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恩 王立阳
摘要:在工业设计的全过程中运用质量成本管理模式,使工业设计从产品调研直至产品回收利用的整个全生命周期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有利于调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管理能力,降低产品成本。基于此,文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轴,研究质量成本管理在每个阶段的穿插运用,深挖每个阶段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需求点。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助推产品整个研发过程中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企业管理;工业设计;标准化;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TB47;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0 引言
虽然质量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运用到工业设计的产品设计开发中还面临一定的挑战,这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业设计中的产品开发流程模式存在一定的出入。企业要有好的产品才能立足市场,产品研发是基础。将质量成本管理的逻辑关系带入工业设计的产品研发过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更新速度,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产品研发流程,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及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质量成本管理的定义最初是在1924年由泰罗提出的,自此之后,二战期间,军工业迅速发展,标准化的管理检验费时费力,供小于需,美国工程师休哈特采用数学概率的方式进行抽样检测,道奇罗末格采用数学统计的方式演变出第二次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了質量成本的具体概念;20世纪60年代,费根堡姆将质量成本管理范围扩大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出了产品从始至终整个流程的质量成本管理[1]。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引入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并在企业、市场上推广,在此期间选择了一些工业城市进行试点,如上海、哈尔滨等地,然后发展到国内的各个城市。由于我国引进该概念较晚,企业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各企业呈现两极分化,有的企业质量把控过关,但是从不计算其成本,造成成本浪费;而有的企业则过于注重成本,没有及时把控质量,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此外,一些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没有严格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可见,现在的企业应该着重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注重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2]。
2 工业设计中全生命周期概述及研究现状
2.1 工业设计中全生命周期
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到调研、规划、设计、生产、销售、运行、使用,直到售后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这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体系的运转。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迪安和德莱维特提出的,适用于当时的市场管理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能够在工程领域落脚。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积极投资我国设立重点实验室,将全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实验室,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经济费用的最优化。2021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指出,要提升工业设计的附加值,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业设计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3 质量成本管理和工业设计的关系
3.1 质量成本管理的特性
3.1.1 广泛性
质量成本管理具有广泛性,它不仅能表达产品本身的属性,还能表达无形的产品外延属性,也就是服务。张晓冰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预测风险的成本,才能够适应当代企业需要[3]。邵娟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质量成本管理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的成本内容,还能反映出一些隐性的成本支出[4]。
3.1.2 动态性
质量成本是一个时刻变化的概念,可以随着时间、领域、市场环境而改变,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迭代更新。郭飞跃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零缺陷理念的质量成本管理概念,如今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实施零缺陷理念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够使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总成本[5]。这也证实了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3.1.3 多样性
不同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产品运营情况来选定考核模式。传统的模式是采用货币计量,但只采用传统的计量方式不利于完成质量成本管理。现实中,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具体的计量体系,无法完成计量管理工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核算机构,形成全套的计量体系[6]。
3.1.4 收益性
质量成本管理,顾名思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达到成本最优。目前主要通过核算质量改进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结果,能够有效反映成本输出,得到准确收益。
3.2 工业设计中各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
3.2.1 工业设计和质量成本的关系
工业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产品研发制造,产品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决定产品质量成本的先天性因素。若产品在大批量生产、运输售卖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往往和设计方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设计方案出现问题,后天的制造生产环节也就无法避免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在设计方案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3.2.2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分段
产品全生命周期是从了解用户需求开始,经过规划设计、生产使用、产品销售、用户使用、维护保养、回收利用各阶段的一个完整周期。根据传统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可以分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调研阶段。了解用户需求后,开展产品市场调研,在确保其实际使用功能的同时,要保证其质量,减少成本输出。主要调研现有产品的优点,并将可持续发展设计用在回收利用阶段,还要在设计开发时有所体现[7],才能使设计更好地进行。
第二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充分调研后,进行产品的规划设计,根据需求要素来设计方案,运用高频评审的模式,敲定最终方案。敲定方案后,要考虑产品的各种成本、结构和功能。然后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运用统计计量的方式,确定产品的合格率。
第三阶段:用户体验阶段。产品达到合格率后,开始转向市场,这时就需要另外的部门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的小体系。销售部门要使用户对产品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使用户拥有购买欲望。陈为指出,好产品要满足用户的物质和精神双重体验需要[8]。
第四阶段:售后服务阶段。要想使用户有良好的体验,就必须及时跟进售后服务和后期的产品维修保养,直到产品到达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可以直接将其回收利用,为用户提供以旧换新服务。
3.2.3 质量成本管理和工业设计中全生命周期的关系架构
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分段设置,质量成本管理在各阶段的穿插使用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纵向分为三个层级,横向是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最后在管理层进行文件存档,用于搭建企业管理模式。
3.2.4 质量成本管理在各阶段的模式设置
第一阶段是需求调研阶段。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介入市场现有产品,在初步了解竞品的外观、结构、功能、材质以及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优化自身产品的功能组合,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后期的服务质量。
第二阶段是设计开发阶段。它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运用好管理模式。当产品质量成本管理把控完善后,可以减少后期的预防成本,包括一些流程的设计费、人员费用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不让有问题的零部件进入下一个制造程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精准定位产品的问题所在,也能够降低鉴定成本。把这些降低的成本运用在提升产品本身硬件质量上,产品整体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第三阶段是用户体验阶段。这个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现在销售模式上,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好的销售模式。只有把产品售卖出去,及时跟踪用户的使用情况、改进意见,才能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吸取经验,提高新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用户的满意度是产品衡量质量的标尺。
第四阶段是售后服务阶段。这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最后一把“利剑”,其前提是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把服务优化到极致,从而形成一种品牌效应。服务质量提高后,用户要后期维护的次数较低,证明产品质量好,反之则说明产品质量不合格。
4 质量成本管理在工业设计中的促进作用
4.1 产品质量
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利用质量成本管理能够对产品的各项数据进行归档分析,有助于推进产品质量计划的制订,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减少残次品的出现。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时,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产品的低价位,还能体验到产品的高质量;在后期的售后服务上,提高服务质量,也是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隐藏关键点,这能使用户在实物上感受到服务,还能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服务。消费者的口碑会影响产品的创新设计[9],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质量好的产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2 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管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在设计前期,由于展开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因此能够将调研结果运用到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上,从而节约一定的成本。李怡针对工业设计中的成本管理目标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成本缩减的概念,另一个是成本避免的概念[10]。通过调研分析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可以直接达到成本避免这一最高目标,也就是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多余成本的支出。例如,冰箱门把手就是一个实际的案例,老式冰箱是带有外装把手的,新式冰箱则直接在门上挖槽作为把手,由此降低了成本。
4.3 企业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让管理层清楚地把握产品质量在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还能在产品开发部门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层级管理,精准定位到个人。同时,也能够完善企业财政部门的体系制度,细化质量问题。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应该将各阶段的质量成本数据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从而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重视度。
4.4 时效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介入工业设计后,会大大缩短设计阶段的整个周期,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通过完善前期调研规划设计,能够缩短后面设计阶段的周期。在产品更新迭代上,该管理模式仍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总结上一代产品的质量优缺点,为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够在工业设计中推广,在今后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周期,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一观点在实际的设计案例中得到了推广和使用,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即没有完整地开发出一套整体系统,无法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质量成本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琪,杨世挺.浅谈质量成本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7(50):178.
[2] 左韵杨,李少波,段明英.浅析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现状[J].河北企业,2019(4):41-42.
[3] 张晓冰.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成本控制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13-14.
[4] 邵娟.关于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研究[J].企业导报,2011(8):73-74.
[5] 郭飞跃.企业基于零缺陷理念的质量成本管理[J].商业观察,2021(30):60-62.
[6] 王云辉.质量成本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6):53-54.
[7] 马誉銘.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设计探索[J].设计,2017(21):120-121.
[8] 陈为.用户体验设计要素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1,32(10):26-29,39.
[9] 朱振中,刘福,卫海英,等.产品设计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影響机制研究:情绪与感知质量的中介效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
55-62.
[10] 李怡.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18-26.
作者简介:李月恩(1976—),男,山东济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驱动创新方法、智能设计方法、产品与服务系统。
王立阳(1998—),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智能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