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张皓,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 摘要 ]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如何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对宏观教育政策的把握和微观教学方法的实践,更需要在思想、理论和方法层面进行革新,以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本文基于发展视角,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保障等方面阐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对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发展视角;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識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8.035
当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迈入“双高计划”建设的快车道,其他高职院校也处于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在充分总结办学历史经验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将发展理念贯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创新型、应用型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不足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内涵发展的基本道路,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加强,育人成效明显增强,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贡献度有所提升。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成效。在“三教”改革方面,“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运用,线上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扩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在专业建设方面,为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专业群,部分专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加快,不同专业之间通过开设专业素质拓展课、选修课等形式不断加强资源互补,专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产教融合方面,合作办学模式不断丰富,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一批校企合作专业,探索“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定期举办专业领域教育论坛,建成一批产业学院,在部分专业领域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或集团,专业与产业对接得更加紧密。在“双创双服”方面,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举办“双创讲堂”“双创导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师生参与校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的人数明显增多,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逐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园区开始发挥积极效应。在招生就业方面,随着适龄生源增多,大多数高职院校生源保持稳定,生源质量有所提升,就业规划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专接本”“参军入伍”“西部计划”等政策性升学和就业渠道畅通,“保就业”“稳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不够高,具有丰富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师资数量不足,校企合作领域存在一定的办学风险,学生对专业和岗位认知不足,自我发展的需求表达和实践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梳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有必要从发展视角上整体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对实践问题的支撑力。
近年来,高职院校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在坚持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但面对国家的要求、社会的期待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着眼长远、迎难而上,从理念、使命、实践层面理清发展思路,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2.1 在理念层面
高职院校担负着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职责,其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专业和生活知识、建立职业规划、培养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把符合自身客观条件和发展需求的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理想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社会属性,而是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础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思想、能力、特长、个性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创造个体,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辩证统一。
2.2 在使命层面
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应该瞄准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助力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3]。要想实现这一使命,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积极争取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确保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和结果都紧紧围绕使命任务来推进。
2.3 在实践层面
基于发展的视角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应把握好“一个基础”,走好“一条道路”。“一个基础”即以加强专业建设为基础,优质的专业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任教,优质的专业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成才,专业建设成效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要对标对表“双高计划”院校和国家级示范院校,从专业整合和专业优化入手,实现优势专业“强强联合”,强化专业特色,使专业发展不被其他院校同化,只有特色专业办得强、办出彩,才能获得更多资源投入,教师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学校才能更有底气、更有实力。“一条道路”即构建特色发展之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工作重心已经从过去的重视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内部治理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还要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中深刻分析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找准办学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条既符合学校实际又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发展道路。
3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其改革重心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挥经济功能,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发挥整合功能,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分享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覆盖面,促进社会合理流动和良性发展。三是发挥对学生的功能,针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四是发挥对高职院校的功能,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凝结在一起,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把高职院校建成一个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汇聚高素质教师群体、取得突出办学成果、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教育场域。
3.1 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我们提到一所大学,除了关注其综合实力外,更加关注哪个专业强、就业率高,这充分说明了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形象。从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引导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一要强化招生计划和就业导向的调控引导作用,对连续几年招生人数不足、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就业率持续低迷的专业,分别采取预警、停止招生、撤销专业等措施,同时要加强对新增专业的前期论证,积极提供开办新专业所需的师资队伍、教学用房、实训基地等条件。二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鼓励专任教师集中优势资源,引导一名教师仅教授一门或两门课程,逐渐减少跨专业教授多门课程的情况,鼓励教师积极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行业认证证书。三要加强专业集群建设,鼓励跨专业课程设置,大力培养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专业,重点建设若干个以特色专业为主干、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集群,以强有力的“组合拳”赢得发展主动权。
3.2 提高产教融合质量
提高产教融合质量的重点是加强校企合作过程和风险管控,一要改进准入模式,对有意向进行合作的企业要开展资质筛查,选取知名度高、资本雄厚、信誉良好,拥有丰富教育资源、获得行业普遍认可的企业开展合作,并通过律师咨询、专项审计、签订合同等方式防范化解办学风险。二要改进合作模式,坚持“自我为主,保持主动”的原则,安排专人对合作专业进行统一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进一步规范费用收取工作,由学校统一收取相关费用,不得额外收取任何费用,设置办学风险抵押金,外聘任课教师统一接受学校管理和监督,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及时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三要实現资源共享,不只是聘用企业教师,而是要深度共享企业的产业资源,为实习实践提供条件,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3.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攻坚行动,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4]。当前,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教师力量不足、教师学历层次不够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点是坚持“引培并举”,一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及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二要支持教师提升学历,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对有志于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高学历教师在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称评聘上给予政策倾斜。三要培养“导师型”教师,教师不仅要研究专业课程,更要研究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新时代教师,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新思维、可创新创业、综合素质高的急需应用型人才。
3.4 加强教育教学保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除了顶层设计和系统实施,还需要坚实的物质和体制机制保障,从发展的角度看,加强教育教学保障的重点是提供充足的资金、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稳定的服务保障体系。一要加大资金扶持,保持长期稳定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持续改善教学和实训软硬件条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加强对专业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绩效考核。二要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运行。三要强化公共服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行政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的业务活动,服务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科研活动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推动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探索对外开展社会化培训项目,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是从发展视角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次理论性探索。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置身于社会大环境去思考,又要聚焦教育大环境去实践,进一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筹专业、教师、企业、服务保障等各项发展要素,共同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撑,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职业价值的实现,促进高职院校达到高质量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国仁.建设教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J].行政管理改革,2017(11):60-63.
[2]张社字.审视与建构: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辨析[J].职教论坛,2022,38(05):5-15.
[3]杨顺光,石伟平.“十四五”时期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原则、关键任务与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7):38-4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J].人民教育,2018(Z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