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搭台,让例题教学富含意蕴

2022-05-30 03:35陈桂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陈桂萍

[摘  要]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多维的体验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既有的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思维水平等,创设合适的情境,营造诗意的氛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平台,用“定向设问、互动解析,选好素材、共同演绎,指导验证、提升辐射”等举措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快乐数学学习、智慧数学学习的诞生,从而让数学例题讲解教学富含意蕴,魅力无穷。

[关键词] 小学数学;例题讲解;搭建平台;情智共生;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智慧共生的探索之旅,其间,需要教师搭建好学习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天地中大胆探索,让数学学习激情无限。本文提出,在小学数学例题讲解中,要摒弃教师唱“独角戏”的行为,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引导他们实践、思考上,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富含意蕴,让数学课堂教学精彩连连,意味隽永。

[?]一、定向设问、互动解析

定向设问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它避免了满堂问、泛泛问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生成,使数学课堂真正演变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同时,用活定向设问策略,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问题,使得诸如“同意吗”“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对话逐渐消失在教学之中,也使课堂提问更能贴近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而让数学教学智慧绽放,热情激荡。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创设情境,精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而把握有余数除法的本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务实有效。

师:看黑板上有些什么?(磁性教具——12个桃子和一摞盘子)

生1:有8个桃子和一摞盘子。

师: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准备请你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中,你打算取下几个盘子,怎么放好桃子呢?

生2:取2个盘子,每個盘子中放4个桃子。

生3:取8个盘子,每个盘子中放1个桃子。

……

师:我发现同学们取的盘子和放的桃子的个数都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生4:每一个盘子中放的桃子数量都是一样多。

生5:大家都是采用的平均分桃子的摆法。

师:哦!看来还有不平均的摆法吗?谁是这样想的,把它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6:我取了3个盘子,其中1个盘子中放2个桃子,另外两个盘子中都放了3个桃子。

……

师:看来还真有不平均的摆法。但是如果要求每一个盘子中的桃子都一样多,那怎样才能在3个盘子中摆好桃子呢?试试看。

生7:每一个盘子中放2个桃子,边上还剩下2个桃子。

师:真棒!那能用算式表示一下自己的操作和思考吗?

生8:8÷3=2还余2。

师:余下2个,怎么标记呢?在数学上有规定的写法,你能到书中找出来吗?

生8:8÷3=2……2。

……

师:看桃子变多了,如果是10个、11个、13个,你会思考吗?

……

师:讨论了这么多,我们知道“……”后面的数叫作余数,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生9:余数只有1或2,都比3小。

师:想想,余数可以是3或4等比较大的数吗?

生10:不能,3个刚好可以在每一个盘子中再放1个,4个也是一样的道理。

……

例题讲解中,教师没有用“同意吗”“对不对”等泛泛问题去串联学习,而是把问题精细化,定向到位,让学生在不同的选择中参与到学习实践与思考中来,从而助推学生思考有效深入。当学生运用感性认识去写出变化后的算式时,理性的认识(余数总比除数小)逐步萌发开来,并在教师的追问中走向深邃。所以在例题讲解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定向预设,科学追问,让学生自然地融入例题讲解探究之中,并在群体互动中打开思维,使得数学学习更有效,闪烁着智慧。

[?]二、选好素材,共同演绎

讲解例题不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之事,而是需要师生智慧的碰撞,从而演绎出课堂的精彩,演绎出数学学习的精彩。其中,选好素材、预设活动、找好配角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学生的心理需求,吃透知识与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积累等之间的联系,科学地预设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多维的演绎活动中获得较为立体的、鲜活的信息,从而助推例题学习深入,促进学习认知的科学建构。

例如,在“几百几十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学会把脉学情,用好素材、选好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领悟知识,最终实现学习的升华。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先请两个同学到讲台来,拿好神秘的法宝(每人两张纸片,一张写上“百”,一张写上“十”)。你们就是这个游戏活动的小助手,拿好材料袋中的卡片纸(每张卡片上写着1,2,…,9)。一个个依次到讲台来揭秘法宝,看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

生11:我的卡片是8,与法宝“百”合起来是“八百”,与另一个法宝“十”合起来是“八十”。

生12:我的卡片是3,与法宝“百”合起来是“三百”,而与另一个法宝“十”合起来是“三十”。

……

师:很有趣是吧?如果我们一次选2个小助手,他们各挑一个法宝,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13:三百四十。

生14:五百七十。

……

师:同样是“3”和“4”这两个小助手,他们位置换一下,还是三百四十吗?

生15:不是,是四百三十了。

师:从活动中你的感想是什么?

生16:几和百结合就是几百,与十结合就是几十。

……

师:那反过来看,对580,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17:是5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

……

这个例题的讲解过程可谓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几张卡片纸、几个小助手,让学生明白了“百”“十”的意义,明晰几在百位上就是几百,在十位上就是几十,从而把知识领悟融合在具体的感悟之上,让学习变得愈加灵动,记忆愈加深刻。

把“几百几十的认识”学习演变为游戏活动,通过一张卡片和法宝的组合,探究出了几百几十的意义,能更好地刺激着学生的感悟,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得数学学习更加有活力,也充满着情趣。因为几百几十是在真实的体验中悟出来的,所以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记忆也是深刻的,这样的学习建构也就更加到位了。

[?]三、指导验证,提升辐射

例题讲解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认知,同时,在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形成技能,形成数学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思维的稳步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理想境界。因此,在例题讲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现象、数学思维进行验证,从而在抽丝剥茧的解析中更好地把握知識的形成,得到知识的感悟,进而真正地掌握知识,形成建构过程,为终身学习奠基。

例如,在“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在例题讲解教学活动中,就要克服只满足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惰性思维,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验证,并在验证中进一步理顺解决思路,理清数量关系,让学习有根有据,让思维清晰有序、有逻辑。

师:请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8:这是一辆公交车旅客上车、下车的情形,原来有34人,到站时又上来了18人,下去了15人。问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是怎样思考的呢?注意自己思考的顺序。

生19:因为公交车一般是先下后上,所以第一步后有34-15=19(人),第二步加上上车的,有19+18=37(人)。

生20:上车18人,下车15人,说明这一站实际有3个人上车,再和原来车上的人加起来就行了,即34+3=37(人)。

……

师:这样的思考有道理吗?怎么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呢?

生21:有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想,现在有37人,下车的要上车,就是37+15=52(人),上车的反而要下车,就是52-18=34(人),和原来的人数一样。

生22:第二种方法就更简单了,下车的把上车的换下15人,还有3人要上车,不就是34+3=37(人)吗?

……

学习是什么?不仅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更是掌握学习经验和数学思维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利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更多的体验、感悟,从而加速知识的凝练,促进学习认知的稳妥积累。案例中,教师把问题解决作了适度延伸,一方面让学生有条理地述说,并清清楚楚地描述出每一步的思路,让思考变得有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解答过程,通过不同的验证,强化学习信心,也让理解更加到位。这样的综合训练,既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又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习思考中得到训练,让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例题讲解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把例题讲解的情境设计、问题把握、活动思考等都聚焦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层次以及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等方面上来,采取灵活举措,把例题讲解演绎成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合作,使得教学活动更富生机,充满魅力。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加强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