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军然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古詩词是一项相对特殊的内容,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古诗词的语言风格与日常用语不同,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有一个语言理解转换的过程;二是古诗词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小学生在理解其思想感情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借助课内外教学素材,站在课程的角度追求课内外融合,就能够为古诗词教学寻得有效的突破口。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融合的内在机制
在语文教学中,任何一个文本的解读所追求的都是学生思维、认知经验与文本的互动。也就是说,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能够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前概念建立有机联系,那么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到位了。显然,学生的前概念是在生活和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课外生活与课堂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实现课内外融合,也就成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利器”。
这一教学思路的内在机制是明确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正权曾经强调:“好的语文课应当追求两种趣味,一种是情趣,一种是理趣。”情趣来自哪里?当然来自学生的生活。理趣来自哪里?当然来自语文课堂。所以,当语文课追求这两种趣味的时候,课内外的联系脉络就十分清楚了。如果能够用生活中形成的情趣来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理趣,学生就可以在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古诗词的理解,为进一步解读古诗词提供保障。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融合的实践案例
在教学古诗《山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后从生活中寻找古诗所描述的意象,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韵味,同时将对古诗的理解再进一步指向生活,这样就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机融合。诗的第一、二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如果基于生活经验孤立地理解这些景物,可能大脑中所构建出来的意象只有山、山路、白云和人家;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就可以形成一幅有意境的画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构思你认识的山、山路、白云和人家,看看是什么样子。如果可以,请在纸上画出来。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这首诗,然后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与诗句进行对比,“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融合的教学分析
教学实践表明,课内外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形成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词形成更加丰富的想象,从而增强古诗词学习的情趣和理趣。
古诗词是作者在对生活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因此,学生在解读古诗词时应将自己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向生活,这也是课内外融合的一种体现。如此,古诗词教学也就实现了情趣和理趣的共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