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艺花开满园香

2022-05-30 10:48魏永权任喜才刘嫚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艺老河口市足球

魏永权 任喜才 刘嫚

7月31日,为期一周的2022年湖北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运动会足球比赛夏令营系列活动(小学组)在老河口市落下帷幕。8月19日,2022年“阳光体育”襄阳市青少年体育联赛小学生足球竞赛结束,老河口市六支参赛队全部进入各组别前三名,取得骄人成绩。暑假期间,老河口市体育教师专项培训、音乐教师专项培训次第开展,教职工运动会、中学生足球赛接续进行。

近年来,老河口市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点市”为契机,以“育才杯”体育竞赛、“光未然”艺术展演为载体,实施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和艺术特色课程。学校体艺工作呈现出“一校一品,特色引领,龙腾虎跃,雅韵绕梁”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省教育厅召开的体育工作推进会上,老河口市教育局作体教融合典型发言。

由点及面“三步走”,体艺从少数人的兴趣变成全员的素养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县域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仍然看重分数还是“五育”融合看重素养?老河口市果断选择了后者,以体育艺术为突破口,通过“三步走”推进体艺特长教育快速发展。

第一步,落实“刚需”,开齐开足开好体艺课程。设置体艺课程红线,印发常态化工作清单。体育方面,一至八年级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每周至少1节篮球课、1节足球课,九年级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积极探索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特色项目,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精多品”的校本体育课程。艺术方面,一至四年级每周开课至少4节、五至九年级每周2节。积极开展美育经典教育,开发和实施具有地域與学校特色的校本美育综合课程。如市第八小学的木版年画、实验小学的丝弦等“非遗”课程。

第二步,发掘“苗子”,组建体艺特长训练方队。在面向全体、全员普及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特长的发现与培养,遴选部分有体艺天赋、兴趣特长的学生。中小学校普遍组建了田径、篮球、足球、舞蹈、书法、绘画等代表队或社团,定期开展训练,每年组织不少于5次的校级单项体艺比赛。衔接好各层次“一条龙”课余体艺训练体系,创新优秀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形成“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学校体育新格局和“班班有社团、校校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架构。

第三步,扭住“导向”,推进体艺评价改革。由市政府牵头、教育体育部门参与,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特长生招生、培养、评价、升学保障等措施。市内三所普通高中申请专项计划,每年招收体艺特长生100名。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办法》,把学校体育工作组织领导、教学组织、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等纳入评价体系。把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在学校自测基础上,市教育局每年进行抽测、诊断,结果与校长绩效考核挂钩。

由内及外“盘资源”,搭建体艺教育的四梁八柱

受培训经费、专业师资、活动场地等因素制约,老河口市体艺教育一度“开不了局”,停留在“小科”“副科”的层面上,课时得不到保证。经过深入调研、深刻反思,老河口市教育局清醒认识到,加强体艺教育是胸怀“国之大者”的大势所趋、善谋“两个大计”的育人所需、践行“两为职责”的使命所系。为此,市教育局多渠道强化体育锻炼,全方位增强艺术熏陶,为学校体艺教育建场子、配班子、筹票子、搭台子、结对子,让体艺教育好戏连台、捷报频传。

改善条件“建场子”。一方面,用良好的办学条件保障体艺教育。2021年以来,老河口市正式启动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改革工作,组建市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八小学、中心幼儿园等四大教育集团和5个初中学校联盟、5个小学学校联盟,集聚名校体艺资源。改扩建中小学运动场、体育馆48个,建成3个襄阳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实行统一平台招生,一举解决大班额问题,使学生人人享受体艺教育资源变为可能。另一方面,用优美校园环境烘托艺术教育。注重让学校环境凸显艺术内涵,体现艺术品位,教学楼各楼层走廊、楼梯悬挂精美的师生书画作品,校道旁、围墙上的诗墙、国学文化长廊,让校园每一处都“说话”,为学生提供艺术化的视听环境。

解决师资“配班子”。一是“培”,加强现有师资专业培训。近两年,邀请亚足联、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专家开展体育教师培训14场次,邀请本市艺术名家开展“美育大讲堂”系列艺术教育培训12场次,共培训体育艺术教师5000余人次,220名教师取得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资格。今年暑假举行的小学生足球夏令营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邓世俊担任专家组组长,原中国男足国家队队长蒿俊闵现场教学,让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水平专业指导。二是“招”,扩大体育艺术教师招聘名额。近五年,新招聘体育教师29人、音乐美术教师23人,逐步解决体艺专业教师短缺问题。三是“引”,积极争取专业外援指导。与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两所高校每年派遣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到校进行3~6个月的实习。同时采用引进与外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互补充的方式,聘请艺术剧团、艺术协会名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人到校任客座教师。

活动引领“搭台子”。主要搭建了三大活动平台:一是“育才杯”体育联赛。建立健全了三级体育联赛机制,常态化组织班级、年级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还与邻近的谷城、丹江口、邓州等县市学校开展跨区域的友谊赛。市教育局运“球”帷幄,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夏(冬)令营和体育嘉年华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在第三届“育才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全市中小学校72支队伍进行了三轮288场比赛,参加队员达1272名。二是“光未然”美育节。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读”“大家画”“最美大课间”展演,各个学校的大课间啦啦操、课前3分钟韵律操成为别样风景。在2022年的“光未然”美育节“大家唱”展演中,共筛选出20个精品特色节目参演,《红色基因代代传》《艺术教育硕果现》《非遗文化融校园》《奔向未来谱新篇》四个篇章涵盖戏曲、戏剧、朗诵、舞蹈、演奏、啦啦操等艺术元素,网络播放量达20余万次,获得点赞“10万+”。市实验小学的丝弦表演,被央视作为传统艺术取景;光未然小学的《黄河绝唱》、袁书堂中学的《信仰的力量》被襄阳电视台作为专题录制。三是特色主题活动。每月一次的大型主题活动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的舞台,如“校园欢乐颂”合唱赛、“永远跟党走”歌咏赛、“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彰显了艺术教育的魅力。

多元投入“筹票子”。老河口市先后投入8600万元用于学校体育项目建设,将市第四中学逸夫体育楼维修改造、城区学校运动场建设、校园塑胶场地建设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予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维修费、学生体质监测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教育部门与中国移动合作,引资200万元建成18个精品录播室;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合作,引资300万元建成20个梦想教室;利用市體育中心的体育彩票专项经费,每年初由市教育局和体育中心1:1出资,保障部分体育项目顺利实施。

多方协作“结对子”。外聘教练员与学校结对子。学校自主聘请体育院校、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教练员35人对学生进行训练,促进体教深度融合。社团优质资源与学校结对子。引进“李铁足球俱乐部”,开设“童趣幼儿足球课程”,先在市中心幼儿园试点,后在全市幼儿园普及。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子。统筹乡镇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体艺教育,实行同课程、同备课、同讲授、同调研、同管理“五同”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由此及彼“拓空间”,实现体艺教育课程化常态化

实施清单化管理。老河口市教育局分别制定了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美育工作的十项措施,划定体育、艺术教育的“硬杠杠”。2022年,市教育局又制定了《老河口市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月历表》《学校体育常态化工作清单》《学校艺术常态化工作清单》,将一学年的体艺工作线条化、周期化、项目化、清单化、课程化地放在常规的活动或比赛中,体艺特长教育奏响了一曲“四季歌”。

一张张清单、一项项活动,让看似小众的体艺特长教育飞入寻常校园里,给孩子们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仅2021—2022学年度安排的市级体育活动就有17大项,艺术教育活动有6大系列,每一项活动都细化到日期、赛制、队别、规程等。

构建社团化课程。全市中小学普遍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社团课程,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活动形式多样。平时利用早晨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寒暑假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体育冬(夏)令营活动,对学生集中封闭训练,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落到实处。

每天上午的30分钟大课间,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学生跳起活力四射的啦啦操,在优美的旋律中伸展四肢。跑操、啦啦操、动感篮球操,绳舞、集体舞、自编自创舞,辅之以队形队列训练,成了老河口市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标配。下午放学后的托管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切磋交流,共同提高。操场上,篮球队员你争我夺,足球队员左冲右突,乒乓球员你推我挡;功能室里,朗诵、舞蹈、棋类、书画、戏曲、手工等社团活动,让“双减”后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童营小学原本是一所底子薄、条件差的城郊小学,确定体育活动突破口后,学校把体育课分成足球课、篮球课和一般体育课,设置主教和助教,主教带篮球课和足球课,助教带一般体育课和活动课。只要不下雨,天天有训练。学校专门建起放球架,把篮球、足球放置在球架上,课余时间里,学生拿起球就开练。12岁的刘铭涵,个头已经长到1.7米,她参加了学校足球队。“起初担心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后来发现孩子把踢球的劲头用到了学习上,文化成绩进步也很大,我们真的很高兴!”刘铭涵的爸爸说道。童营小学体育队在全市联赛的成绩逐年上升,女子足球队蝉联两届冠军,男子足球队获得一届亚军,在郊区“贫瘠”的土地上放飞了学生的“体育梦”。2021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学校。

艺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遍地开花,“一校一品”的特色越来越足,校园变得色彩斑斓起来。市实验小学的丝弦合奏、第八小学的电子器乐、光未然小学的大合唱、第四小学的酂阳锣鼓、仙人渡小学的湖北大越调、孟楼小学的民间唢呐等,逐步形成艺术课程特色。第八小学编排的《板凳舞》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展演,第三中学编排的《丹渠诗画》参加襄阳市隆中艺术节展演,实验小学编排的廉政剧《退礼》入围2022年襄阳市“我要上春晚”选拔节目,京剧《卖水》获得湖北省校园戏曲电视展演二等奖。就连位置偏远的袁冲乡纪洪小学,也自主成立了“歌之咏”合唱组、“彩之旅”绘画组、“洪声响亮”朗诵组、“奇思妙剪”手工组等艺术社团,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艺术教育。

与此相应,全市关停校外培训机构108家,对122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规范,40多家培训机构从“学科类”转向“兴趣类”。

体艺花开满园香。老河口市通过加强体艺特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2021年12月,老河口市教育局捧回襄阳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的奖牌,即是一个明证。

“我们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努力争创省体教融合试点县市,整体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体育‘野蛮其体魄,让艺术‘文明其精神。”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长殷建立说。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体艺老河口市足球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湖北省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助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纪实
江苏乡村体艺教师定向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江苏H高校为例*
少年快乐足球
湖北省老河口市“多规合一”试点空间规划体系研究综述
认识足球(一)
农村初中实施体艺2+1过程中几点存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