摘 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为促进小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需要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准确的认知,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鉴赏音乐的时候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探索兴趣。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对当下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传承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传承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29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同时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从目前的音乐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着文化资源引入有限,渗透方式单一,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此,教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联系当下的教学实情,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优化各项教学活动,并通过歌曲鉴赏、民族音乐、乐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了解到音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而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还需要音乐教师进行积极创新和变革。音乐作为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既能深化学生的民族情感,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开拓学生的认知范围,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此外,音乐教材中介绍了诸多优秀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家的故事本身也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2.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求
要想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确保学生拥有极高的道德文化修养。所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的时候既要体现音乐教育的创新点,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优化,让学生主动继承与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求。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1.传统文化资源的引入有限
小学音乐课堂的传统传承,教师所引入的文化资源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传统文化的元素过少,根据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传统乐器,欣赏一些乐曲,以鉴赏为主,接着观看乐器的形状,并未亲自感受乐器的优美和特殊性,缺乏对传统乐器的真实感知。主要还是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致使大部分的授课沦为“纸上谈兵”,学生在缺乏实际体验的情况下,难以激发对传统音乐的探索热情。
2.传统文化资源的渗透方式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授课方式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仍是单一的理论性传授,例如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未获得自主展示的空间和契机,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而且过分单一的歌唱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缺乏持续探究的兴趣。再者,音乐课上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简要说明,学生对此的认知不够准确,难以形成强大的文化自信心。
3.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过低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过低,并未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基于音乐课程的本质特点,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语文、数学等课程,例如部分学校一周只有1-2节音乐课。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不高,容易出现一系列敷衍现象。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分析红色歌曲,了解传统文化
红色歌曲是赞扬和歌颂祖国的歌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一般会围绕着某个主题而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点,能唤醒人们的记忆,这是不可多得的爱国题材,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红色歌曲不仅歌词美,还能深度展现一段历史,让学生主动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好。例如音乐中的古诗词赏析,通过“读唐诗”活动,为学生构建浓厚的诗词意境,从节奏、旋律和演唱形式等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唱一唱、奏一奏,将抽象的音乐变得更为具象化。或者是在《中国中国我爱你》的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对祖国的热情,结合教材内容,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爱国,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当然,小学音乐教材中还包含了其他的红色歌曲,有的是赞扬团结、有的是赞扬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为让音乐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在恰当时机让学生学习红色歌曲,这样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音乐教材中的红色歌曲大多歌唱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能够充分展现革命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感,有着极为鲜明的音乐特征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能力,主动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现阶段,部分小学生并不了解红色音乐,也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沉浸在低俗、不健康的通俗歌曲中,这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侵害,更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多学习红色歌曲,认识到怎样的歌曲才是正确的,善于分析歌曲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主动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2.借助乐器,体验传统文化
除了红色歌曲的学习外,还要让学生获得和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演奏传统乐器,切实感受文化的内涵所在,并对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所以,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乐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对民族文化有全新认知,由此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例如教师演奏葫芦丝乐曲《映山红》,悠扬动听的旋律回荡在课堂,利用相机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推广民族乐器进课堂的做法。为承担起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小学开設乐器课程,邀请一些优秀、知名的演奏者亲自授课,随着教学改革课程的持续推进,民族乐器教学开始普及,也被列入到义务教育的课程中,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乐器的有效应用,既能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还能将爱国主义的情怀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通过传统乐器课堂和体验活动的深度结合,学生直观认识到传统乐器的基本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综合认知。例如,音乐教师选择在传统文化月的时候,组织音乐活动:认识民族乐器—笛子,将加强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作为出发点,在传统文化月的时候,将乐器教学作为主要内容。授课阶段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认为笛子,另一方面则是体验乐器。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相应的导入活动,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笛子的特点,接着组织小游戏了解笛子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视频,了解笛子的表现力,不仅是优美的旋律,还能展现出大自然的水声、鸟声。第二阶段的体验,则是让学生进行表演,并带领同住的其他学生一同探究应该如何吹笛,笛子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族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富有极强的情感表现力,让学生认识这一乐器,使学生能够深度探究,弘扬传统文化。
3.欣赏民族音乐,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旋律简单、轻快的音乐作品时,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人教版音乐教材在曲目上的选择包含了二十多个民族音乐,如云南哈尼族、贵州彝族、苗族、傣族等,其中也涉及一些原生态的民族歌曲。以二胡曲《赛马》为例,二胡作为独特的民族乐器,当教师在播放《赛马》的时候,整个歌曲充满阳刚之气,通过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生仿佛看到了骑手们骑着骏马,像箭在草原上奔驰一般。随着节奏的变弱、变强,展现出欢乐的赛马场景,而教师也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那达慕”的节日图片,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当地人的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歌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阶段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幅辽阔的大草原景象,以及当地人们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也将歌曲情感推向高潮,最终在热烈氛围中结束。教师将《赛马》作为民族音乐教学的代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让学生切实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我国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影响下流行乐对民族音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背景下,小学生的民族情感逐渐淡化。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基于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选择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歌曲、民族节日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4.组织音乐活动,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传统文化进入音乐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从校本课程的设置角度而言,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校本课程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思考,又能继承和传承文化,将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巧妙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民间采风活动,如若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是局限在单一的课堂空间内,无法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优势,更难以让学生长久接受文化熏陶。所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打破常规限制,将学生带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的音乐活动,将民间生态艺术作为参照物,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拉近和音乐的距离,强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整体感知。例如,教师将学生带入评弹馆,学生被其中的浓厚氛围所吸引,并在倾听评弹的时候,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而在休息的时候,学生向演唱者提问,通过双向交流的形式丰富小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通过此次采风活动,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报名参与到评弹兴趣班,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为传承文化知识,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呈现出体验、感悟,确保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文化素养能够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音乐教师通常会带领孩子们吟唱唐诗宋词,通过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让学会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又能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达到双重优化的效果。
5.创新授课形式,打造高效的音乐文化课堂
音乐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独特的艺术感知力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网络授课的形式,为学生打造风格迥异的音乐文化课堂。以京剧为例,京剧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特色曲艺、古诗词、民歌等内容让学生在家学习。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北京的桥》为例,许多学生会唱,但是不了解歌曲的起源,而网络化学习的目的则是让学生了解这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何处?教师通过展现曲艺风格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逐渐了解曲艺。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关注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将隐性资源应用到音乐文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音乐爱好,及时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例如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文化活动中,感受艺术所传递的别样美感,让学生自觉学习,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我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
总之,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诸多丰富的文化素材,如何传承这些优秀文化,才是现阶段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当下学生的认知特点,全面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和成长,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在课堂探究中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桂花《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3期。
[2] 刘平《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科技资讯》2020年第8期。
[3] 潘惊金《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年第26期。
[4] 段菲《探究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年第1期。
[5] 邸璐《淺析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科技》2017年第12期。
[6] 安贵显《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戏曲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