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义金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深受教师欢迎,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其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将情境教学恰当引入课堂,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具体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以此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使教学成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符
在以往传统道德教学模式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接收知识,不利于带动大脑进行思考,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师全程保持输出的状态,与学生缺少有效沟通,无法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班级学习氛围低沉,久而久之,极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抗拒心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很多事情依旧习惯性地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决定自己的学习态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有效激发语文兴趣,长久下去,不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课堂效率得不到保证,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每个人都有效参与进课堂。
(二)课堂与实际生活差距较大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多是以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为主,选取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其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中华民族经历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得以传承。但是忽略了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处于更新迭代的状态,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即便引申含义可以落实到实际中,但因为没有合理的情境,学生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内涵,导致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并且多数教师的课程安排都是以考试大纲为主,目的只是提高成绩,而不是针对语文素养进行培训,致使学生收获的理论知识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无法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一味地以追赶教学进度展开教学,不注重课内外知识与实际的关联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对语文学科本质把握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字词、重点课文都在高强度下进行学习背诵,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其中含义,这都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初心。并且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展开教学,但是考试成绩依旧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过于重视课内知识的教授,忽略课外拓展内容的挖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以所谓的“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能力,极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思维意识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只是按照教师的固有想法进行学习,缺少新颖的、独特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与人文性融合起来,忽略了情境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学习,阻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注重课文朗读创设情境
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不应再以简单的生字词学习为主,而要在此基础上全面锻炼语言的实际应用,即文章的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起到促进作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对阅读材料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泛读即可,而后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逐渐引出文章主题,由此便完成了一堂课的学习。教师没有重视朗读带来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中单方面地灌输内容,使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授课模式,在课中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脑海中形成文章描绘的情境,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最终勾勒完整的動态画面,使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等方面产生更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朗读课文的同时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泛读课文,此过程旨在发挥其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本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出主要语句。其次,精读课文,总结作者眼中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即“温暖、阳光普照”,进一步感受对比的写法,北平是寒风凛冽的,伦敦是多雾、没有阳光的,但济南是无风、温晴的,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同时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最后便是体会对济南的山、水进行的描写,运用大量的拟人手法。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等,几个字便形象地展现出山间景色。教师通过反复朗读文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丽,创设山水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练习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多是教师使用粉笔和黑板为学生进行授课,仅能满足基础的字词讲解,对写景抒情等类型的文章做不到更具体的描述,枯燥的过程既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极易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本课重点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或录像资料,刺激其听觉、视觉的感知能力,在不断激发想象力的同时,将学生快速带入本文情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更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材料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驿路梨花》一课,教学目标是学会略读的阅读方法,掌握故事梗概;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其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以及使用该标题的妙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梨花的图片,以此引出本课主题,而后引导学生猜测本篇文章作者可能会写什么?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认为这可能是一篇描写景色的散文,但是阅读之后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美景,更有高尚的人。随后将重点字词展示在大屏幕中,带领学生进行辨音朗读,保证学生对文章没有阅读障碍。接着播放助人为乐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寻找课本中是否也有同样的桥段出现,又讲述了哪些事情,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中包括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梨花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承担管理工作,妹妹又在姐姐的感染下做起了接班人,在前人的启迪下,学生开始为小茅屋做服务,这种精神就会像作者文中描绘的梨花一样,将香飘四溢,处处开放。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有关梨花的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本文不仅想要描述美丽的景色,更是赞叹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深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依托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近年来,合作学习同样成为课堂中深受教师喜爱的教学模式,是指及时转变独立个体的思想,将合作作为全新的手段引导学生互相借鉴的学习精神,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便能将问题解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行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尊重其个体差异性,根据互补的思想将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小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满足不同小组的学习需求。结合布置的课题共同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不仅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锻炼。
例如,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教学目标是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朗读总结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件,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学习“她”勤劳俭朴,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为了促进学生与其母亲的关系,在结束课文的分析后,进行一场小型的讨论活动。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五个人组成,针对学生和母亲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进行交流,可以是感动人心的,可以是难以忘怀的,可以是印象深刻的,每个人都要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点评,针对自身的行为是否存在错误或母爱的伟大之处等都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投票选出最优秀的案例,派出代表做总结性发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了同学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引用身边的小事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成功创设了令人感动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深刻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成功地强化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活动好动的天性,对待课堂活动总是充满热情的。且表达欲望也处在发展时期,渴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总是想在同学面前有独一无二展示的机会,以此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点,改变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授课模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根据文中出现的语言、动作、细节等地方的描写进行合理编排,让主人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最大程度上还原课文中的情境。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卖炭翁》一课,教学目标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文章主要讲述一个卖炭的老翁,一年到头在终南山砍柴、烧炭。两鬓斑白,十个指头像乌炭一样黑,赚来的一点钱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可怜身上衣服单薄破旧,但又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教师可以根据其内容为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模仿老翁的神态,用语言和动作刻画自己印象中关于他的形象。时间允许的话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展示,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总结文章主旨: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老翁处境潦倒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整体把控。
(五)采用竞争模式创设情境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此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取得进步,共同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针对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古诗文,部分学生因懒惰不愿花时间记忆,教师可以举办诗词大赛,随机说出一个主题:根据它能想到哪些诗句,耗时最短且回答最多的获得胜利,即可获得免写作业一次的奖励;或定期举行书法比赛,针对课中学过的重点生字词,自行挑选你认为需要单独记忆的将其展示出来,表达形式不限,钢笔字、毛笔字等都可以,将成果带到班级中,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将其张贴到黑板上以资鼓励。借助竞争模式为学生营造紧张的氛围感,利用其不服输和渴望表扬的特点,能有效防止在学习时产生疲劳,时刻保持热血的状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沁园春·雪》一课,本首词是作者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国风光后,俯瞰大好河山有感而发创作出的佳作。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知识储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壮丽景色的诗句呢?最先回答出来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教师创设的竞争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知识的熏陶,既能有效扩充诗歌的储备,又能保证班级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共同取得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不仅体现在注重朗读、运用多媒体、依托合作探究、利用角色扮演以及采用竞争模式这五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师应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恰当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个人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