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家国情怀也是需要重点弘扬的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向心性,为日后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在实现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要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新媒体教育支撑平台、加大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校思政;文化自信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内的经济社会转轨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毕生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全体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家国情怀也是需要重点弘扬的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向心性,为日后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应对意识形态斗争、提升国家认同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 1 ]。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所谓内涵指的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家国情怀也有其特殊的内涵所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家国情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历史的演变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其中所凝结的自强不息、文化自信、爱国爱民、道德追求却是亘古如一。在当代,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以及历届领导人的家国情怀表现特征,可以将之概括为如下内容。①生活于一定政治经济共同体之下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血肉联系,以及对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认识。②是一种对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家庭和谐、个人道德成长的不懈追求,是一种不斷完善自身的“修行”,是对国富民强的执着追求。③是对故乡热土、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能够随时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④是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从党的创业集体来看,无论身处于何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政治文化、军事文化的高度认可,并创建了新时期的斗争智慧和手段。总的来说,家国情怀具备强烈的凝聚性、自觉性和时代性特征。
(二)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教学目标,既是知识传授,又是思想教育”[ 2 ]。家国情怀之中蕴藏着中国梦的价值内涵,能够培育大学生对家国的深厚感情和主人翁意识,抵抗西方文化入侵的袭扰,帮助他们在成长中时刻关注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生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价值依托。家国情怀在近代的战争期间达到顶峰,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这一价值观念逐渐淡薄。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各种竞争从未停止过,弘扬家国情怀是个人取得更大发展、国家占据优势的关键。家国情怀的深刻文化内涵能够创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和道德观念教育。家国情怀的融入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互通,培育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2.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对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可以更为深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其一,家国情怀来源于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规划,是中华儿女的最高理想,是一种在国家发展中贡献力量舍我其谁的奋斗精神。它契合于新世纪的中国梦理想,能够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其二,家国情怀能够培育起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主人翁精神,是强化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在高校中以文化自信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涵养道德。其三,家国情怀中蕴含了对故乡故土的热情,是对家庭、国家的深沉热爱,这种情感本身蕴藏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强化爱国主义、爱家情怀的过程,就是立德的过程。总之,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在新时期实践立德树人总任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参与。
二、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解惑者、传播者,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性质、培养目标、培养路径的核心角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把家国情怀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3 ],在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提升老师的情感素养和知识体系,保障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育人、育德力量。在教材设计中要展现出家国情怀的凝聚性、时代性作用。
家国情怀教育不能止步于专题教育,而要将其扩展到整个思政教育课堂和通识教育、专业课教育中。在实施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是多个学科的共同任务,各个学科要将专业知识中与之相契合的知识内容提炼出来,全面改善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当今高校中,每个专业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他们本身就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最好素材。最后,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内容要邀请专家来开办讲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来设计专门的探究性作业。高校要通过讲座的形式,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更为深刻的层次,在自主探究中强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同时,也要创新学习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模式,改善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为学生创设愉快、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思政教师是高校中的传道之人,在传播知识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如何才能够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榜样力量,改善课堂教学实效。
(二)构建新媒体教育支撑平台
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主题教育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能够实现图、像、音的资源聚合,极大地改善资源传播效率,构建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线上教育平台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新颖、易于接受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在互动平台上实践大课堂的教育理念,构建精准的数据分析模块,实现科学、高效测评。
在微博、微信、自媒体上构建家国情怀的话语权威。在新媒体平台之上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即时传播,构建强大的群体认知。在自媒体平台之上,学生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就某个问题来发布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应当在相关平台上发布精心设计的内容,要具备先进性,选取的素材要保证时效性、激励性,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评论,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要注重慕课的开发。高校要组织力量为学生提供一批有深度、有广度、有热度的家国情怀慕课资源,为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供给充足的学习资源。
(三)加大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资金支持
第一,组织专项资金,完善教学教材。教材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材的建设要从发掘时代特征、教育内容开发、家国情怀渗透等方面做出努力。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二,增加在家国情怀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努力,具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家国情怀的融入中,财务部门应当统筹资金安排,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完善财务督查,构建相应的领导机制。要在思政教育中推进家国情怀的融入,从根本上来说,要形成系统可持续的育人方案。在资金的使用上要落实监督责任和使用主体,发挥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形成风清气正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公正、廉洁的文化氛围。同时,党内监督要和学生监督结合起来,以充分获取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变革的具体需求,保证资金使用得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不断优化制度、组织、路径,发挥资金的保障作用。
三、结语
本文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际,对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路径进行了探讨,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家国情怀的时代意义。家国情怀是一种个人与国家血脉相连的真情实感,是对故乡、故土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那个,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又具备了高度的凝聚性和向心性。大学生在成長成才的过程中亟需要家国情怀的滋养。高校在思政教育要围绕着立德树人基本原则来展开,在多个方面拓展家国情怀的教育路径,使思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发展供给志向远大、不屈不挠、爱国爱家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春华,史慧华.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分析和模式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20(11):170-174.
[2]杨清虎.论“家国情怀”与思政课教育目标的结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125-131.
[3]陈丽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99-104.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2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2020-QN-006)。
(作者简介:许孟杨,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