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优化策略

2022-05-30 10:48林蔚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林蔚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不难发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截然不同,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让每一个幼儿能够度过快乐有趣的童年,不仅有教育的义务,还有保育的重大责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尤其生活方面占据很大比例。而小学则是走向正规化、系统化的教育行列,主要以学习为主,需要学生自主面对,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等。从这两方面能够看出两者明显的差距。为了能够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离不开幼儿园、学校、教师、社会、家长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调整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思想状态,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对幼儿园与小学进行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幼小衔接教育的概念 所谓幼小衔接从字面意思上能够看出就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幼儿能够平稳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阶段,提前适应小学教育方式,为步入小学生活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下,需要培养幼儿自主、自立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生活、行为、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幼儿调整生理、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确保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幼小衔接的概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面,也就是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从广义层面来讲,幼小衔接教育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幼儿多方面进行协调,为幼儿步入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从狭义层面讲,幼小衔接教育是让幼儿适应学习、生活,通过培养学习习惯、情感、心理、认知等锻炼幼儿适应能力的一种方式。从幼儿园到小学,年幼的幼儿经历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科学引导、更好地协调,会给幼儿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幼儿园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全面进行整改与优化,让幼儿能够坐上通往小学生活的直通车。

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小学阶段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就好比幼儿们刚步入幼儿园一样,会有焦躁不安的心理、不良的情绪等负面现象。刚刚适应幼儿园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转变由松懈变得严格,会让幼儿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情绪上、心理上都会有较大的波动。如果没有提前给幼儿们“打预防针”,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所以要把工作提前做,为幼儿铺设一条敞亮、顺利的绿色通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使幼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全新的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还包括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参与,一定要认清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应当注重以下几大方面:

一是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本质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幼儿园的生活非常简单、纯真、愉快、轻松,基本上幼儿在园的生活比较随意、自由,幼儿对教师的依赖之心更强。反观小学,则是一个正规化、系统化的教育环境,无论做任何事都要遵守秩序,要有规则意识,锻炼幼儿的自主性,不再依赖他人,失去幼儿园的那种“肆无忌惮”的自由时光,对于幼儿来说小学生活非常严苛,陌生又拘束,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

二是教学方法不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主要围绕学习,每天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有独立的学科,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还有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定期参与各种不同程度的考试、测验,还要完成各科作业,导致一天下来很大一部分都在学习,课余时间较少。

三是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的教师更关注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幼儿都会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幼儿与教师每天朝夕相处,关系非常亲密,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师生之间已建立足够信任感。而小学阶段,并不是只面对一位教师,各个学科都有不同教师陪伴,时间也是有限的,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传授知识,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或碰撞,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负责学生生活方面的只有班主任一人。班主任不仅要正常讲授学科知识,还有很多繁杂的事情需要处理,班级学生较多,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学生自己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生活方面的能力,不能事事都依赖教师的帮助。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锻炼幼儿独立能力,全方面培养幼儿技能,帮助幼儿缓解心理上的焦虑感,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围绕四个准备展开 说到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四个准备,分别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第一,身心准备。主要培养幼儿对进入小学阶段有所向往,愿意为入学提前做好准备,能够保持稳定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幼儿脑、眼、手等四肢协调能力。第二,生活准备。主要是培养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自理能力、安全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劳动教育。第三,社会准备。主要围绕幼儿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热爱班集体,诚实守信,具有任务意识,能够自主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第四,学习准备。步入小学阶段后教育教学开始走向正规化,学习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学习习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学习上做到专注、坚持、独立、思考、计划等。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使幼兒可以完整表达清楚一件事,书写自己的名字,在集体环境下能够学会倾听等,逐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课程内容的衔接。在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期间,推动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制度,应当不断反思与总结,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进行推广和宣传,加强教师在幼儿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沟通,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幼儿社会适应性的衔接。由于幼儿年龄尚小,长时间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娱乐、学习已经完全适应,但要进入小学生活,会发生一次角色的重大转变。幼儿园到小学是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从习惯培养到知识传授的过渡、从自由松散到行为规范的过渡等,而在这过渡时期需要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的力度,让幼儿更早适应。另外,进入小学阶段后,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入学适应期,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入学适应方面,带领幼儿了解校园环境、制度、学习方式等,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三是幼儿学习性的衔接。幼小衔接工作给予幼儿科学合理指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品质,能够在过渡期形成有效转变,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式 说到教育方式,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教育教学主要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倾向引导和启发,能够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积极探知和发现。而小学教育相较于幼儿园阶段显得比较“死板”,这种正规化的教育方式,多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需要跟随教师讲课的节奏,尽快适应和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应适当加快教学节奏,与小学教育方式进行对接,使幼儿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加快步伐,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厌学等不良现象,提前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使幼儿逐渐适应,如果大幅度过渡也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要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心理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调整。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关注幼儿情感,促进心理健康 幼小衔接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情感培养,将心理健康放置首位,避免拔苗助长将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同时,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让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幼儿的成长变化和心理特点,要有较高的思想意识和态度,积极配合工作引导幼儿,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为幼儿提供宽松向上、愉快的生活环境,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欢送仪式,保留回忆,迎接明天。幼儿园一晃临近结束,以后再也没有这么轻松快乐的时光,为了能够让幼儿保留这美好回忆,幼儿园需要精心为幼儿们举办一场毕业欢送仪式。在欢送仪式上让每个幼儿穿着漂亮的衣服,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节目表演,展示优秀的自己。为幼儿们拍摄毕业留念,记录幼儿灿烂的笑容。与此同时,教师要在仪式上激励幼儿、传递力量,让幼儿对未来怀揣新的希望,在隆重的仪式上大声欢笑,动情、动心,自信满满地迎接明天、迎接未来。

二是参观小学,触动心灵,培养意识。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和家长要时常与幼儿谈论小学生活,使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新的向往和憧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幼儿园需要组织幼儿们参观小学,真正走进小学、了解小学,由教师带领幼儿们参观小学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感受小学的环境。还可以与小学生共同参与升旗仪式,观看小学生的课间操、课间十分钟、班队活动等,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另外,最为关键的一环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班级,参观小学班级的氛围,坐到桌椅前,让幼儿们体验小学教学的方式,邀请小学教师为幼儿们介绍相关课程,试听一节丰富有趣的课。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自体验小学生活,感受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还能增强幼儿仪式感,触动他们的心灵,甚至让他们产生一种急切的心理,希望能够尽快上小学,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

三是时间暗示,严格要求,时刻准备。幼儿园的班级中,可为幼儿们设置一个专区,在比较明显的地方摆放一个入学倒计时的指示牌,每天由幼儿更换日期。这样可以在无形中给予幼儿时间暗示,让幼儿能够有时间意识、紧迫感,意识到自己在不久后就会成为一名小学生,会下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排在第一位。为了能够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倾听能力。进入小学阶段后,一节课的时间基本在四十分钟,刚刚入学也会给学生们适应的过程和时间,主要在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在课上经常会有学生专注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走思神游等表现,不能专注倾听、也不会听重点等情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影响学习节奏,学习成绩会直线下降。因此,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当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大班后期可适当延长集中活动时间,锻炼幼儿倾听专注力。要求幼儿在集中活动时,眼睛不离教师、不能打断教师讲话,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表现好的幼儿可以获得奖励。

二是社交能力。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大的区别,幼儿园一方面教育,一方面还有保育的任务;而小学就不一样了,主要锻炼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人際交往也会发生较大的改观,师生之间的变化、生生之间的变化,上课模式、学习方式等截然不同。如果一个孩子不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影响小学阶段的生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幼儿们跨越心理障碍,去结识新的伙伴,了解新的老师,有效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能够大胆表达,勇敢迈出第一步就能够有所收获,获得友情和温暖。与此同时,让幼儿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步入小学后怎样去结交朋友,并开展“自我介绍”“认识你真好”的实践活动,结交到新的朋友,建立珍贵的友谊,排除心理障碍,让每一个孩子脸上充满笑容。

三是阅读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提升幼儿的思想认知,让幼儿收获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教师应当从绘本开始,选择一些适合于幼儿特点、年龄、兴趣等方面的绘本,在教室里设置阅读角,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做好幼儿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和指明灯,培养幼儿坚持阅读,能够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小学、幼儿园、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合作,从而提升幼小衔接的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使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充满期待,提高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其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