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道芝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存在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识记困难、语言匮乏、生活范围狭窄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他们学习语文知识带来了诸多障碍,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人教版生活语文四年级下册《植树》为例,谈谈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植树》描写了教师带领学生植树的场景,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笔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提前搜集了家长参加植树活动的资料,精心制作了植树活动视频《可爱的植树节》,并巧妙地融入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在导入环节,学生借助视频,兴致盎然地观看了植树活动的场景,知道了植树节的时间、来历和意义,了解了语文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笔者顺势指导学生学习“春天”“植树节”等词语,并通过提问“植树节是哪一天?植树节那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做了什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丰富认知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景,亲身体验课文内容,能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更加透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植树》第2自然段的内容,笔者将学生带到植树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搭建了更符合特校学生认知特点的体验平台,让学生在植树的过程中学习动词“挖”“放”“填”“浇”等,切身体会、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进而掌握植树的方法、步骤与技能。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将课文内容与层次梳理得更清楚了,也为后面学习第3自然段奠定了基础。植树活动结束,笔者带领学生回到课堂、回归文本,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生活化的教学指导提升综合素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可有效弥补特校学生接受知识慢、理解知识难、记忆知识效果差、思维活动不时停顿等缺憾。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媒介资源和网络平台等优化语文教学形式,创新语文教学途径,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海量化资源、多样化体验、快捷性感知、交互性参与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会灵活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重点讲解了课文中的新句式“先 ,然后 ,最后 ”,并利用课件呈现图片、播放视频,指导学生通过仿说或仿写的形式描述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过程,学会有序地观察、流畅地表达。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以上句式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其他事情。多种情境刺激下的生活化教学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索、分析、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树立了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信心,使学生在“触景联想”“触景生情”中举一反三,从而巩固语文知识,提高生活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着眼于“生活适应”,呈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指导,笔者探索的生活化教学有效促进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技能培养的结合。
特教对象不同于普通教育对象,特校学生的智力水平、残障程度不同,教师应结合学情,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并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并将与学生学习关系密切的生活素材、资源、工具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了解、感知、体验、巩固语文知识,从而提升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責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