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2-05-30 19:49汶红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高中英语

汶红娟

摘    要: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创设真实性情境,激活传统文化体验”“深入研读语篇,培养传统文化意识”和“运用与体验所学,传播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中英语;阅读

语言反映文化,承载文化,而语言本身又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认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1]。教师树立培养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阅读教学以语篇为依托,是文化意识培养的载体。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文化现象上,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思考,导致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肤浅化、碎片化。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Festivals and customs”的主阅读“Alex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热爱祖国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国际视野。“Alex around the world”由两篇旅行日记组成,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第一篇旅行日记讲述的是印度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婚礼的喜庆氛围是相通的;第二篇旅行日记描绘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盛况,语言生动形象,能够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文化的风情。

一、创设真实性情境,激活传统文化体验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期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设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性情境,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回忆,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和思想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首先,教师以真实性情境为起点,呈现一组中国传统婚礼图片,并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和“What is unique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s?”,让学生展开思考,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有学生提出“The bridegroom carries the bride to the new house.”,也有学生提出“The new couple bow to show respects and serve tea to their parents.”,还有学生提出“Parents present red packets to the new couple.”。然后,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an Indian wedding looks like?”,在导入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上述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传统文化相关图式,而且可以导入第一篇旅行日记——印度传统婚礼,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创造积极条件。

二、深入研读语篇,培养传统文化意识

《高中课标》将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2]。为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教师应深入研读语篇(包括语篇的逻辑结构、文本特征、语言形式等),把握主题,挖掘文化价值,促进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感知传统文化知识—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加深理解传统文化”三个维度的教学活动。

(一)梳理文本结构,感知传统文化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尝试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语篇特有的逻辑结构和文本特征,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处理脱离文本,不利于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结构层次是语篇的内部构造,体现了作者对段落与句子恰当有序的组织和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反映[3]。

在阅读第一篇旅行日记前,教师先提出问题“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he Indian wedding?”,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让学生主动感知外国文化,为后续的中国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创造条件。部分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he Indian wedding?

S1: I want to know when and where the wedding is held.

S2: I want to know what t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 do.

S3: I want to know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 ceremony.

S4: I want to know Alexs feelings.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How is all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 in the travel journal?”,引導学生探究游记的结构,使学生感知到游记的主体内容大多由变换的时空和多样的活动构成,常常伴有对人物心理过程的描述[4]。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结构和内容产生整体认知,形成结构化知识。

接着,教师设置任务“If you are going to introdu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to a foreign friend, what impressive events will you include and in what order?”,并提供语言支架“a red bridal sedan chair (also hua jiao)、Chinese character xi、wears tailored costumes、kneel down、 a feast”,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为比较中外文化异同搭建脚手架。

(二)比较文化异同,認同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比较不仅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体表现,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而且也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和形成文化立场的基础[5]。比较中外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心理趋向是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在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How is the Indian wedding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 to the Chinese wedding?”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dian wedding and the Chinese wedding?”,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小组的汇报如下:

S1: In the Indian wedding, the bridegroom arrives on a white hors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the bride comes in a red bridal sedan chair (also hua jiao).

S2: The brides wear red in both countries. In the Indian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wears an eye-catching silk sari whil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wears tailored costumes. The Chinese character xi is displayed.

S3: In the Indian wedding, the new couple take seven steps together by the fire and make promises to each othe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the new couple kneel down for three times, each representing a different meaning. In both countries, people give best wishes to the new couple.

S4: After the Indian wedding ceremony theres a lot of dancing but after the ceremony at the Chinese wedding, a feast is followed.

S5: Both the Indian wedding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are impressive and extraordinary. Traditional cultures tell us who we are and help shape our national identity.

通过比较中外文化,学生感受到风俗习惯反映一个人的身份,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爱国情怀。

(三)分析文化现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

龚亚夫认为,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外在目标(如语言运用目标),也要有清晰的内在目标(如社会文化和思维认知目标)[6]。教师应在语篇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化现象,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阅读第二篇游记时,教师设计三个开放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情感态度、文化比较、语言风格四个不同维度来分析文化现象,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at elemen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travel journal?”和“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引导学生对游记的要素进行思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总结出游记通常包含“activities — feelings — reflections”三个要素。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s going on at the Rio Carnival?”“How did Alex feel about the activities at the Rio Carnival?”“Do we have a similar festival in China? If yes, what is the festival like?”和“What vivid language is used to impress the readers?”,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有学生提到巴西狂欢节有游行、乐队、街舞、喧嚣的人群以及啤酒与烧烤;有学生认为Alex非常喜欢巴西狂欢节,单词“amazing”就是最好的佐证;有学生指出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类似于狂欢节;还有学生认为文本的语言生动形象,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Alex的欣喜。最后,教师播放“Feel of China”短片(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历史、庆祝活动、美食),旨在运用多模态手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听、说、读、看等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运用和传播中国傳统文化作铺垫。

三、运用与体验所学,传播传统文化

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逐渐内化过程。只有在运用和体验中,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形成文化意识,并外化为文化行为[7]。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不但体现在自身行为上,也体现在对外交往中。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文化元素,围绕传统文化知识设计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教师结合教材文化元素,设计关于元宵节的旅游日记写作任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体验,鼓励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任务如下:

Suppose some exchange students are coming to have a cultural tour in your city and celebrate the Lantern Festival. Please write a travel journal about it. It should include:

—Whats going on during the experience;

—How you feel about the experience;

—Use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to impress your readers.

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篇的类型、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特征等方面设计教与学的活动[8],引导学生深刻挖掘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创设真实性情境,激活学生的文化体验,然后结合文本类型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知文化知识到挖掘文化内涵,再到应用所学知识介绍身边的文化习俗,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深入解读文本,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梳理、拓展、开发、丰富文化知识,增强学习体验,感悟、理解、比较、分析、赏析、评论、认同、运用中外优秀文化知识[9],而且要善于整合和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找出中外文化最佳契合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阅读教学的始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效传承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64.

[3][7]高洪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48-53.

[4]应科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2):20-26.

[5]郭翔.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2):38-43.

[6]史新蕾,黄念念,薛晨.龚亚夫:构建英语教育多元目标[J].英语学习,2014(1):13-15.

[8]程晓堂.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1-8.

[9]文安强.从获得文化知识到发展文化意识:问题与改进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3):17-23.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