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

2022-05-30 11:04陈硕
南北桥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医院

[ 作者简介 ]

陈硕,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设备科科员,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疗设备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 摘要 ]

本文针对医疗设备问题,从医疗设备管理的意义、原则、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动态监测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发挥其应有的医疗作用,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共享管理;定位管理;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8.064

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医院医疗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何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诊疗效率,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任务。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有利参考。

1    医疗设备管理概述

1.1  医疗设备管理意义

医疗设备是医院运行和发展的重要资产,其价值一般占据医院资产的60%,是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等工作的主要资产。为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用,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保证医院临床工作正常进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控制医院的经济成本,医疗设备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由于多數医院为公立医院,采购设备和经营成本多来自财政补贴,强化医疗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损耗,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化作用,是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的基本要求。

1.2  医疗设备管理原则

第一,能级配置原则。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能级配置原则是指配备医疗设备应和医院的服务范围、承担功能等相匹配,数量既不能超出功能定位,也不能使用技术落后、不满足工作需求的设备。

第二,效率原则。在医院以往的医疗设备中,无论是使用单位,或是技术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设备的硬性指标上,希望设备功能好、软硬件配置齐全,对设备的使用效率关注不够,未根据科室需求科学配置,导致多数设备无法发挥技术效能,功能使用率低甚至闲置[1]。

第三,经济原则。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医疗设备价格越来越高,出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设备,增加了医院的筹资压力。因此在配置医疗设备时,尤其是大型设备,应遵循效率和能级原则,严禁盲目采购和医院不符的设备。同时,还要对本区域人民群众的经济能力进行考虑。总的来讲,在医疗设备配备之前,要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周密详细的论证,在产出、投入之间找寻平衡点,使医疗设备的投资回报期达到可接受的经济水平。

2     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使用部门权属不清,管理材料不齐全

一般来讲,医院资产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价值在千元以上的资产,比如家具用具、建筑物等;设备科负责管理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专业设备,信息中心则负责信息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医院的管理分工不同,设备科、后勤处有交叉管理的部分,如洗衣机、消毒柜等;信息中心、设备科也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如打印机的安装与维护等。交叉或多头管理出现各部门推诿责任的情况,导致管理混乱,维护保养不及时,影响工作的开展。医疗设备更新快价值高,对资质的审核比较严格,相关资料必须齐全,然而一些医院验收材料、设备相关资质、维护保养、报废相关材料缺失,药监局检查时临时拼凑,导致设备来源、质量无法保证、使用情况记录不详细,维护保养记录不全,无法真实反映和发挥医疗设备的价值。

2.2  设备采购计划不合理

分析医疗机构的发展情况,存在着很多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采购计划不合理。部分医院为提高知名度,不依靠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而是过分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医院相互攀比,在医疗设备采购时过于随意,虽然先进设备吸引了人民群众的眼球,但他们更重视医院的技术水平,导致医院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尽管个别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前进行了充分调研,但采购计划仍不合理,表现为偏重考虑某个科室,未从医院整体分析,设备采购后就医患者少,设备使用效率低,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和未来发展。

2.3  医疗设备使用不充分

先进医疗设备采购后,需要医院对其智能化功能进行创新和应用。虽然医院具备采购先进设备的能力,但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对设备技师操作能力的要求,只使用医疗设备基本功能,限制了其效能的发挥。日常使用期间,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降低使用效率,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进行维修,使得各科室不愿意使用这类先进设备,长此以往造成设备闲置。另外,还存在售后服务独家导致不及时问题,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即刻停机检修,影响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2]。

2.4  忽视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目前,很多医院都不重视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缺乏健全的保养维护管理体系。虽然绝大多数医院针对医疗设备制定了明确的保养维护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有效落实,导致该工作形同虚设。部分医疗设备维修质量不高,未达到既定的维修效果,返修率较高,增加维修成本,影响医疗工作质量。此外,医疗设备调配不到位,科室之间未做好登记,再加上信息管理系统不合理、不完善,造成医疗设备管理混乱。医疗设备借用时不登记,一旦设备运行期间出现问题需要维修,将很难追究责任方,大大降低了科室借出设备的积极性。

2.5  医疗设备未定期盘点,报废后续不严谨

新会计制度要求,国有资产至少每年清查盘点一次,但是很多医院并没有严格遵照该要求,而是在审计时粗略盘点,清查时只重视有没有设备,对于设备的使用、存放、维护等监控不力。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清楚标记存放点,随意放置,时常出现设备非正常损毁的情况,导致医疗设备严重流失。对于使用期满需报废的医疗设备,医院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处置,部分设备由于无专人管理,导致设备丢失后无人可追责。

3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的策略

3.1  健全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

医疗设备管理需要医院全员参与,院领导重视是管好设备的关键,每月质控会上加强医院全体职工对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每位职工的设备管理意识,确保每台设备物尽其用,为医院的运营、发展提供保障。由于医疗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遵循“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安排专人清产核资;设备科负责做好台账登记工作,比如产品注册证、设备采购、验收等资料,设备管理师定期维护保养,有能力鉴定设备的报废情况。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组织医院集体决策[3];明确科室的医疗设备管理职责,责任人一般为各科室的护士长和主任;财务部负责管理医疗设备总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避免多头或交叉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3.2  制定完善的设备采购计划

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标采购医疗设备,必须履行请购、询价等流程。设备科结合医院的发展需求,基于年终预算编制采购计划,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由医院的分管院长审核、院长批准后上报院务会。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由各科室主任、院领导组成,采购前由各科室根据预算提出采购申请,进行可行性论证,上报院领导审批,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的经济性、合理性。待医院确定采购清单后,还要进行市场调查,参数审核,以明确设备型号、性能等;认真筛查设备厂家,直接和厂家或者总代合作,减少采购成本。签订合同时明确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保修内容等,确保双方都能按合同内容履行职责。

3.3  完善设备操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由于影响因素不同,医疗设备的故障问题也不尽相同。为保证医疗设备正常使用,需要医院针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在人员培训时加以说明,要求严格按流程操作,减少故障的发生,延长使用期限。若医疗设备在运行期间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运行,及时告知设备科并联系厂家,由专业工程师分析故障问题。同时,还要给出影响医疗设备运行的原因,提醒医务人员提高警惕,必要时可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3.4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巡检管理

为减少医疗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应定期安排专人巡检,做好相关记录,定期汇总。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定期开展医疗设备故障报警检测、运行环境检查、医疗设备外观检查等。加强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现阶段,社会上有很多第三方维修机构,对于大型设备,医院可邀请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确保医疗设备正常、安全地运行。

分析既往报修维保工作现状发现,通常采用电话通知的方式,周期长,不便捷。而且信息化程度也不高,缺少数据维护;维保信息和折旧计算关联度低,影响折旧计算结果的精准性。鉴于此,应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4]。构建医疗设备追踪与能效分析系统,实时定位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展示医疗设备的当前位置,查看详细资料;具有维修上报功能,只需长按标签按钮3s即可实现一键保修;利用能耗标签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监测耗电设备的使用科室、运行时间、待机时间等,以此为依据分析展示界面,展示分析结果。同时,根据设备的使用率,统计分析产生效益,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合理依据,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目前工作中,手术室和调配中心搭建了资产定位管理系统,使用定位信标、钛准基站,设备定位和能效标签,对手术室移动设备和全院呼吸机实现了精准定位,实时获取详细位置和运行状态,发生报警实时通知,大大提升核心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效率。

3.5  健全医疗设备清查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

随着医院的发展,业务的调整,时常出现新增科室、调整科室布局等情况,建议医院在调整前通知相关科室进行设备调拨,及时调整设备台账,确保台账和科室的医疗设备一致。医院应制定医疗设备清查盘点制度,安排职工全面清查医疗设备,发现盈亏设备后,按程序和规定报批,保证账物相符。受使用年限等因素影响,医院各科室应及时报废退役的设备,填写设备的报废申请表。根据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使用年限未超过6年的医疗设备,不予申请报废。超出使用年限后,由科室提交报废申请,设备科签字确认、给出意见,管理委员会讨论研究,上报领导获批后交由设备科,登记报废设备的名称、产地、单价等,并安排相关人员拍照、分類存放档案,最后由财务部办理报废流程。财政部门批复后,拍卖设备上报净值,设备科、财务部根据批复对台账和总账进行处理,保证医院国有资产的真实性。

3.6  其他措施

首先,推行科室间设备共享。其目标是解决医疗设备的使用需求,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增加科室设备的使用效益,为采购计划系统数据支撑。初期执行,可将科室的闲置设备信息提交至微信工作群平台,通过在线编辑文档查看信息并借用,借用后及时修改信息。夜间借用时直接联系调配组,归还时签字确认[5];流程完善后推行电子化管理,利用资产管理软件查看可借用的设备,和设备归属科室沟通后借用,使用手机扫码、电脑登记借用、归还。系统于每月25号自动完成设备借用费用转结,实现借用明细、费用统计自动化,设备科确认数据后交至运行管理处核算。目前我院通过设备共享的实施,2021年全年共享设备包括床旁血滤机、监护仪、输注泵、球囊反搏泵、喂养泵等,其中监护仪全年共享借用产生费用已超过81万元,既满足了各科室对设备的使用需求,又增加了设备效益;在设备借用时长上,全年共计25.9万小时,相当于新增30台新设备每天工作24小时,既满足了各科室对急救设备的需求,又缓解了医疗设备紧缺的状态。

其次,完善内控制度,建立追责制度。一是结合医院情况建立内控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医院良好运营,做到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等职务相分离,定期审计医疗设备的完整性和经济效益,根据效益及时对设备进行科室间调配;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盗用、侵占、未经审批变卖医疗设备的责任人进行处理,给医院带来重大损失者追究法律责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服务质量。为发挥医疗设备的效用,提高使用率,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可从健全管理部门、制定特色共享管理、健全清查制度、依靠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着手,满足各科室的工作需求,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先举,苌飞霸.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及优化[J].医疗装备,2021,34(9):69-70.

[2]孔稳.浅谈新时期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1(10):34-35.

[3]赵建英.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59-60.

[4]孔稳.加强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6):69-71.

[5]侯剑.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制度[J].医疗装备,2022,35(1):94-96.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医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