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研究

2022-05-30 08:21:09黎思思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摘  要: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如何“一体化”立德树人、发挥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成为一项新的课题。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探索,是促进大中小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大中小思政课高质量、“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181-0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首次明确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求,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1]。2020年,柳州市教育工委、柳州市教育局通过与地方高校合作,积极申报并获批为广西教育厅思政课创新改革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研究”先行试点单位,合力打造了柳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使之成为柳州市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积极助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文章将针对基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构建服务于柳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真实项目探索展开论述。基地由“一园两廊四中心”组成,“一园”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园;“两廊”是思政教育文化长廊和四史学习教育长廊;“四中心”分别是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心、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思政课资源开发中心、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

一、基地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社会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其指出社会生产实践劳动中人是核心,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挖掘中国历史、文化資源优势,用党的百年故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上好“大思政课”,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更具有感染性和时效性。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2]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活动都包含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实践育人的教育观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发展。

(二)实践依据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课程,对培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基地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对象,既是由“大思政课”所引发的学术兴趣,也是出于对现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深切思考及实践,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三)现实依据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大、中学阶段,“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3]。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4]这充分说明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了“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基本遵循。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理论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双翼[5],共同服务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界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广泛研究,有的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6];有的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有的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7]。从当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建设的实践情况来看,一体化实践教学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亟待破解,特别是在体系构建要素中的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三、基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实践

“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结合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建设一个6种实践教学形态和1个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服务于柳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目的是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

(一)基地探索“6+1”实践教学模式

全面落实思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按照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要求,结合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一个集主题教育廊群、模拟场景教学、虚拟场景教学、网络合作教学、团队活动教学和智能互动教学等6种实践教学形态,加1个教学与活动于一体思政主题公园,搭建综合性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 主题教育廊群

基于基地的思政“四史”学习教育长廊和教育文化长廊,建设思政教育主题展廊实践教学模式。“四史”学习教育长廊分别是柳州地方党史进校园主题长廊、党史学习教育长廊、爱国主义教育长廊、中国改革开放史教育长廊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长廊。思政教育文化长廊分别以思政课建设与思政课教师成长、党建与党员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等为主题。基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通过让思政课在展廊里延伸的实践教学探索,让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能移步换景感受到直观、生动的红色文化输出,为思政课课外教学提供了潜移默化充足的精神食材。

2. 模拟场景实训室

基于基地教学辩论、模拟法庭等场景的实训室,建设模拟场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参与——感受——理解”三步模式,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模拟场景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实现让思政教育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虚拟场景教学实训室

基于基地虚拟仿真、沉浸式等场景的实训室,建设虚拟场景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虚拟场景实景空间感的优势,通过灵动、沉浸体验的方式去还原历史场景、历史事件,重现历史人物,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使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足不出校即可感受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文化、红色思想的教育。其虚拟性、共享性、交互性创新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真正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理论知识,搭建起富信息环境,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关联性知识。

4. 网络合作教学实训室

基于基地网络机房合作等实训室,建设网络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网络合作实践教学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通过网络形式展开合作性实践学习,探索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自主——合作——见习”的实践教学形式。以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自主合作为侧重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使学生真学、真信、真做,切实提高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合作性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 团队活动教学实训室

基于基地模拟演说、访谈模拟等场景的实训室,建设团队活动实践教学模式。团队活动实践教学围绕大中小不同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表演、演说、访谈等设计,探索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机动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更贴近学生、打动学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大中小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团队活动教学实践探索,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信念和已有的育德行为方式。

6. 智能互动教学实训室

基于基地电子沙盘等场景的实训室,建设智能互动实践教学模式。利用思政智能实训系统,智能化、系统化让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体验“历史——现在——未来”。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在电子沙盤上模拟红军长征、重大战役、重要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感受我们党百年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让历史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增强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知、信、行三者的统一。

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6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结合了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宗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7. 思政主题公园

基地还有1个兼具绿地休闲、开放教学、宣传阵地功能于一体的思政主题公园,包括地方党史红色文化浮雕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展示台、党建文化党员教育宣传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等设施,具有浓厚学史氛围和情怀,突出发挥地方党史资源鲜活素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优势,让党史学习更接地气、入人心。

(二)基地构建“5互融通一体化”的大中小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

1.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

要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在以某一区域或具体城市(地方)为具体研究对象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以问题导向来推进,聚焦跨学段层次的衔接,建立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2. “5互融通”大中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在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探索解决“5互融通”的机制建设,即互通、互联、互补、互学、互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

(1)探索思政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互通型实践教学。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按照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完善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和机制,有效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2)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通整合的方式,实现互联型实践教学,延伸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时空”,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即时性。构建立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线下思政课教学突出课程教学内容权威性、时效性强,线上思政课教学则体现学生教学获取的便利性、及时性,从而更好地解决大中小思政课程的“痛点”问题。

(3)探索思政课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相结合,实现互补型实践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形式开始被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来,不仅让教学形态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还能丰富理论叙述内容,让教学资源更为立体、生动,使思政课教学变虚为实、虚实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突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局限。

(4)探索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实现互学型实践教学。通过营造一种平等、互学、互信的课堂氛围,来实现师生互学,教学互转的教学需求。这既能通过思政教师个人政治素养、文化底蕴、道德修养和仁爱情怀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能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多种教育方法并用,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5)探索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互动型实践教学。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贴近一线工作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重要的是对自己增智强美的塑造。同时,还要搭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联合协同育人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

3. 基地培育“五度”思政实践课

(1)广度。要培育学生纵深的历史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复合的知识视野,通过课内外衔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必然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正确地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和大视野。

(2)深度。思政课的理论深度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在课堂上既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又要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媒体时代,所以思政教育要整合新媒体资源,用青年话语体系吸引青年、服务青年,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客体黏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形,成为滋润学生成长的营养剂。

(3)高度。优秀的思政课必然是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解构力,数字化和多媒体虚拟教学是将历史场景、故事、人物还原呈现、代入体验,能更好地讲清楚和讲好中国故事,让信仰有现实依靠。采用虚实结合的模式,阐释了理论扎根历史的深度和引领时代的锐度,为坚定信仰提供强大的逻辑支撑,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

(4)温度。要解决思政课学生共鸣感的痛点,就要解决理论知识供给需求与学生情感获得需求之间的关系。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自由、平等的交流。作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师,应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同时关注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5)厚度。思政课和“劳动教育+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将思政课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育人全过程,多举措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新梳理、整合教育目标,探索如何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和课程思政教学当中,积极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与其他育人内容形成最大育人合力的有效模式。

四、小结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统化的重要保障,基于“大思政课”背景下,更应结合广西思政课创新改革先行试点项目,以“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构建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机制建设模式,开展基于实体机构真实运作的实证研究,立足构建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建设体系和与之相配套体制机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从而丰富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体制建设,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课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OL]. (2019-03-18). 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 P8wfUszCe190318.shtml.

[2] 習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5(01).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19-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4] 杜尚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N]. 人民日报,2021-03-07(01).

[5] 刘又银.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 遵义:遵义医学院,2017.

[6] 颜新跃.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2020,37(01):98-102+111.

[7] 张琦. 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91-93.

(荐稿人:周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柳州市“十四五”规划委托重点课题“柳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ZJ-A01);2021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课题“柳州市大中小学跨学段思政课协同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JGB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黎思思(1983—),女,学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4:1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