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赋权增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2-05-30 21:06洪琳
关键词:外语教师个案研究专业发展

洪琳

摘    要: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不断革新、逐步进步的过程,它需要外语教师具有发展的意识和积极开放的态度。指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赋权增能不仅需要通过外在赋权给予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成就感,而且需要通过内在赋权保持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持久力。

关键词:赋权增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一、引言

外语教师要有发展的意识和积极开放的态度。一般而言,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包含以下两个维度:一是教师个人在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涉及态度层面(专业信心和态度价值观的增强)、学科知识层面(在“博”与“专”上的持续更新)和专业教学知识能力层面(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为应对教学不确定性而发展的教学策略意识的不断强化、人际交往与同事合作等能力的完善);二是指在职教师接受外在教育或培训所获得的上述方面的发展[1]。近年来,各种工作坊、讲座、学术研讨等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形式和内容多样、层次和途径丰富的外部条件。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外语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语言磨蚀现象较为严重,反思意识不足,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对于职业发展的态度、表现和行为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师赋权增能是指教师在获得权力共享后,有机会参与共同决策,在作为及被尊重为专业人士的环境下工作。这有利于教师激发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投入感,进而促进课堂成效提高和学校发展。Wilson & Coolican用“外在权力”和“内在权力”来解释赋权的不同内涵,认为教师不仅需要获得外在赋权,即学校和社会给予教师的权利,还需要获得内在赋权,即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必需的智能,以高度专业责任感和专业判断能力参与学校决策,促进学校的发展[2]。Short & Rinehar指出,教师赋权增能主要基于参与决策、专业成长、专业地位、自我效能、教学自主和影响力六个向度[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赋权增能需要教师进行三种形式的对话:一是借助与文本和实践的对话,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二是借助与自我的对话,不断自我反思;三是借助与他者的对话,倡导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4]。

本文以浙江省某外国语学校X老师的专业发展为个案,探讨如何通过赋权增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X老师拥有18年的一线英语教学经验,曾担任初中、高中英语备课组组长,多次开设公开课和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承担英语、文学、领导力、全球理解连线、美式辩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等。X老师是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注重专业发展的骨干教师。

二、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在学习赋权增能和外语教师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立研究问题为“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赋权增能途径”。然后,笔者选择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且注重专业发展的浙江省某外国语学校X老师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基于对X老师勇于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善于学习和反思、乐于与同事合作和分享的考量。接着,笔者制订访谈提纲(你觉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你如何保持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你参与过学校外语教学的决策吗?你承担过哪些外语课程的教学?如何实施和评价课程教学?有哪些收获?)和确定数据收集时间(2022年4月),并对X老师进行了两次访谈。最后,笔者对X老师的回答进行了类属分析,即筛选出与教师赋权增能对其专业发展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加以整理和归纳,进而提炼出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赋权增能的具体途径。需要注意的是,赋权增能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献的学习贯穿于个案研究的全过程(详见图1)。

三、研究主要发现

通过分析数据,笔者发现指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赋权增能不仅需要通过“外在赋权”的决策参与以增强外语教师的专业自信心、通过课程自主以丰富外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内在赋权”的学习反思来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合作与分享来获取发展合力(详见图2)。

(一)外在赋权,给予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成就感

1.深度参与教材选择、课程决策和教学评价,成为勤勉进取型教师

访谈片段1是X老师对其参与初一年级新生教材选择的描述。

【访谈片段1】

记得我要接手初一年级新生班级时,W老师(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特级教师)召集即将带初一年级的几位老师一起商讨教材的选择。我们就初一年级选用《剑桥新思维英语(青少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起始级还是第一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大程度做到选择的教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我们还就是否选择其他教材与《剑桥新思维英语(青少版)》结合使用展开了探讨,以拓展教学资源。

访谈片段2是X老师对其参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的描述。

【访谈片段2】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我校高中英语的特色课程。教研组在通过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教师集体决策、兼顾个人特长的原则,构建了以拓展类和提高类课程为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

访谈片段3谈论的是X老师的教学质量检查经历。

【访谈片段3】

学校每学年都有教学质量检查,主要是学术委员会成员观察课堂教学,并给予反馈,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自己薄弱的环节,制作课堂观察量表,请学術委员会成员重点进行点评,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上述三个访谈片段涉及教师参与教材选择、课程决策和教学评价,这些都要求外语教师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必需的智能。例如,教材选择需要外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材评价能力,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与备选教材的情况;又如,课程决策要求外语教师正确认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结构,了解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再如,设计观察量表需要外语教师有课堂观察和量表设计的能力。

充满鼓励和信任的外部条件给予普通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同等的发言权,让教师能够深度参与到决策中,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扩充知识储备,提高必需智能。由此可见,外语教师参与决策是激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可以使他们增强专业自信心,避免产生职业懈怠,成为勤勉进取型教师。

2.自主设计、实施、评价课程,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

访谈片段4和5是X老师对其特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阐述。

【访谈片段4】

我任教的文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面向高二年级学生,每周两课时。课程内容涵盖短篇小说、戏剧、史诗等。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多元。除了期末考试外,我还让学生撰写人物性格分析小论文(如《奥德赛》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进行戏剧表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段演出)等,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英美文学知识得到了拓展。同时,学生也给予了课程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一课程引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的思考。

【访谈片段5】

全球理解连线课程旨在增进中美两国高中生对彼此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由中美两国的教师轮流上课,每次课选取一个话题,如建筑、哲学、校园文化等,分析与比较其中的中美文化异同。前半节课由教师主讲,后半节课由中美学生搭档连线,针对话题展开讨论。每次课结束后,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不仅需要查阅中国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重温儒家、道家思想,还需要学会使用数字化教室硬件和视频会议软件设备。

X老师在谈及其特色课程时感触良多,颇具成就感。X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在教学准备过程中,X老师积极学习并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在教学过程中,X老师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考虑学生所得。

教师课程参与是指教师作为课程主体之一,参与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是对教师在课程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强调[5],也是教师赋权增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课程参与不仅能丰富外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深化外语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也能够为外语教师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促进外语教师经过学习和研究达到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博”和“专”,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

(二)内在赋权,保持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持久力

1.注重学习与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学习反思型教师

访谈片段6讲述的是X老师参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ESL)”教师课程培训学习的感想。

【访谈片段6】

我以前都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教的时间越长、年纪越大,就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多学习、多接触新知识。我去年和前年都参加了ESL教师课程培训,对语言技能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虽然阅读教学与听力教学都是语言信息解码与意义再构建的过程,但它们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策略。

访谈片段7讲述的是X老师在专家评课后进行的反思。

【访谈片段7】

省教研员在听课后建议我们将语言教学和意义教学结合起来,对阅读语篇进行结构化梳理,建立“意义链”,进而发现并学习表达这个“意义链”的“语言链”[6]。我以前处理阅读语篇时,常常会忽略建立“意义链”,造成学生信息理解的碎片化。后来,我在备课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用mind map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的信息结构或“意义链”,以使学生整体把握语篇结构,理解主题意义。我还将语篇的结构化处理确定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主题,组织教师研读相关主题的论文并进行小课题研究。

從访谈片段6和7中可知,培训学习、专家指导等对X老师的专业成长助益颇大。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X老师发现更多可以探索的领域。在培训学习后,X老师反思原有的教学策略并加以修正和调整;在专家点拨后,X老师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X老师还就存在的问题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和小课题研究。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即持续反思的过程。这一内驱过程需要培训学习和专家引领。外在的培训学习、专家指导有助于外语教师语言知识结构的提升、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策略意识的强化。在职外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外语教学的变革。此外,外语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反思能力,即发现、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2.注重合作与分享,获取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合力,成为合作分享型教师

访谈片段8是X老师对备课组合作备课的描述。

【访谈片段8】

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采用合作式公共教案设计制度。在准备单元教学时,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每位成员自主选择教学模块(如阅读语篇、语法词汇等)进行教案设计,并于授课前两个工作日与大家分享成果,形成合作式公共教案初稿。然后,每位组员按照各自的教情和学情整理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并实施教学,形成学科公共资源。大家互助合作,节省了诸如查找生词和拓展性资源的工作时间。同事间互助改进教学设计,不仅让我获取与教学目标更为契合的活动设计,也让我与同事间的合作更为密切。

访谈片段9是X老师对教研活动的描述。

【访谈片段9】

教研组时常安排组内成员分享教学比赛、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收获。在准备分享时,我总会再次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理论文献,整理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回顾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而归纳出可供大家参考的经验。对我来说,这也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聆听同事发言的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如对课题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上述内容可知,与同事合作与分享是X老师的工作常态。X老师所处的外语备课组、教研组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相似的价值准则和教育信念的教师组成的团体。所有成员相互关心、彼此依赖,每个人都对他们的成长负有责任,并通过合作实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标[7] 。

同事间共享经验、共同建设专业共同体文化,可以避免外语教师各自为阵、孤立无援的现象,为外语教师提供支持性的环境。获取专业学习共同体合力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外语教师与同事间的合作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成为合作分享型教师。

四、结语

指向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赋权增能需要“外在赋权”和“内在赋权”并行。具体来说,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赋予他们参与决策的权力以增强专业自信心,成为勤勉进取型教师,还需要学校赋予他们课程自主的权力以丰富实践性知识,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此外,外语教师自身应在主动学习与反思以提升外语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学习反思型教师的同时,积极和同事合作与分享以获取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合力,成为合作分享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贾爱武.外语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其专业发展内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57-59.

[2][3]操乃圣,卢乃桂.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08,56.

[4]胡洁雯,李文梅.赋权增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5-99.

[5]陈蓉辉,马云鹏.赋权增能:教师课程参与的保障[J].外国教育研究,2008(2):17-20.

[6]葛炳芳.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任务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1/2):3-6.

[7]张亚兰,刘志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个案研究专业发展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