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先莉
班级,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本“元素”,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形式。而打造民主开放新型班级,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校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当下小学班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权威服从”式管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包办代替”式管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重智轻德”式管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实施民主平等、开放创新、以生为本、有效评价等策略,才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效性策略,才能对小学生人生观、学习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管理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一)“权威服从”式管理,打击学生自信心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大多是以班主任的“单向说教”和学生的被动服从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也就没有这样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均处于“启蒙”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来指导,需要教师耐心的引领,才能督促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实际情况却是这样: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求学生必须对教师“言听计从”,如果违反,必然按规则惩罚,学生自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班主任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更不会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所以学生自然会对他“敬而远之”,进而面对班主任的“权威”就会心生畏惧之意和怨愤之情,以至于对学习、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这样,学生表面看上去乖巧顺从,实际上逆反心极强,最后的结果是由不喜欢某位教师,发展到不喜欢其所教授的学科。这样,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还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风,影响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包办代替”式管理,扼杀学生创新意识
毋庸置疑,有于年龄特点,大多数小学生善于模仿,善于以家人、同伴、教师作为自己的“效仿”对象,这样就需要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正向示范。同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粗暴地“单向命令”,而是要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正能量,进而内化为自我品质,助力自己成长,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虽说班主任的示范至关重要,但是也不能演化成教师的“包办代替”,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如果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一直被单调的“模式”所限制,那么他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无所收获。如果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应该履行的义务都由教师包办了,这样看上去是教师“勤快敬业”的表现,其实对学生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此越俎代庖,不但扼杀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意识,而且影响了其能力方面的培养,进而限制了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及时更新,不利于师生的同步成长,不利于班级管理经验的总结。
(三)“重智轻德”式管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应该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导航仪”。只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德育。让本该处于首位的德育“让位”于智育教育,甚至处于一种“边缘化”地位的做法,不仅使学生的德育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成长。当下,虽然各种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重智轻德”现状依旧占据教育“头条”,让家长忧心、教师无奈,学生更是错过了关键的“黄金育心时期”。这样的现狀不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的顺利推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让德育之“种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让学生意识到品质内化在个人成长方面的优势。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有助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也有助于基础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有利于提高全民综合素养。
二、小学班级管理艺术性策略
(一)民主平等,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也不能用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扼杀学生的天性发展。鉴于以上教师“权威”式管理方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班主任更应该更新班级管理理念,让民主平等的管理“气息”充满整个班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在这样的班级中,师生间的交流是平等温馨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好的。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得以培养,教师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班级良好学风得以营造,二者兼有成长和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每学期的班级公约制定并不是教师的“权威”之作,而是全班学生集思广益的“精华”;“六一”评优方案的实施,不是教师的“私下指定”和“暗中确定”,而是学生的个人推荐和班级的民主推选;读书交流方案的策划,不是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班委会的群策群力……这样的“约定”,这样的方案和策划,既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全面发展,又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既“解放”了教师,又锻炼了学生。这样的放手,这样的自主,既实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美好愿景,也肯定了班主任艺术性管理的理想成效,一举两得,受益多多。
因此,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善于放低“身段”,走出“师道尊严”的桎梏;要善于“放手”,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师的“放低”,其实是在“抬高”自己,是对学生有意为之的培养方式;教师的“放手”,其实是在“放松”自己,亦是刻意为之。有意也罢,刻意也罢,都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和行动上的实践。同时,班级的民主管理、师生间的平等相处,并不是无底线的“放任自流”,而是有目的地提升和锻炼,是一种和谐关系的体现,是一种融艺术与智慧为一体的班级管理新体系。
(二)开放创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问题,需要思维转弯,需要“柳暗花明之后”的重新启航。同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困惑,也要适时暂停、思考、改变管理策略,才能在处理烦琐的班级事务中得心应手。由前面现状分析而知:班主任的“包办代替”式管理,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限制了学生的能力锻炼,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既要完成每天的授课任务,又要忙于各种班级事物,可谓是“身兼数职”,有时甚至是“劳而无功”,这样就导致班级管理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结果。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变主动“管”为主动“放”,让学生主动进入班级管理“轨道”,参与班级管理事物。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对班级事务不再置若罔闻,而是事事关心。这样,学生“管”得开心,教师“放”得舒心,师生都会从中受益,进而共同提高。
例如,对于班级日常管理,班主任不妨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样就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场景:每天的室内外卫生,既有人自觉打扫,又有人督促检查;拔河比赛,从运动员的挑选到后勤服务队的组成,有人策划、有人管理;运动会上,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激励他们顽强拼搏,有人动员、有人鼓励;从场外观众的呐喊助威到后勤保障的落实到位……所有班级事物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策划完成,而教师只是个“旁观者”。这样的开放式管理和创新型工作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对于班主任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都用“避之不及”来形容,主要原因就是班级事物较为烦琐,劳心又劳力,有时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之所以会感到身心俱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愿意“放手”,他们过分强调了班主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引领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在自我管理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还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不仅知道了如何管理自己,而且从中体会到教师的辛苦,进而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三)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学校之所以实行班级管理制度,是因为这种形式体现了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其实班级管理,并不全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学生的义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是真正以“生”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会发现学生在集体学习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会了解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因材施教”,科学引导。“以生为本”,就是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委会的助手作用,把班级中的各项事物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得以全面推进,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美好初衷。
比如,班主任在分配班级管理事物时,针对那些管理能力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他们“放权”,让他们代替教师对部分班级事物行使“决策权”,或者主动自学并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对于成绩、方法、能力均不理想的学生,也不能“疏远”他们,要让他们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不过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就可以了。因此,班主任的放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培养”,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对于一个班级的组成来说,既有天资聪慧、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普普通通、能力一般的个体;既有喜欢“抛头露面”的积极分子,也有喜好安静欣赏的文静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知识储备不同,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知识层次以及学习结果方面的差异性,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因此,班主任不可能强求他们“跑得”同样快,“跳得”同样高,也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班主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志趣爱好,了解他们在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实现“以生为本”的美好愿景。
(四)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既然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的”学生,那么就需要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思想”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真正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文性、艺术性的教育过程。既然说到“人性化”管理,就不能忽视了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这样就实现了以“放手”为前提、“引导”为基础、“活动”为主线、“评价”为促进的教育目标。如果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有效评价“缺席”的话,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因为班主任正向评价的介入,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也是对其班级的一种艺术性管理方式,更是师生双向成长的一个途径。
例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会发现个别学生的自律性特别强,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能做到严于律己。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妨在为他“点赞”的同时委以“重任”,让他管理班级纪律;对于有艺术才华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才艺特长来“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对于不善言谈、性格内敛的学生,则对他们的“内秀”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此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如此,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这儿获得赞赏和肯定,他们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对学习和班级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热爱当下的生活。
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即使做到了民主平等和开放创新,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肯定。这不仅是对学生思想方面的鼓励,也是对他们能力方面的肯定;这不仅是一种口头上的言语赞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心激励。在这种鼓励下,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进而不断地在学习方面努力进取;同时,在班主任的肯定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管好自己,同时还会督促并影响到其他同学。如此,班主任要认识到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善于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是一项极需耐心,极具挑战性、创新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因此,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而言,教师的工作方式不是机械、呆板的“管”,而是灵活、自由的“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演讲台”,而是学生全体行动的“练兵场”。教师应通过上述“四渠道”打造民主开放新型班级,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督促学生在“管中学、学中管;管中悟、悟中管”。这样的管理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既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品味,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