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娟
摘 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民间剪纸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察能力,既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初中生应该充分了解民间剪纸的独特价值,掌握剪纸的操作技巧,而教师则要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剪纸的独特性。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接着分析了剪纸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间剪纸 初中美术 运用价值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28
剪纸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简单、朴实的特点,将其合理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拓宽学生的认知欲望。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着重分析剪纸艺术的特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技巧,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具有完善审美教育的功能
审美教育是将自然、社会和艺术美联系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剪纸图案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表达,学生在学习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时候,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认知也会延伸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生本理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2.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
民间剪纸从技法层面而言,一般是采用镂空剪刻的形式,这是民间百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对艺术形式进行的必要总结和完善。初中生在刚开始学习剪纸艺术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耐心,认真对待这项任务,由此发展学生持之以恒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了解作品中涵盖的精神内涵,及时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以民间剪纸艺术而言,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视野,感知剪纸乐趣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教师通过欣赏、实践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选择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剪纸图片、挂饰,接着利用室内的窗户,将整个教室布置成为充满剪纸氛围的学习情境,消除学生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二、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领域
1.民间剪纸在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展示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与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既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有着极强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准备剪刀、笔、彩纸和尺子,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发展现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海报设计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惜之情。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我国剪纸的发展现状是什么?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保护传承文化,弘扬民间剪纸艺术,现在要制作一幅宣传剪纸文化的海报。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海报主题是什么?应该通过何种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表示,可以采用文字、色彩和空间等要素,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并选择恰当的主题。
最后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完成海报制作,创作一幅保护剪纸文化的海报,附上对应的说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形式,对小组内的海报进行点评,给予学生适当鼓励,确保学生在构思、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剪纸艺术的独特价值。
由此可见,剪纸艺术在设计与应用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剪纸文化的关注程度为出发点,采用海报设计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而在海报的制作和讲解中,学生也会懂得如何设计出一张优秀且充满个人特点的海报,教师选择恰当时机给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民间剪纸在造型与表现领域的展示
为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学习的快乐,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选择“剪纸文化进校园”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一起进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在活动展示阶段,教师可以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进行巧妙结合,既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对以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以“豫西剪纸”为例,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浏览和讲解,以小组的方式探索主题,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师:同学们学习了相关的剪纸知识,也懂得了如何制作剪纸,是否想让我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呢?
生:想!
师:我们举行一次校园剪纸展览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和了解到剪纸艺术,以此来丰富校园文化,那么应该如何实践呢?
生:在校园的宣传栏、走廊的文化墙……
师:作品应该如何摆放?主题是什么?
生:按照剪纸的种类、形式进行摆放。主题是“豫西剪纸进校园”。
基于问题情境的模式优化教学流程,而在设计展览的时候,也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合理布局,确保自身的作品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完成剪纸作品的分类、处理、布置和装饰等工作。通过对展览活动的完善,学生对美术课程也有了全新的感知和体会,将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现代化活动设计进行有效结合,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中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化特点,为中学校园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三、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对比剪纸图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也要基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文化进行综合探索,首先给学生欣赏一些多元化的剪纸图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接着了解作品特点和对应的创作手法。以吕凤毛的作品《喜瓶》为例,这一作品是将北方和南方的剪纸特点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阜阳剪纸特色,外部为花卉图案,内部是喜鹊,展现出动静结合的特点。同样,从正负图形的角度分析,阴剪和阳剪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种虚实关系,让整个画面具有极强的层次感。这种阴阳、明暗的融合,实际上也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审美。或者是在《鸳鸯配》的剪纸中,采用剪、刻、染等多种形式,给人一种极强的画面感,着重体现出阜阳剪纸艺术的独特优势,将精细、大小等进行完美处理,体现剪纸的层次性,也让整体的效果更为生动和形象。
教师则通过有效讲解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采用复印、临摹等形式展现剪纸图案,将其和色纸一起固定组装。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及时梳理和掌握剪纸的基本形式、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剪纸图样的形式,将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山东剪纸一般是豪放为主,剪裁的时候能体现其中的神韵之美,接着再开始精修处理,内容多为美好的意愿。而安徽地区的剪纸则显得更为柔和、圆润,将南北地区的剪纸特点考虑在内,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剪纸图案,向学生展示,对比南北地区剪纸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各个地区的风俗人情,感受民间文化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在内,预设欣赏活动,对比不同的剪纸样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探索多元化的剪纸创作内容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极为多样,无论是寓意或者是表达的情感内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剪纸艺术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剪纸的多元化特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现模式,确保剪纸课程的丰富性。为此,教师要提前带领学生了解剪纸内容,将艺术剪纸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联想意识,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适当增加剪纸的难度系数,例如在梅花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别样的图案和花纹,让最终呈现的作品更具美感。
例如在“蝴蝶剪纸”教学中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范画的导入工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借助《梁祝》乐曲,让学生认识到主角最终幻化成为蝴蝶,蝴蝶这一意象则符合人们对美好艺术形象的期待,现在通过剪纸的形式展现蝴蝶形象。蝴蝶的美丽与否,取决于翅膀和花纹,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示范讲解,通过对折、二次对折、连续对折的形式,剪出内部的装饰花纹。学生在初学阶段,需要从几个部位入手,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在触角的剪裁中,需要考虑到长短、粗细和形态的变化情况。学生在这节美术课中剪出了许多好看的作品,也希望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利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本节课教师采用直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剪纸实践的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创造出富有时代特点,以及符合自身审美特点的剪纸作品,将其合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剪出丰富多彩的蝴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组织实践活动,确保剪纸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还能发挥出美术学科的优势,做到足够新颖、美观且大方,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价值。为此,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懂得如何欣赏作品,进而打造一个更为灵活、生动的美术课堂。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剪纸艺术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实践中体会剪纸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能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带领学生参观剪纸艺术馆,教师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文化、历史,引导学生从民间剪纸的题材、线条和色彩等方面进行鉴赏,并结合生活、文化对剪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作品,找出剪纸和其他美术表现形式有着何种区别。学生A表示这些作品都是由线条所组成的;学生B表示作品是镂空的;学生C认为这些作品的线条都非常柔美。學生在相互讨论的时候并未得出统一的答案,而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时候,以剪纸作品《裂痕》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欣赏和观看的时候,认识到牡丹花有着吉祥、富贵的含义,红色和黑色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让学生自行参观,并对喜爱的剪纸作品进行深度讨论,课后完成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剪纸作品,运用美术语言从多个角度感受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
4.以生为本,营造浓厚的剪纸氛围
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喜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动植物作为剪纸教学的主要内容,或者是融入一些动漫人物,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时候,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而教师在组织剪纸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艺术节、创意活动,适当组织一些创作类比赛,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鼓励,让学生收获剪纸所带来的满足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营造浓厚的剪纸教学氛围,教师在后续阶段可以利用相关的辅助设备让学生继续沉浸在这样的氛围内,例如在美术课堂中加入音乐元素,铺垫好剪纸剧情,在氛围的烘托下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并在后续学习中也能让学生继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喜花剪纸”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剪纸故事,通过故事+音乐的形式,牢牢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让整个课堂更为有趣,进而营造出浓厚的剪纸学习氛围。整个过程中,教师借助情境构建的形式,让学生逐渐走进故事情境内,感受民间传统艺术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整个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参与欲望也极为浓厚。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优化美术剪纸教学活动,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情感,也是人们的智慧结晶,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既能反映各个阶段人们的生活现状,又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而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初中生的剪纸作品,精心指导,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实现自我认知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蓉《基于快乐教学的初中美术与民间剪纸的课堂设计分析》,《考试周刊》2018年第44期。
[2] 徐玉萍《“剪纸艺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学周刊》2018年第6期。
[3] 宋梦、田浩《民间艺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以剪纸为例》,《艺术教育》2021年第10期。
[4] 陈洋、杨明珠《呈贡民间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中华少年》2020年第7期。
[5] 范修通、谢彦兴《STEAM视野下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课堂的传承与发展》,《广东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9期。
[6] 陈颜《巧妙融入民俗教育,绽放剪纸教学魅力——如何在初中美术民间剪纸教学中进行民俗教育》,《新课程导学》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