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2022-05-30 09:15赵国锋王仙先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赵国锋 王仙先

[摘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主要举措,也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陕西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人才素质较低、技能支撑乏力、专业产业衔接滞后、融合壁垒较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农村三产融合

[作者简介]赵国锋(1975- ),男,陕西宝鸡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王仙先(1982- ),女,浙江温岭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89)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0Z051)和2022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西安职业院校服务数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JX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陕西省高校第三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王颇团队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9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的龙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没有产业兴旺,乡村不仅缺乏聚集“人气”“财气”和“市气”的载体,更缺乏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产业主要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农技滞后导致第一产业经营模式和功能比较单一,与第二、三产业存在产业“脱链”、经营“脱节”和价值“脱轨”的问题,第一产业溢出效益仅在第二、三产业内部流动,回馈第一产业困难,改善农民收入乏力。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必须助力乡村人才质量提升,改良传统农业技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打破传统农业边界,使农村产业接一连二、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功能。就陕西省而言,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要以农民知识化、技能化和职业化为主线,以加快区域农业提质增效、功能拓展、链条延伸为抓手,以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为目的,有效加速区域三产融合,加快构建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格局。

一、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赋予职业教育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①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国家政府主导的精准帮扶转移到农民主体、市场主导的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目标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以职业教育赋能全面激活农业市场主体、乡村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禀赋,实现农业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功能跨界。以职业教育引导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满足农民需求多样化,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化,提升农民素质、变革农业技术、促使乡村产业要素重组,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二)补足农业短板,推进“四化”协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全面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既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四化”协同推进的短板。推进“四化”协同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供给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使农民职业化、农技现代化以促使传统农业人力、物质、技术、禀赋、制度等发生变迁和更新,挖掘传统农业产业内部潜力,拓展传统农业产业功能,聚合涉农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链共建实现产业效益共享,组建涉农“产业共同体”,以应对市场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在改善传统农业弱势地位的同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服务三产融合,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国家要富强,农业必须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提升的保障在教育。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农村第二产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投资回报收益较高、利润较大,很難与第一产业种养殖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拓展是通过功能规模扩展实现外部规模化发展和收益增加的过程,并非农业内部集约化引致的收益增加。要通过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富强就必须以职业教育驱动农业第一产业内部实现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科技渗透、功能拓展等带动农村产业链延伸,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利益共享,推动农业内部提质增效。

二、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涉农人才素养较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不充分

根据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21年度第二批专科层次高等学校备案名单,截至2021年12月,陕西共有各类高等职业院校42所;根据《2020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2020年陕西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为31.91万人;根据《2020年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数据,2019年陕西中等职业学校有230所,在校学生25.75万人。另外,根据2018年4月发布的《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数据,对陕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小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进行了统计分析,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占比分别为3.5%、18.3%、46.9%、22.7%、8.7%,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占比分别为3.6%、25.5%、55.8%、12.7%、2.5%,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占比分别为6.5%、30.5%、51.9%、9.4%、1.7%。可见,陕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程度与省内每年近20万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一定反差。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既不能科学甄别农业产业区域优势,实施错位发展,也缺乏判断和选择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能力。深度发挥区域农业资源要素禀赋潜力受限,科学定位区域农业产业选择和融合趋势困难,激活农业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差异化发展,知识技能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严重错位使陕西农村三产融合困难。

(二)涉农技能支撑乏力,三产集群效应受阻

陕西职业院校服务农业专业稀缺,“双师型”师资欠缺且农技培训薄弱,导致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质量和农民职业化程度偏低,职业教育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乏力且三产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智慧、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缺乏前瞻性布局与规划。农业上游环节科研滞后产业发展需求,农资供应又比较发达;农业中间环节种植业和畜牧业低端、低质发展明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在农副产品方面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农业下游环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不仅发展滞后,而且呈点状散布在省内三大区域,难以形成地理上相近、链条上互补、功能上叠加的产业共同体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集群化发展严重受阻。

(三)涉农专业与产业衔接滞后,点状融合阻碍产业发展

经济学家蒂伯特认为,若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居民会选择流向公共服务水平和税负组合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地区居住。这个观点合理解释了陕西职业院校毕业生不断强化以城市为就业目标、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就业倾向,生存理想与经济理性促使职业人才和农村青壮年离农、脱农和去农趋势不断加深,倒逼职业院校淘汰或者减少涉农专业招生数量,大量农林类中高职院校纷纷合并或转设,使涉农专业毕业生出现“既过剩,又不足”的现实,即营销、会计、宠物饲养和宠物医护类毕业生供给相对于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出现过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及市场分析、产品包装、品牌营销的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涉农专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技能型短缺不足并存,使陕西农村三产融合“梗阻”现象严重。

(四)职教强度不足,三产融合壁垒使利益共享困难

陕西三大区域陕北小杂粮和畜牧养殖业、关中果蔬业、陕南绿色茶米药果等特色种养殖业都呈现第一产业种养殖业在乡村,第二、三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在城镇,地域和市场距离导致农业初级产品和农副产业加工品在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之间衔接不畅、间隙较大,客观上影响了职业教育链和农业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之间的融合。同时,陕西职业教育面向农业专业稀缺、招生人数较少、就业质量欠佳等因素,导致涉农职业教育支撑农村产业发展强度不足。职业教育难以提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拓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农业传统产业难以突破原有产业边界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在破解产业融合壁垒的同时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三、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

1.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培养专业型支撑人才。陕西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分为内源驱动型融合和外生驱动型融合。内源驱动型融合主要是指产业链自然延伸和产业组织内部分工细化而形成的农村三产融合。外生驱动型融合主要是依靠政策、市场等外部要素助推而形成的农村三产融合。陕西内源驱动型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是三大区域从业人员素养提升,耕作技术、育种技术、经营管理技能供给不断改善,使农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自然拓展,从而导致农业各产业链自然融合并促进收益增加。这就需要职业教育针对陕北、陕南和关中不同地域培养产业规划、布局、分类、选择以及农业科研、经营、品牌包装、农技推广、良种选育、畜牧养殖指导等专业型技能人才,以支撑未来智慧化和数字化背景下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以专业型产业人才支撑提供三产融合内驱动力,提高产业融合质量。

2.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培养乡土型职业人才。与专业型人才不同,乡土型职业人才源于乡土、扎根乡土、服务乡土,与乡村社会有着天然血缘和密切联系,对乡村产业发展变化感知更为灵敏。陕西职业教育通过长短期结合、线上线下远程指导,按照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对三大区域农民进行分类差异化培训,学员以当地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乡村返乡创业人员等乡土型“领头羊”“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双创新农人”为主,把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从业者。一方面,培养其发展农业产业的技术技能,使其具备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逐步阻断乡土人才离农、脱农和弃农趋势,为三产融合发展培养真正的扛旗者。

3.圍绕农村三产融合,政产学研协同发力。职业院校服务陕西农村三产融合,需要政府牵头、院校谋划、行业协同、农民配合,围绕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环境、农业人才等资源基础,摸清底数,科学规划,长远布局,系统谋划当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动态调整产业发展资源余缺,做好区域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具体来说,由政府牵头、职业院校谋划,协同做好区域产业规划、资源配置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等公共服务;农业产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协同合作,在职业院校帮助下认真分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趋势和产业节点;职业院校鼎力支持,提供区域职业农民培养、农技培训、配套服务、甄别地情资源、良种选育推广等科技支撑;农民热情参与,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加自身收入。

(二)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

1.以农技提升弥补产业薄弱环节,促使产业内部融合共生。陕西三大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三次产业间和各产业内部发展极不均衡,农业前端种养殖科技贡献率较低,现代化水平滞后;农业中端深加工现代化技能和水平相对较高;农业后端服务业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够。为此,职业院校必须主动服务“三农”,把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下乡,新农技现场手把手教学,农业科技大篷车等举措,作为破解农业不同节点生产技术技能提高的主要抓手,加快对三大区域农业种养殖大户、专业经营户、个体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户等主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实用适用技能分专业分类别强化培训,满足他们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定期举办专项技术技能培训,传授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品种、新方法,引导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以技术技能提升打破农业生产内部边界和产业间融合障碍,实现农业产业内部和产业间融合。

2.以农技现代化驱动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陕西三大区域农业前端初级农副产品附加值较低,且零散销售增值有限,如果能够实现原产地深加工、品牌包装、电商分销,使产销加一体化就可以成倍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因此,农业技能培训既要摸清当地农业优势产业的技术技能需求,又要着眼长远,培训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相关的外围技术,多方促进地区农业龙头产业发展,为三产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演进路径逐步推进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为特征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3.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实施技能帮扶,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陕西三大区域种养殖业差别较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不相同,需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职业教育要围绕不同产业错位培训产业工人,提供技能帮扶,满足龙头企业用工需求,弥补产业技能不足,促使龙头企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将产供销、种养加向若干主要农业产业链集聚,实现区域三产有机融合并加快区域农业产业集群构建。要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开展“定制培训”“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通过补缺、分流、转移等措施理顺产业人才需求,以“技能资本”助推三产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效能。

(三)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

1.依据区域产业特点,分类设置专业,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三大区域要根据自身农业产业特点,实施以县域职教中心对接县、乡、村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走职业化、专业化种养殖道路;市域高职院校对口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和帮扶,重点支持市域以上职业院校加快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省域重点布局1~2所高职院校,培养支撑三产融合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陕北职业院校以小杂粮种植加工、羊畜牧养殖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主;关中职业院校以果蔬种植加工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主;陕南职业院校以绿色农林产品种养殖加工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主。专业技能扶持和产业深化融合统筹破解省域“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困境,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契机。

2.依据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根据陕西三大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融合需求,职业院校及时调整和更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教学内容、实践实训、就业观念,使涉农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适时引进专业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羊”、农业园区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等作为产业技能导师和农业技能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农业标准对接,使涉农教学实践更“接地气”,更贴近产业和行业实际。建立面向乡村的高职院校人才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产业发展“双师型”教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乡村产业发展紧密衔接。

3.依托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衔接机制,稳妥推进三产融合。陕西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质是在农业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农业种养殖业为基础,实现农产品清洁整理、标准分拣、分级包装、冷贮、烘干等原产地深加工并逐步向乡村电商、旅游、采摘等第三产业拓展延伸,使农村一、二、三产业在同一经营主体下交叉融合、多元推进,或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区域农业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拓展、价值链提升,最终实现第二、三产业收益更多反哺第一产业,真正建立起农业产业共同体。这也对职业教育链、人才培养链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能和人才供给必须打破传统第一产业技术边界,第二、三产业业务边界、市场边界和运作边界,将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在乡村产业链上,使产业链与专业群相互映射,技术链与课程体系相互映射,业务链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映射,促使陕西三大区域农业生产与服务结构不断聚合分化,形成适宜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融合模式。

(四)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1.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产业数字化,拓展农业功能,打破产业边界。产业数字化是弥补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消费、分销之间鸿沟的新型媒介,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一端链接职业教育,提升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素质和技术基础;一端链接农村产业,依托数字化拓展现有乡村产业功能,打破乡村产业原有边界。陕北地区以“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业+电商、特色农业+红色乡土旅游”等实现三产融合;陕南地区以“特色农业+生态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生态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实现三产融合;关中地区以“特色农业+采摘体验、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电商+物流服务业”等实现三产融合。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做好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规划,提供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技术支持,破解三产融合壁垒并拓展第一产业现有功能。

2.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内涵提升,分层实现教育链对接产业链。省域“双高”院校对接三大区域重点农业产业,各地市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乡村支柱产业,县域职教中心对接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在劳动力素质提升、新技术供给、农产品电商培训、乡村产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在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上,省域“双高”院校布局全省乡村振兴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所需高层人才培养;各地市职业院校对接区域农业技术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职业技能培训;县域职教中心承担三产融合的短期技术培训,如病虫害、灾害防治与宣传,新农技推广等实用适用技术传播。

3.职业教育支撑教产学研共同体建设,加快构筑产业融合平台。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农民传统观念、职业素养、技术技能、经营理念等,打破第一产业经营发展边界,向第二、三产业延伸拓展,使“职业界”“教育界”“技术界”“产业界”多领域融合,实现跨界合作。以杨凌农科城为基地,以数字化为媒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构建面向陕西三大区域的农业产业数字化技术支持系统和产业融合数字指导中心,构建基于陕西三大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教产学研共同体,打破职业教育、乡村产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和物流等产业因空间与距离产生的融合障碍,系统谋划解决三产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制度、技术、平台等顶层设计问题,加快促进三产融合。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

[参考文献]

[1]陈璐,李玉琴,王颜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增收效应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9(3):116-123.

[2]梁裕,韦大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实現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2):35-40.

[3]田真平,王志华.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职业教育实践困境和支持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0):68-73.

[4]朱成晨,闫广芬.跨界与共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1):20-28.

[5]赵国锋.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及推进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2):90-93.

[6]卓武扬,蒲晓玲,宫兴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21-25.

[7]朱忠义,郭广军,周凌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5):12-18.

[8]TIEBOUT C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