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敏
【摘要】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外语教师是自主型的教师,外语教师应成为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在教学中扮演的中心角色。本文在评述国内几位学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中心角色的内涵和实现条件,并认为如何帮助外语教师获得中心角色的地位及发挥好其地位将是学界接下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后方法 外语教师 中心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63-01
一、引言
1994年印裔美国学者Kumaravadivelu教授首次提出了“后方法”这一概念,并在其后发表的一系列著述中阐发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然而,就是否可称现在为“后方法时代”或我国是否也进入后方法时代的命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2008年董金伟认为,现在称外语教学已进入后方法时代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国还未能普及后方法教育理念和原则。而到2014年,郑玉琪则认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已进入后方法时代,原因是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某种固定的教学法,更多的却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或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设计教学活动,而这正是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的典型特征;尽管分歧存在,“后方法”这一概念依然在我国的外语教育界广泛得到关注和研讨。本文主要依据国内几位学者就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这一主题进行的研讨开展评述,以期帮助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定位角色,从而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提高。
二、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外语教师究竟在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呢,教师的角色又是怎样的呢?邓玉琪和陈美华(2007)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应以基于语言和语言学习理论的教学体系为指导,确定一系列相应的教学原则,并根据课程要求、教学目的、学生需求、学习风格、教学环境等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董金伟(2008)进一步指出,后方法的教师应是自主型的教师,教师的个人知识和认知要受到重视,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践行行动研究,以提高自身自主决策的能力。总之,教师应利用个人的专业知识,自主选择适合本地教学情境的外语教学策略和方法,而不是由教育专家或教育决策部门规定某种教学方法(武和平,张维民,2011)。外语教学应该实现教师中心角色的回归,因为外语教师始终是设计教学过程的“指挥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的“调控中心”,提供学习资源的“信息中心”和语言习得过程的“监控中心”(常海潮,2011)。2014年郑玉琪又针对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的问题在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中做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和教学主宰者,更应是课堂活动参与者、学习效果评价者、教学活动反思者、优良课堂活动营造者、意义建构促进者等,教师应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针对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后方法语境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中心角色的实现
后方法理论其实对外语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它倡导外语教师大胆进行课堂研究和经验总结,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成为理论的构建者。各位学者也一直认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体。那么,教师的中心角色怎样得到实现呢?陶建敏(2007)认为,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外语教师就必须得到相应的培训。外语教师需要通过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项目,逐步树立自身理论创建的意识和获得后续行动研究的动力,建构起自身的语言教育知识。邓志辉(2008)则从教育管理学的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出发,认为在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研究应结合运用教师赋权增能理论,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后方法理论关于教师角色定位的实现:即教师成为理论的探索者而不是使用者,教师形成自己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哲学,并以此促进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外语教学,实实在在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四、关于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的一点思考
综合分析上述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得到普遍肯定的。外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处于中心角色的地位,是外语教学成功的核心所在。外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管理者的赋权和教师教育者的培训以及自身寻求发展的途径,在教学中探索、自主决策,成为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但是,正如陶建敏(2007)指出的那样,外语教师自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教育管理者如何对教师进行赋权,教师教育者如何对外语教师和将成为外语教师的学习者进行有效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决策的意识并发展自主决策的能力?即便在教学中保证了外语教师的中心角色,那么该如何发挥外语教师的中心角色地位以便有效促进教学呢?对于这些问题,上述学者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答。本人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是后方法视野下教师角色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常海潮.(2011).教学法“死亡”了吗?——论外语教学中教师中心角色的回归[J].外语界,03,36-43.
[2]邓志辉.(2008).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05,60-63+90.
[3]董金伟.(2008).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01,8-12.
[4]陶健敏.(2007).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 06,58-62.
[5]武和平,张维民.(2011).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方法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 06,61-67.
[6]郑玉琪,陈美华.(2007).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10,33-35.
[7]郑玉琪.(2014).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01,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