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迁移指学习者已习得的(或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知识系统对其学习目标语言所产生的影响。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促进目标语言习得,负迁移阻碍目标语言习得。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大多数的迁移研究都聚焦于负迁移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尤其强调汉英在语言知识、词汇构成、语法结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虽然深入,却有失片面。本文从古文“之”字用法出发,阐述汉语对英语教学的正迁移影响,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语言迁移;语言正迁移;英语教学
一、引言
(一)语言迁移的定义
学习者在获取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中,借助固有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建立新的学习体系,被称为迁移。语言迁移作为其中分支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在1983年出版的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作者Ed. Grass和L. Selinker详实地罗列了超过17种对“语言迁移”的不同表达,这里列举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语言迁移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根据其功能意义也被称为“跨语言影响”或“语际影响” 。
Odlin: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and perhaps imperfectly acquired).(迁移是目标语言和既有语言之间的异同所造成的影响)。
Jarvis & Pavlenko: The influence of a person's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on that person's knowledge or use of another language. (一個人的固有语言基础对他获取目标语言的影响)。
根据以上定义不难发现,语言迁移所涉及的因素愈来愈多,从目标语言本身到其应用,以及其相应的文化思维意识,涵盖面日益广泛,因此语言学家们借鉴心理、社会、教育及文化等学科的理论应用到语言迁移的研究中。笔者也从多角度、多维度全面剖析了语言迁移的影响。
(二)语言迁移的种类
通过大量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语言学家发现, 无论目标语及已习得语言之间存在何种共性或差异,都无法避免易已习得语言迁移的现象的产生。根据其影响作用,主要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1.正迁移。正迁移,顾名思义,正向迁移,指学习者在目标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于已习得语言与目标语言中的共性加速其学习过程并产生良好效果。Ellis指出,由于学习者尚未建立系统发展规则,语言正迁移现象,即母语的促进作用多发生在第二语言习得早期。当然,不同于语言负迁移所表现的明显错误,母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如此显性,所以Odlin得出结论,要根据错误量的减少及学习的进度衡量母语的促进作用。
2.负迁移。相较于正迁移对目标语言的促进作用,负迁移被认为是母语干扰,又称为负向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 误以为相同所致”。多年来,大量的研究数据指出, 母语干扰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三)我国语言迁移研究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大多数的迁移研究都集中于负迁移对于二语习得(英语习得)的负面影响,尤其强调汉英在语言知识、词汇构成、语法结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虽然深入,却有失片面。语言知识方面,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使用错误的搭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国学生会将汉语中的固定搭配直接套用到英语表达中。殊不知,语言从根本上来说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忽略中西方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思维意识区别,直接照搬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指导,就极有可能产生语用交际失误(pragmatic failure)。
二、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表现
关于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体现在很多方面,涵盖语音知识、词汇构成,句法结构及文化意识,笔者选择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的归纳分析法,并配以适当的示例来阐述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正迁移的不同表现。
(一)语法方面:古汉语“之”的用法VS 名词性从句中的“that”
1.古汉语“之”的用法。古汉语中,“之”作为连词的特殊用法如下:当主谓结构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表明其非独立完整的句子。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之”本身并不携带任何意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见《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句中“寡人用心”本是可以单独成句的成分,意为我(寡人)用心,有主谓成分。但加了“之”字,就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充当“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宾语成分,不带有意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见《师说》)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句中两“之”都是分别取消“师道”和“不传”“人”和“无惑”的主谓独立性,依然不带有本身含义。
而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又和英语教学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英语语法学习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琐碎而繁复的知识点如果能用汉语类比的方法进行记忆,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里的“之”就正好完成了that 在名词性从句中的作用。
2. that 在名词性从句中的作用。学生经常把that在名词性从句中的用法和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关系代词的用法混淆。其实,只要掌握了“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就掌握了that 在名词性从句中的用法,两者是相同的。当然首先我们还是要先阐述名词性从句的定义。
3.教学应用。由上述分析可见that 在名词性从句的用法和“之”的古文用法是十分相近的地方体现在:
“之”和名词性从句中的that本身都不具备任何含义。
“之”和名词性从句中的that的语法功能,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充当名词成分,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性从句。
对教学的启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还可以构建中英文学习的桥梁,推动学生去发现更多中英文学习的可借鉴之处。
(二)词汇方面
1.复数表达。一直以来英汉表达复数的方式是作为两者的区别加以阐述,但其实两者拥有相似的复数添加系统。
2.构词表达。汉字中的偏旁, 例如肝、肺等月字旁相关汉字表明与人体器官有关,树、森、枝与树木有关, 而江、河、湖、海都表明与水相关。而在英语的单词中,也可以找到很多有具体含义的词根和词缀,类似中文的偏旁。如:un-,dis,ir-,im-(否定),re-(再、又、重新),act(行动,做)等。这两种系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除了偏旁以外,汉语和英语在合成词构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说黑板和白板一组词对应的英文分别是blackboard和whiteboard,另外还有滑板skateboard也是遵循相同的原则。利用这样的规律,促使学生通过固有知识体系来快速掌握英语词汇并大量扩充词汇。再如,在英文中句型结构中,主语或宾语通常由名词来充当,谓语由实义动词、系动词来充当,中文也一样,这样语法相似性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句型结构并能夠触类旁通。另外,中英文中搭配方法也存在很多相似性,比如(in) black and white(非黑即白),bury...in (埋头于),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类表达。
在某种程度上,中英文在许多词汇的表达上不仅结构意象接近,甚至内涵外延意义也几乎一致,比如说洗脑(Brainwash),天知道(Heaven knows),翻篇(Turn over a new leaf),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等。正因为这些巧妙有趣的重合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让英语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并且这种相似的表达记忆时效性远远增强,正是因为母语正迁移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 巧妙地利用汉语知识可以使枯燥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三)句法方面
在五种基本句型中,英汉之间的共性也很明显,具体可参见表格:
句型基本结构 英文 中文
主谓结构(S+V) The baby is crying. 宝宝在哭。
主谓宾结构(S+V+O) I borrowed a dictionary. 我借了一本字典。
主系表结构(S+V+P) I am a doctor. 我是一名医生。
主谓双宾结构(S+V+Oi+Od) He gave me a present. 他送给了我一份礼物。
主谓宾宾补结构S+V+O+C They painted the bench brown. 他们把长凳漆成了棕色。
同样,基本句型结构的相似性可以作为英语学习中的有效工具, 用汉语所产生的正迁移影响来进行英语学习。
(四)语音方面
在语音方面,英语借助音标, 汉语运用拼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但是英汉发音体系中有很多是相通的音素,如汉语中的声母/p/, /b/, /t/, /d/, /k/, /g/, /m/,/1/, /n/ 等与英语中的对应音标的发音几乎相同, 这也再次肯定了汉语拼音在英语音标学习过程中的正向作用。
另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谐音帮助学生积累单词。比如:救护车ambulance,学生通过谐音“俺不能死”,不仅能记住读音也能记住意思。再如:杀虫剂pesticide,可通过谐音“拍死它”达到同样效果。
三、正确认识语言正迁移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及策略指导
根据语言学家Norm Chomsky 提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 人类的语言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相似的,他们共用一部普遍语法,是一个通用规则的集合。同样,汉语与英语之间也在这个通用规则的集合中,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并且充分应用英语和汉语语言体系之间的共性之处,同时规避两者差异,指导英语教学,扩大正迁移影响,同时尽量减少负迁移,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体系的掌握。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正确了解母语迁移对目标语言学习的影响, 客观看待自己所犯的错误。一方面不要恐惧出错,要正确认识到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要借助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相似之处,激发自我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如何恰当地处理汉语和英语的语言迁移现象一直是外语教学特有的且长期的研究课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汉语正迁移对英语习得的积极影响,从语言知识出发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转换思维,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减少汉语负迁移对英语习得的消极影响,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Odli T.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Jarvis S, Pavlenko A.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 NewYork: Routledge, 2008.
[3]Ellis R. The S tudy of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 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5]唐承贤.差错分析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46-50.
[6]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潘蕾,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