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多维向度论析

2022-05-30 10:48赵怡
学理论·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

赵怡

摘 要: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的对外交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如今已经成为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外交思想。当前,理清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成逻辑、剖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特质以及体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价值贡献,对于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理论特质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8-0014-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逻辑完备、内涵深厚、影响广博的新思想、新理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仔细洞悉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判我国发展环境,结合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的实践基础,系统提出的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新理念、新论断。对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对外工作和国际交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的维度、准确把握人类发展的根本方向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对我党外交思想的坚持与继承,更是对我国对外交往实践的经验总结。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我党外交思想的坚持与继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领导核心都对外交工作和国际交往提出了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相应的外交思想,这都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20世纪50至7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角度出发,形成以巩固政权、军事优先为核心的外交思想。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把维护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作为外交工作的核心,提出确保“党和政权不变质,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的外交总方针,“另起炉灶”重新建立同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摒弃了过去列强强加给我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打扫干净屋子”清理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下的外交流毒,同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以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守望相助来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将军事建设置于国家工作的最突出位置,提出“人民战争”思想,捍卫民族尊严、主权及领土完整。在对外交往实践中,坚定地站在广大亚非拉国家一边,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公认通行的国家间交往原则。在科技与核安全领域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反对核战争”“核不扩散”“研制核武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等积极思想,坚定捍卫世界和平。在国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三个世界”等理论思想,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拓展了新中国的“朋友圈”,为今后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新安全观、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其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建设,国际上以扩大共同利益为基础推动各国间实现共同安全,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维护我国发展大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外交方针,高瞻远瞩地将改革开放与中美建交一体谋划,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赢得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期。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大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逐渐成为指导我国对外交往的核心思想,提倡各国增进互信,以信任为基础展开合作从而降低合作的成本,在互不损害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大合作“蛋糕”,使合作各国都能从中得到“好处”。以维护世界安全来促进地区安全,从而保证国家安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不危害他国安全,以联系的安全理念来处理一国之安全稳定,进而达到人类共同安全的最终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主张。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二是稳定压倒一切;三是主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以经济发展促进和保障国家安全;四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五是“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在这一时期,我党外交思想所关注的领域逐步拓展,由传统的政权稳固、军事安全逐步向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全球治理等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领域拓展,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我党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推进我国对外工作的实践经验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帝国主义的仇视、挑衅及侵略,新生政权面临反动势力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充分准备,坚决回击。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打消了外部敌对势力通过武力扼杀新生人民政权的企图,有力维护了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安全。亚非会议的精彩亮相以及对亚非拉友好国家的支持与援助,加深了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为之后的对外工作创造了积极条件。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更是展示出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友好形象的充分肯定,在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下,开创了一片外交新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维护我国发展大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外交方针,不抗旗、不打头、不争霸,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减轻了我国所受的外部压力。同时,坚决抵制外来思想侵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保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了政局稳定,从而使国家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工作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在外交舞台上,我国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成为中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主场外交,对打击亚洲地区的暴力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维持地区和平稳定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与能力。这一时期,在维护政局稳定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坚决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与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对外工作也开辟了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外交工作,与各国元首展开友好交流,签署大量建设性文件,元首外交展现出新活力。在与大国关系上,习近平同志更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审慎地处理与美俄欧等的关系,有利地捍卫了我国的尊严和利益。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发出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中国声音,积极传播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与取得的外交成就,既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绩,也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熟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养分养料,逐步形成了以党对外事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宗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持续将“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深化对共商共建共享、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思想认识,不断在对外工作中践行落实,一以贯之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塑造全球伙伴关系,深化外交布局建设,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切实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不断发挥对外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握时代方向,开拓习近平外交思想新格局。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百年来不断奋斗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厚、理论深邃的思想宝库,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唯物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客观规律,这些规律需从一切社会现象总和分析研究出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习近平外交思想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发展现实。过去,我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物质财富积累相对匮乏。基于“一片荒野”的社会现实,发展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工作中心和“第一位”,外交工作也是为发展服务的,所以过去外交工作的重心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已经走过百年征程,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基于我们显著的发展成绩和日渐丰厚的“家底”,如何确保发展成果不被破坏,积累的“家底”不受损失,并且使得我们的“家底”变为进一步发展的“本钱”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焦点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做出自己的贡献。”[2]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我国今后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内在要求。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辩证性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事物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我们应该全面地、系统地看待事物,而不是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是单纯地观察一个事物,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精髓,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从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既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也要通过推进全球治理来维护我国自身权利和利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我国自身利益既是息息相关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要关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面临的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都十分突出,不可顾此失彼,頭重脚轻。在处理具体的国内发展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更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齐头并进,分散用力,使问题得不到解决。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维,是指导我们外交实践的有力武器。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关键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同志指出:“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不是在霸权和压迫的圈子里原地打转,而是不断完善国际机制,使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真正落地见效。“现有全球治理权力结构仍以西方大国为中心,全球治理规则……集中反映他们的国家利益与政策偏好,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明显处于不合理和不公平的不利境地”[5]。当下的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仍然存在过去霸权国家、强权政治的历史基因,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这正是我们对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最终愿望,但再美好的愿景只有落地才有作用,再动人的口号只有实践才有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体现,更是我国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要站在实践的角度来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特质,充分把思想觉悟和理论认识统一到行动中来。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价值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提出是适应新阶段、新问题、新风险挑战的对外工作理念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拓展、丰富和深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与价值贡献在于对外部发展安全形势的全面性认知、对世界发展内涵的系统性把握、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协同性架构以及对全球治理理念的超越性进步等四大方面。

(一)对外部发展安全形势的全面性认知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部发展安全形势的全面性认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处的国内外发展安全环境和形势愈加复杂,尤其是当今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趋多元。近代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处于被支配的状态,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受尽屈辱,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终于可以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摆脱其他国家的“操纵”,虽然我国可以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但也仅仅只是做到“独善其身”,尚无力改变列强制定的国际秩序与规则。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几十年和平稳定的局面正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冲突愈来愈频繁,地缘政治矛盾愈来愈尖锐,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无疑是对这种趋势的“推波助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济问题已向政治问题延伸。环顾我国周边亦不安宁,东海南海波澜又起,半岛局势敏感脆弱,印太战略的包围圈愈收愈紧,印太经济框架的提出企图将我国排除亚太经济体系。“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世界各国的发展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堪称是对世界各国的一场“大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面前,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与西方各国制度所暴露的弱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加剧了我国与西方各国的制度竞争风险和压力,未来针对我国体制和制度的外部敌对势力攻讦会愈演愈烈。以上种种风险挑战的形成是由于过去西方大国以强权政治为核心、以自身利益为最终目标所制定的全球治理规则和国际秩序已不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而且这套制度体系自身的调整适应能力也逐渐退化,在面对危机时某些西方大国还企图通过排斥其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手段来保持自身对于这套制度体系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危机风险“此起彼伏”。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治理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摇摇欲坠,东升西降的趋势已开始显现,这对我国的对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题、新挑战。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全面把握国内外各领域重大风险,分析外部和内部发展安全问题的演化和转化机理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新理念,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安全形势的全面性认识。

(二)对世界发展内涵的系统性把握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世界发展内涵的系统性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把世界发展不同领域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既重视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又重视国家利益、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调国内发展要素与国际发展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信交通成本逐渐降低,全世界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全世界逐渐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大背景下,一国之发展早已超出了国内发展的界限,一国之发展对世界整体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世界的发展也为一国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如何处理一国与世界的关系,成为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提升世界整体的安全水平,从矛盾转化的角度把握风险与机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来夯实世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科学统筹的方式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7],体现了对世界发展内涵的系统性把握。

(三)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协同性架构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探索。一是为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理念基础。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斗争求和平、以发展求和平、以合作求和平”观念的升华和超越,其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奠定了理念基础。二是为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道路。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的治理思路和实现路径,为全球治理创造性地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需要谁等问题。三是为全球治理格局构建提供了内涵要求。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系统性、统筹性,要求新时代的全球治理格局“统筹开放和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统筹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

(四)对全球治理理念的超越性进步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全球治理理念的超越性进步。习近平外交思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发展不能只低头看路,也要时刻注意不要踩了别人的脚。这要求我们重视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人的利益,从而维护共同利益。同时,发展也要与安全并重,不安全的发展是“空中楼阁”,不发展的安全是“饮鸩止渴”,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人类普遍安全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8]这是对西方传统全球治理理念的超越性进步。西方传统全球治理理念主要有以实力为核心特征的现实主义、以制度为核心特征的自由主义以及以文化为核心特征的建构主义三种分野。这三种理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其自身的原发性缺陷,现实主义理念无法解决“安全困境”的问题,其最终导向是人类在自我怀疑的状况下走向灭亡;自由主义理念表现得很“美好”但却无法落地,其实现条件具有很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无法解决“破坏者”的问题;建构主义理念很抽象,最终指向也很“完美”,但实施的过程耗时太长,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和危机。总之,治理理念陈旧、治理能力不强、治理过程不可持续性、只重视政治军事实力而忽视全球人类共同威胁的片面性、只重视自身力量而排斥他國参与的零和博弈的不合理性等都是西方传统全球治理理念的弊病,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提出,在吸取西方传统全球治理理念优势优点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这些缺点和不足,生成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特色特征,是对西方传统全球治理理念的超越性进步。“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3]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先进性和进步性,提升战略定位,以更加自信、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当今世界的风险挑战,为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贡献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5]吴志成.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6(6):22-2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5-226.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

[8]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3-03-30(2).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
基于全球治理的贸易摩擦内涵与特性分析
全球治理演变、经贸规则重构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索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跨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治理
试析全球治理的非正式化与私有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