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架理论下幼儿晨间活动质量提升策略

2022-05-30 10:50:04李小红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幼儿园晨间活动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教师引导有限等问题,论述以鹰架理论为视角,探索提高幼儿园晨间活动质量的策略,包括采用混龄活动模式,改变晨间活动的结构和场地,改变激励方式,挖掘晨间活动材料功能等。

【关键词】鹰架理论 幼儿晨间活动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2-0094-03

鹰架理论来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借由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提供的暂时性支持,可以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也就是儿童在活动中能够达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儿童经过学习之后,激发潜能,需要成人介入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鹰架别名“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是指在修筑、修缮或装潢建筑物时为工人供给支持的临时性平台。鹰架理论,又被称为鹰架教学、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小步骤的学习线索或提示(支架),学生利用这些学习线索或提示(支架)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一天集体活动的开始,也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开端,更是幼儿消除焦虑情绪,积极来园的动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晨间活动的质量将会影响幼儿在园一天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目前,幼儿园晨间活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基于鹰架理论,教师可以使用方法性支架、材料性支架、信息性支架等设计幼儿园晨间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加晨间活动,提高幼儿晨间活动的质量。

一、幼儿园晨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参与度不高

在幼儿园,幼儿的一切活动始于晨间活动。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程度不高,表现为:幼儿园晨间活动时间短,部分家长未能按时将幼儿护送入园,幼儿错过了参加晨间活动的时间;幼儿因睡眠时间不足或分离焦虑而产生负面情绪,不愿意参加晨间活动;由于天气原因,幼儿不喜欢参加晨间活动。

(二)教师准备不充分

教师对幼儿园晨间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不重视晨间活动,设计的晨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趣味性和目的性,晨间活动材料多倾向于皮球、跳绳和沙包等,具有拓展空间的低结构活动材料如垫子、轮胎、木质组合运动器械等使用率不高,造成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缺乏晨间活动的氛围

幼儿园晨间活动通常以早操为主。早操站点占据着较大的活动场地,而很多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又难以容纳所有幼儿,教师只能安排幼儿分批开展晨间活动。没有轮到做早操的幼儿只能在场地一旁开展运动范围不大的球类运动或绳类活动,如抛接球、跳绳等。幼儿开展晨间活动场地受限,晨间活动缺乏輕松自由的氛围。

二、基于鹰架理论的幼儿晨间活动组织策略

(一)采用混龄活动模式,创新晨间活动形式

鹰架理论立足培养幼儿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侧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幼儿学习经验的自主建构。在支持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的路径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以此为切入口,幼儿园晨间活动可以采取混龄活动模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搭建交往互动的平台,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混龄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在混龄教育中,将年龄跨度超过12个月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幼儿因此能够接触到年龄、经验和个性都不相同的同伴,而这些同伴在不同的发展区内将会对他人起到启发作用,促进彼此的认知发展,使个体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混龄活动中,年龄较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将会被比自己小的同伴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做出积极、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从年龄较大幼儿的活动中获得灵感。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同年龄段幼儿为活动单位的做法,改用混龄活动模式,比如安排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共同参加晨间大循环运动。幼儿混龄运动与区域混龄活动有所区别。混龄运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户外活动,幼儿年龄不同,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在运动中经常产生矛盾或冲突。如何兼顾不同年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不同需求,巧妙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或冲突,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要关照不同年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不同需求,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活动项目,比如:开辟两条难度不同的跑道,一条跑道是直线跑,一条跑道是绕障碍物跑,或者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钻爬项目,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初期,年龄较小或能力较低的幼儿,他们的选择多倾向于容易完成的运动项目。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将会尝试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和玩法,比如:有的幼儿直线跑的速度相比之前用时缩短了,就会挑战绕障碍跑;有的幼儿绕障碍物跑的动作协调性愈发稳定,就会挑战新的玩法;有的幼儿连续性跳跃动作变得流畅,就会与大班幼儿进行比赛。

(二)调整晨间活动的结构和场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引导发展,模仿与教导在孩子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健康发展目标,教师要结合幼儿现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晨间活动场地结构,利用大循环运动增加幼儿运动的密度和强度,支持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依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

1.打破每日晨间活动幼儿统一做早操的惯例,以综合性体能训练代替班级晨间活动,增强晨间活动的趣味性,明确晨间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2.根据不同类型体育器械的功能特点,设计集走、跑、跳、钻爬、投掷、翻滚、攀登和平衡等基本动作于一体的活动项目,同时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如走跑区、跨跳区、钻爬区、绕障碍物跑区等。鹰架理论中有效支持的维度还在于根据幼儿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整,如增加或降低运动难度、改变运动项目的内容、丰富体育器械的种类、增加或减少运动项目等。教师设计运动项目或游戏玩法,都要基于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能力,让幼儿有能力面对新的活动项目或游戏玩法,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结合幼儿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晨间活动方案。

3.重新规划晨间活动场地,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晨间活动场地条件,开辟出多条活动路线,确保幼儿运动节奏顺畅,避免出现停滞、排队等现象,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因停顿而耗损的时间。例如,幼儿园综合大型玩具通常占据着较大的活动场地,教师在对综合大型玩具进行功能性评估和脚架高度测量后,可以设计3条跑跳路线,其中两条路线分别是从综合大型玩具的左右两侧跑,第三条路线以匍匐的形式从综合大型玩具的脚架下穿过。这样既可以扩大幼儿晨间活动的范围,又能够利用综合大型玩具的有利条件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项目,激发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兴趣。

4.利用节奏明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晨间活动氛围,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加活动,同时注意动静结合,以及运动的节奏和强度,以不同的音乐旋律作为调节运动快慢的标志,使幼儿晨间活动处于合理运动区间。

(三)改变激励方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成长有赖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协助,而这种协助应该建立在学习者当时的认知组织特质上。鹰架支持有多种方式,其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就是激励。

合理、适宜的激励是协助幼儿初步体验社会化活动的心理需求,是幼儿自主构建学习经验的外部动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主要以语言激励为主,但效果难以持久。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积分制作为激励手段,设计一张积分表,以日历的形式划分为若干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代表一天。幼儿按时来园参加晨间活动,教师在其手背上盖印2分,表示该幼儿按时参加晨间活动,如果中途加入晨间活动则盖印1分。晨间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幼儿的盖印分数记录在积分表中。每周五,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周积分,月底一起统计月积分。根据积分表中分数的变化,幼儿可以看到自己与同伴参加晨间活动的情况。积分越高说明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次数越多,活动时间越长,活动质量较好。幼儿园每个月开展“运动小达人”评比活动,给积分前5名的幼儿颁发运动奖牌,以示鼓励,以吸引更多的幼儿主动参加晨间活动。“运动小达人”评比活动也要进行改变,从积分变成记录幼儿挑战项目和获得成功的次数,让幼儿通过数据看到自己的进步。

(四)挖掘晨间活动材料功能,激发幼儿活动潜能

鹰架理论认为,有效支持的第三维度就是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针对幼儿的需求和能力,调整教师介入的程度。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深入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就是幼儿的潜能。

例如,折叠式垫子通常用于爬行活动或者作为安全防护材料,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挖掘折叠式垫子的多种使用功能,鼓励幼儿大胆探究。有的幼儿把垫子折立起来变成尖顶小屋一字排开,作为循环运动钻爬区的活动材料,有的幼儿利用垫子的折叠功能,用垫子搭建障碍小迷宫。鼓励幼儿挖掘活动材料的使用功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拥有新的想法和创意。

一物多用有利于创新幼儿晨间活动形式,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成为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支架。随着晨间活动材料功能不断被挖掘,幼儿的动作发展也不断获得提高。受到启发的幼儿又会赋予其他活动材料新的功能,玩出了新的花样,还学会了把多种活动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出新的晨间活动项目,增加了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五)淡化“支架”,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幼儿园循环运动能够反映出幼儿对运动项目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适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不应被动地等待幼儿成长,也不应做幼儿活动的旁观者,而应积极融入幼儿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策略支持,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当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逐渐放手,让幼儿自主完成运动项目。

例如,在助跑跨跳动作练习中,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跑和跨的基本动作,但依然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表现为:踢翻跨栏、被跨栏绊倒、在两个动作转换处出现停顿。这表明幼儿抬腿不够高,难以迅速及时地调整动作。对此,教师可以在跨栏旁用标语提示幼儿,或者请幼儿在一旁观察同伴跨栏的动作,又或者协助幼儿进行跨跳,让幼儿逐步掌握跨跳动作要领,积累活动经验。

幼儿年龄不同,能力水平不一,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教师同样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以行走具有一定高度的独木桥为例。教师先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讓幼儿行走较低高度的独木桥,可以用手牵扶幼儿行走,或者轻轻地搭着幼儿的手行走,直至幼儿能够独立行走独木桥。

在幼儿晨间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方法性支架,目的是让幼儿独立开展活动。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淡化“支架”的作用。也就是说,“支架”在幼儿晨间活动中只是起着辅助作用,更多的是需要幼儿自主探索,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建议,积累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规范意识,努力成为晨间活动场地的管理者,晨间活动的策划者和活动规则的维护者。

以鹰架理论为基础,提升幼儿园晨间活动质量,教师要基于幼儿发展目标进行前期观察,分析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探索有效可行的晨间活动策略。“鹰架”应当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逐渐撤出,以实现学习责任的转移,帮助幼儿自行建构知识。有效的“鹰架”必须是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自主参与,使幼儿始终保持对晨间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鹰架理论对于幼儿的个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教师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行为的改变,提高了幼儿晨间活动的质量。

作者简介:李小红(1969— ),广西马山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21:53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47:30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高中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初探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7:19
联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49:2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