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焦鹏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要素习作想象

如何立足单元整体,准确把握语文要素内部的序列性及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结构化教学整体构建和推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紧扣要素,整体观照,确定教学目标和路径

统编版语文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在常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课文,把握教材内在的系统性。

1.纵向勾连,把握教材体系知识链

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主线,在3~6年级教材中系统安排习作知识:三年级教材设计了“观察”“想象”两个能力要素;四年级教材设计了“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两个能力要素;五年级教材设计了“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两个能力要素;六年级教材设计了“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两个能力要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的编写逻辑,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课程内容为学生习作能力的螺旋式发展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均衡发展。

2.横向贯通,寻找单元内部结构网

横向贯通指对单元内板块与板块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知识链进行联系、比较。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为例,该单元以“想象”为能力要素,以“故事”为文体要素,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具体课程内容和要求见第34页表格)。

想象习作单元的五个板块在单元结构中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功能,构建了一个以读促写、逐渐深化的阶梯性单元习作训练体系。具体地讲,“导语”从读和写两个方面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方法;“初试身手”创设片段或情境,引导学生练习表达;“习作例文”再次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知表达方法;“习作”引导学生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3.板块梳理,绘制单元教学路径线

在想象习作单元板块的设计上,阅读和表达是交替编排的。“精读课文”是阅读,直接指向表达方法的传授,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初试身手”是表达,顺应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为学生提供初步实践的机会,激发其学习例文的热情;“习作例文”也是阅读,为想象提供思维支架;“习作”是再次表达,在一系列言语活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以此完成习作任务。

想象习作单元的板块内部也体现了阅读和表达交替进行的设计思路。以“精读课文”板块为例,《宇宙的另一边》设计了两道课后思考题:第一题“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旨在引导学生先阅读,走进课文中的“想象”;第二题“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指向学生的表达,要求学生根据从课文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口头表达。

想象习作单元聚焦表达方法,搭建了“从读到写、从学到用”的习作总体框架,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性。这个习作单元不仅适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而且其教材编排路径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指明了具体路径:“在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用方法练习表达”循环教学。这也是每个板块的教学路径。

二、统整重组,精准定位,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三个学段的“表达与交流”板块中,保留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写话和习作内容。三个学段均涉及想象能力培养的内容。同时,统编版语文教材增加了想象习作的数量,从6次增加到12次。想象类习作教学的关键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1.单元导语+交流平台,厘清教学内容

本单元导语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揭示了单元的人文主题,不仅明示了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想象,同时暗示了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是创新之源,统编版语文教材安排充满旺盛想象力的三年级学生学习想象作文,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本单元导语揭示了单元语文要素: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②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交流平台”进一步提炼和总结了单元语文要素,为教师和学生指出了本次习作训练的想象方向:一是可以大胆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二是可以大胆想象奇异的经历;三是要敢想、大胆想,想得奇特。

把单元导语与“交流平台”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想象习作单元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学生朝哪个方向去想象。对于问题一,学生首先应该通过阅读他人作品学习想象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方法展开想象,生成本次习作要表达的内容;对于第二个问题,本单元“交流平台”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二是让自己拥有奇异的经历。基于此,本单元应聚焦“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得奇特”的能力。

2.精读课文+习作例文,明晰思维路径

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想象方法,才能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让自己拥有奇异的经历呢?循着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學生就可以从他人展开想象的过程中发现展开想象的思维路径。

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中都有奇妙的想象,而且两篇精读课文的结构顺序不同,展开想象的方法也不同。具体而言,《宇宙的另一边》围绕中心句“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展开想象,作者有时候把宇宙另一边的动作和这一边的动作反着想,有时候把自然物质的性质反着想,有时候把事物的表现方式反着想……这种反着想的想象方法可以用“倒影想象法”来命名。《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想的,每一个想象都建立在前一个想象的基础上,前后两个想象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可以用“故事想象法”或“连环想象法”来命名。

两篇习作例文呼应了两篇精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根据铅笔的特点展开想象,这样的想象方法和《宇宙的另一边》中抓住特点进行相反想象的方法比较一致,想象的展开就像串糖葫芦一样,可以叫“糖葫芦想象法”。《尾巴它有一只猫》每提出一个观点,就反问一句,接着又提出一个观点,再反问一句,观点和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联系,呼应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想象方法,属于“连环想象法”,还可以取名“追问想象法”。

需要说明的是,给想象方法命名是为了顺应学生的兴趣,名字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给想象方法提炼名称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展开想象的思维路径,并依据想象方法开发可供学生操作的想象与表达的支架。

3.初试身手+习作,明确表达训练路径

学生洞悉了展开想象的秘密之后,如何将想象方法真正落实到习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呢?教师可以勾连“初试身手”和“习作”两个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寻得表达训练的路径。

表达练习的难度是逐渐加大的。想象习作单元一共编写了三次表达任务。第一次出现在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中,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情境模仿想象;第二次是初试身手,共安排了两个训练内容,旨在借助简单的手指印画、接龙编故事的方式,鼓励学生尝试想象并表达出来;第三次是单元习作,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想象和表达。三次表达任务按照从口头到书面、从段落到整篇、从模仿到创造的顺序安排,再次体现了“从读到写、从学到用”的习作总体框架。这样设计,表达练习的难度是逐渐加大的。

“初试身手”是思维训练的入口。“初试身手”在想象习作单元的功能,更多指向思维训练。第一个活动是按手指印并作画,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自由想象的快乐;第二个活动是故事接龙,旨在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思维路径展开想象。在初试身手阶段,不建议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表达,因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才是关键。

“习作”板块的教学需要展开过程找路径。统编版语文教材更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训练。本单元习作可以根据习作要求,设计如下训练路径:①选择题目;②围绕题目大胆想象并生成习作内容;③将想象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故事的结构;④用文字将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其中,“围绕题目大胆想象并生成习作内容”和“将想象内容按照一定逻辑形成故事的结构”两个环节,既是习作的难点,又是阅读过程中学习的重点。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处理,还有几点需要强调。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指向学习表达方法,学习课文时不应在阅读理解上设置过多要求,教学重点也要由讲读课文内容转向利用课文学习大胆想象的方法。另外,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习作单元的整体目标,又要关注文本的个性化目标,两者要相互照应、相互促进。

(作者单位: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焦鹏程,高级教师,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被聘为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审专家,是湖北省五一勞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拔尖人才工程人选,被评为湖北省首届教研名师、第三届百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首届两类课程“教研之星”;多次主编或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荆州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引领工作室成员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在单元整体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猜你喜欢
要素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