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在实践中落实“五育并举”。可通过关注热点渗透德育,在游戏互动中促进智育,编写运动程序促进体育,在软件创作中促进美育,通过开展创客活动锻炼劳动能力等,以促进中学生德智育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五育并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提出了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落实“五育”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知识更新快等优势,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育”教育应得到重视和发展[1],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五育并举。
自2019年底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教学和学习的方式,面对新情况,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教育必须面临的新挑战。信息技术有着与其它学科相比非常独特的特点,如对技能要求高,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高度融合等特点。以下,是结合这个特殊时期的教育环境,笔者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的一些实践与探究。
一、关注热点并渗透德育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网络谣言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甚至造成社会恐慌。中学生对于鉴别错误思想和言论的能力还比较弱,同时对新鲜事物更好奇,容易受错误或消极信息影响,进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有谣传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导致很多人疯狂地抢购这种药物。而事实证明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冠病毒是无效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融入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徳方面的培养。
又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让学生了解并总结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谣言,然后通过学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微课,知道获取信息要通过权威媒体而非道听途说,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方法鉴别关于疫情的各种谣言,引导学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不信谣,不传谣,并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守法律己,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新时代的好公民。
二、编写互动游戏促进智育
以“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为例,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编程的过程会让绝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容易,但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不容易。这时教师可借助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教师先演示“野人过河”游戏,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有3个牧师和3个野人要过河,但是船只能装下2人,如果在岸上或船上野人的数量多于牧师,牧师就会被吃掉,他们如何才能安全地渡河?这一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而游戏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程序算法的流程步骤。游戏不仅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接着,教师推送Flash小游戏《我把语句送回家》,学生可在电脑上拖动语句放到相应的指令组内,正确的会被吸收,錯误的被弹回。通过课堂上的实时游戏实现学生与电脑互动、手脑并用,学生既有参与感,又有体验探索的成就感,从而得以轻松掌握知识。在知识总结环节,教师推送思维导图,把各分支要点隐藏,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复述,再让学生手动展开各节点。学生边思考边梳理,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有利于养成善于思考、积极探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编写活动程序渗透体育
身体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学生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近三年来,疫情反反复复。严重时还曾有过大量时间足不出户,造成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科学地设置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加强锻炼。
例如,“萝卜蹲”是一种常见的趣味运动。通过“萝卜蹲”,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运动时的乐趣,提高反应能力,活跃现场气氛,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在信息技术课上,可指导学生利用Scratch软件编写“萝卜蹲”游戏。教师把抽象的指令语句转化为示范体育动作,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编写。写完程序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萝卜蹲”游戏(见图1),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动感的音乐中,学生们的肢体和神经得到了放松。通对这样的学习及运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四、在软件创作中提升美育
信息技术课看似与美育无关,但却无处不渗透着美。无论是在word排版、PPT幻灯片制作,电脑绘画、还是在3D创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创客制作中,都需要不断提高审美,才能设计出好作品。学校成立的3D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将信息技术与美育进行了深度融合。学生们亲手设计、制作并打印,创作了一件件精美的3D打印作品、创客作品(见图2)。
培养学生发掘美的能力也成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3]。如“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一课,在新课导入宣传片《最美战疫人》,让学生讨论视频中都赞美了哪些人,如医生、警察、志愿者、清洁工等。学生不仅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震撼美,同时也感受到了疫情期间人们表现出来的人格美。
例如,在“视频的采集与加工”一课,教师推送《巧用软件制作战疫宣传片》的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以下任务:选取你想要赞美的人物,利用相应软件创作一段视频向他们致敬,作品的布局、色彩等要简洁、美观。这样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既要注重布局色彩搭配的和谐美,也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体现个性美。
在展示评价环节,学生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创意作品(见图3),有的致敬钟南山院士,有的致敬医生,有的致敬志愿者,还有的致敬清洁工。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与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其他同学作品中的美,通过分享传递生活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五、在创客活动中培养劳动能力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与时俱进地提出“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借助数字化工具形成创新作品的创客活动堪称由“新兴技术支撑”的“劳动新形态”。
高中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两个课时。如果将创客教育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中,课时就捉襟见肘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将创客活动拓展为社团活动。在创客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如学校机器人社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从零开始搭建机器人(见图4),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了创意。他们记录工程笔记,编写机器人程序,刻苦钻研,反复调试程序,不断实践,多次对机器人的结构和程序进行改进,虽然过程曲折,但在各级“MAKEX”工程挑战赛中屡屡获奖,其中包括成都市的冠军到全国二等奖、全球二等奖。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德智体美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五育并举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48):251-252.
[2]张强.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微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91-92.
[3]张志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祖国:教育建设,2013(2):295-296.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作者简介:章云凯,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教师,E-mail:179358080@qq.com(四川成都,6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