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分析

2022-05-30 20:16:18梁鹏
商场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绩效经济学提升

摘 要: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文章在经济学视角下对主题展开了研究。文章采取文献搜集法、案例分析法基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着力点,并结合管理实践提出了落实着力点需面临的挑战。以此作为文章的问题域,研究显示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为:建立项目制助推技术组织形态的调整、培育企业学习型文化型塑员工的行为、创新激励机制内化流动资本节约红利、加强财务内控制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学;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提升企业管理绩效对于增强企业财务内控水平,以及促进企业走向内涵式发展之路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经济学视角下分析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便成为了应用之义。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绩效,首先需给出可量化的指标,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提供质量控制。经验表明,年利润率指标构成了当前企业运维中所常用的经典指标。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年总收益由“年不变资本投入量”、“年可变资本投入量”、“年剩余价值量”这三个要素组成,将其转换为公式便为:R=C+V+M。由该公式可得出年利润率指标为“M/(C+V)”,其中M代表“年剩余价值”、C代表“不变资本投入量”、V代表“可变资本投资量”。从而,这就为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指标,即要么在保持分母不变时需提高年剩余价值产出量,要么在年剩余价值一定时降低两类资本的年投入量,以及要么使M量值增大的同时使“C+V”值降低。由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经济学基础。

一、相关研究述评

1.相关研究概述

有研究认为,绩效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最大化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只有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策略,才能增强企业绩效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研究聚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完善企业销量考核制度、设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引进企业管理系统、渗透分工管理理念等策略,以及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利用率。有研究基于我国上市零售企业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对企业供应链进行改良,适当提高供应商集中度并降低客户集中度,以提高零售企业應对市场风险变化的能力。与之相关的研究还提出了,供应链整合通过质量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该研究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对理论模型进行统计检验,运用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证实了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显著提升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实践,继而提升了企业绩效。有研究基于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制造企业绩效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有研究分析了战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MBO)的内涵,基于目标管理的理念并综合运用各类绩效管理工具,初步构建了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有研究以保险公司为对象,首先阐述了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概念,然后阐述了其必要性与关键问题,最后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有研究对OKR视角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OKR应用框架与适用范围,并对如何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的情况,应用OKR工具提出了思路。

2.相关研究评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然而随着对企业管理绩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还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 影响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显然,单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影响因素,将使研究结论难以支撑起提升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2) 当前主流研究偏好于从数理统计的角度考察企业管理绩效问题,尽管这类经验研究能够对目前的诸多影响因素做出解释,但在提出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策略方面则略显乏力,且其中的研究手段也难以被企业一线人员所掌握。本文在经济学视角下,以年利润率指标为分析框架,便能挖掘出常用指标对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功能,也能以易行的工作思路被企业一线人员所掌握。当然,主流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也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二、经济学视角下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着力点

以企业年利润率指标为分析框架,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着力点可归纳如下:

1.着力于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了常态,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为:随着单位工效的提升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形下,员工用于剩余劳动的时间被相对延长。若要实现单位工效的提升,在技术面便需要形成有效的技术组织形态。一定的技术组织形态在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即单位工效的提升需沿着“企业生产力—技术组织形态—企业生产关系”的路径展开,一旦企业因技术改造、产能结构升级而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此时便需要调整原有的技术组织形态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关系,以此在企业运维中使生产关系适应新的生产力的要求。

2.着力于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

增强相对剩余价值形成能力,除在技术层面需以单位工效的提升为表现,以动态调整技术组织形态为主线外,还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因素已不再单纯指向硬件领域,以信息化模块、智能化模块为代表的软件领域也成为了决定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使他们能在含有信息化和智能化模块的技术组织中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便为当前增强“相对剩余价值”形成能力提供了人力资本条件。

3.着力于提升流动资本的配置效率效益

根据企业生产运维中资本的循环方式,可将总资本分类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本质区别为,资本价值的转移方式存在差异,即流动资本在生产中将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之中,并在产品流通环节回收所投入的全部价值。不难知晓,所有制约流动资本全部价值回收的因素,都将成为阻碍企业管理绩效提升的因素,在“年利润率”公式中则体现为分母中的年不变资本投入量被放大。这就要求,需着力于提升流动资本的配置效率和效益。其中,效率属于数量概念,效益属于价值概念,需以保证流动资本数量的完整性,来确保流动资本价值的全面实现。

4.着力于明确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模式

已知增强“相对剩余价值”形成能力从技术上依赖于提高单位工效,将其转换为价值视角,便需要有序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根据资本有机构成表达式c/v可知,随着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模块的引入,其将对原有在岗员工产生“挤出效应”,即企业可变资本(v)投入的量值存在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上述模块的引入不变资本(m)的投入量值却存在增大的趋势。此时,便需要明确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模式,如预算约束下的不变资本投入结构,以及不变资本替代可变资本的技术边界。

三、落實以上着力点所面临的挑战

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实践中,落实以上着力点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1.技术组织形态在调整中存在滞后性

如上所述,技术组织形态需适应企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但在当前技术组织形态在调整中存在着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主要反映在对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之中。就纵向组织架构调整而言,需消减中间部门以适应企业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趋势;就横向组织架构调整而言,则需以大部制改造和项目制改造来消除部门之间的职能壁垒。然而,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组织架构调整,都存在着打破企业现有利益格局的需要,所以在调整中时常面临组织阻力。

2.提升员工素质能力中内生动因缺乏

一线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所以针对一线员工的岗位培训、职业拓展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在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力中却存在着内生动因缺乏的问题,即一线员工普遍未能建立自组织学习系统,以及形成业务精进的行动自觉。由于内生动因的缺乏,导致了企业“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能力难以维持,同时也增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和执行成本。

3.流动资本节约使用的监督效果不佳

现代企业大量应用技术平台提升管理绩效,如利用ERP系统开展对流动资本的配置工作,即对原材料、耗材、人工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但在追求对流动资本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目标时,对于流动资本节约使用的监督效果却略显不佳。显然,在企业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影响到了这里的绩效提升。在传统视域下,管理者似乎认为引入惩戒措施能够倒逼出员工的节约意识,但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下,以班组为单位的员工集体则存在隐藏“节约努力程度”这一信息的动力。

4.资本有机构成的决策中存在非理性

对于任何企业类型而言,在数字经济时代都将面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所不同的只是硬件资产和软件资产之间的比例结构关系。在经济学视角下可知,资本有机构提高的同时,也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过程,后者又会因增大“年利润率”分母中C的量值,而使企业年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然而在企业对标管理时,管理者却因非理性冲动做出超常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决策,这势必阻碍企业管理绩效提升的步伐。

四、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构建如下:

1.建立项目制助推技术组织形态的调整

提升企业管理绩效首先需得到有效的组织架构支撑,无论何种企业类型都可尝试建立项目制,以助推技术组织形态的调整。项目制组织架构的优势在于,每个项目组都可作为任务组而存在,这样就能将经典的金字塔状组织架构,转变为水平分布的扁平化组织架构,进而能快速对任务信息做出反馈,并在项目组范围内迅速调配各种资源。在建立项目制的具体过程中,可重点对企业的核心部门或价值创造部门实施项目制改造,并在非核心部门和非价值创造部门实施矩阵型组织架构改造,实现以前者部门为中心、外围部门人员参与项目组运维的技术组织形态格局,以通过降低企业组织冗余来提升管理绩效。为了降低组织变革阻力,在企业绩效管理中需落实项目组、外围部门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2.培育企业学习型文化型塑员工的行为

面对数字技术对企业运维各领域的渗透趋势,需内化出全体员工的终身学习意识以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基于“年利润率”分析框架,员工在终身学习意识的驱动下,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因积累的复杂劳动量超过以往,这就能在不改变工资率的情况下增大“相对剩余价值”的量值,进而为提高“年利润率”创造出主体条件。为此,培育企业学习型文化型塑员工的学习行为势在必行。笔者建议,项目组负责人、外围部门负责人需为成员起到示范效应,并在组内设定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在学习时间内,负责人应结合近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在组员中集思广益。同时,可组建线上学习平台以信息共享、经验分享的方式,内化出员工的业务学习意识。

3.创新激励机制内化流动资本节约红利

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时需同样需重视“性价比”问题,即需以较少的管理成本获得满意的绩效提升效果。针对节约流动资本的要求,可创新激励机制内化流动资本节约红利。其中的原理为,将员工对耗材、原材料节约的努力程度,直接与他们所能获得的超额绩效奖金额度相挂钩,这就在激励相容机制下满足了他们的核心利益诉求,从而引致出他们节约流动资本的行动自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层与项目组、外围部门签订任务书,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流动资本的投入量,且配比相应的经费。在任务书中可规定,项目组或外围部门按任务书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后,若存在经费结余,结余部分可作为组内绩效奖金发放。这样一来,就能激发出员工的节约意识。

4.加强财务内控制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时还应发挥财务内控的职能优势,通过加强财务内控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形成制衡。财务内控主要由:财务内控环境和财务内控手段组成。在加强财务内控环境建设中,需以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治理机制为重点,其核心在于寻找到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具体的对策为,在企业章程中需细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流程,并增大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的建议权。在落实固定资产采购申报部门、财务部门、企业主管领导的三方责任的基础上,还可考虑引入德尔菲法获取第三方机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财务内控手段方面,需认真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且需突出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工作要求。与上文相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落实主体责任,便能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制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手段。从而,在年利润率分析框架中便可有效降低不变资本的投入量,也能使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沿着合理的结构展开。

五、总结

本文认为,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绩效,首先需给出可量化的指标,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提供质量控制。对此,文章以“年利润率”指标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了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策略:提升企业管理绩效首先需得到有效的组织架构支撑,无论何种企业类型都可尝试建立项目制,以助推技术组织形态的调整。面对数字技术对企业运维各领域的渗透趋势,需内化出全体员工的终身学习意识以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时需同样重视“性价比”问题,即需以较少的管理成本获得满意的绩效提升效果。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时还应发挥财务内控的职能优势,通过加强财务内控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形成制衡。

参考文献:

[1]范庆妍.企业绩效管理提升策略探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2):68-70.

[2]王丹.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以及绩效考核策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2):40-42.

[3]兰丽娟.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经营绩效提升——基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调节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2021(8):106-109.

[4]侯海涛.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质量管理角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2(7):117-121.

[5]万洪星.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 2022(12):119-121.

[6]曹方磊.基于MBO的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2(3):42-44.

[7]成洪涛.保险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2(2):112-116.

[8]董鹏.基于OKR模式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智慧工厂, 2022(1):58-67.

作者简介:梁鹏(1985.10- ),男,汉族,河南正阳人,硕士,郑州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等

猜你喜欢
绩效经济学提升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施建议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46:36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17:05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