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对生物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新与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生物学习方法;理解生物研究价值,渗透健康生活理念;理解生物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应用生物知识,展现人文情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断观察与总结,让学生历经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渗透;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4-0125-03
收稿日期:2022-05-25
作者简介:李健(1986-),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生物教学研究.
1 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能有效的运用生物实验资源,让学生主动在实验中亲手操作,认真观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而是采取演示实验的方式,或者通过多媒体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根据观察得出结论.这种方式,由于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学生很难产生切身体验,由于演示实验及多媒体实验的局限性,学生很难真切的对实验进行观察,只是机械性的根据课本所学习到理论知识对于实验进行推论与猜测,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有时候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甚至在教学中采取“说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与原理.这种实验方式只能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仍然是“纸上谈兵”,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2 学生的认识滞后于形势和时代发展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缺乏正确的认知,滞后于形势与时代发展,学生没有认识到生物學是当代一门重要的科学类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生物教学的重视.甚至把生物学科当成一种“副科”,对于生物学习持冷漠态度,并且生物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因而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而在生物课堂做中物理、化学、数学这些所谓主科的作业.并且高中生物知识较为繁琐,需要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动力.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平日不需要进行生物学习,只需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主科”学习就可以了,生物知识可以到高三临近高考时进行突击性背诵与记忆,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1.3 学习生物的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学好生物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点繁杂,需要记忆的知识也相对增多,而且生物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遇到诸多困难,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失去兴趣. 而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结合生活使生物知识直观化,不注重分析生物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感觉生物知识不具有逻辑性,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学生放弃了生物学习.
1.4 缺乏对生物知识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很难投入精力进行学习.如有的学生迷恋于手机,而对于方寸之外的大千世界漠然、漠视,对于身边的生物现象及大自然中的生物问题难以引起关注.
2 核心素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2.1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生物学习方法
在生物实验考察中,落实核心素养渗透,教师要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确立实验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得以极大的丰富,每个人更新知识结构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自主学习,开阔知识视野,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有效的手段与途径.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不断适应生物学习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于现成知识的传输,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掌握科学生物实验方法,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样会在求知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如教学“细胞的生活环境”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初步了解,教师充分利用预习这个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设计实验任务单,任务单的内容主要是引领学生预习什么是细胞的生活内环境,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任务单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快地掌握本节的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应该如何梳理等,促进学生预习效果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这样预习与课堂实验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贯穿于整个过程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生物实验方法.
2.2 理解生物研究价值,渗透健康生活理念
健康生活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到生物学科的研究价值,通过生物学习与实验,实现身心发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人生观等,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形成健全人格及自我管理能力等.目前的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由于学生的紧张情绪及对事物认识的偏激往往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思想上的压力很大.并且学生不懂得如何减压,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也会发生一些轻生的念头.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健康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如可以广泛搜集相关生物研究案例,让学生自操作实验,了解生物科学家的动人事迹,通过实验了解繁琐的推理与观察过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学习遗传因子这一内容时,介绍了一名生物研究者—孟德尔,学生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实验参与意识,真正明确生物探究的意义与价值,除了教材中体现相关生物探究价值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先辈们做出的不懈努力,用更多的事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物学科,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及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2.3 理解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高中生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了责任担当意识,才能在未来走出校园后积极运用生物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进行责任培养,其目标是保护地球,提高人的生活自然环境质量.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生物研究成果可以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如帮助人类消灭一些疾病,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如一些不良科学家及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危害人们的利益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要归咎于科学本身,这就需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总结蕴含于实验中的科学原理及其哲理,教师要通过丰富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体会生物研究的意义,并且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利用自身的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2.4 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教学除了进行理论性探讨之外,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生物实验操作的指导.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可以更好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认真观察、概括总结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内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民族具备了创新能力,也就掌握了创新性技术、核心能力,也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充分肯定.例如,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时,学生观察完实验后,有位学生提出问题:“细胞会像人一样出生,成长与死亡,那么它们会变异吗?比如说是长生不老?”等,这位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与鼓励:“这个同学具有创新精神,因为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位同学确实是很超前的,也是不容易的,说明他观察实验之后深入思考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揭开这一秘密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思考与探索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材料的搜集、整理,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实验原理,总结生物规律,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使生物实验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5 应用生物知识,展现人文情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展开人文情怀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形成一种基本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人文情怀的培养需要人文素养的积淀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人文情怀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渗透人文情怀.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美学价值,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神秘的大自然中,生物体也是十分复杂与多种多样的,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美的外形与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展现重物的复杂性与审美性,通过一系列实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运用《人与自然》中的“大堡礁”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有趣的海底世界,及世界独具特色的景物,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与保护环境的情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明确生物学科核心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实验教学特点及高中学生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与优化,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学生积极探究与实验操作,实现理论与实验的密切结合,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掌握实验方法,并且总结蕴含于实验中的原理与哲理,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俞如旺,胡孟慧.我国百年生物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蕴含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40-43.
[2] 龚雷雨.从“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浅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理解[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9):69-72,76.
[3] 郭凯,陆雷娜,况志华.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进展与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18-120.
[責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