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

2022-05-30 10:48钟剑龙
关键词: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摘  要:党史是爱国爱党、明智担责、鉴今资政,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高校实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要求。当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高校对党史学习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足,落地不实。二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简单,覆盖面窄,成果不多。三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与学生契合度较低。四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为学生办实事方面不深不实。因此,新时代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构建以看、读、听、观、悟、践为主的“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六位一体;常态化;长效化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五十六个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战胜千难万险,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的百年历史,蕴含了丰富的红色精神和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当前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营养剂,在高校“大思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发现,通过看影、聆听、阅读、观摩、领悟、实践,将党史学习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是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优秀经验成果。因此,“六位一体”的党史学习机制,能有效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正史成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共识。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自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全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以来,全国高校纷纷响应号召,结合办学理念和校园实际,组织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思政课堂、智能媒体、红色基地等平台深入学习党史,深入浅出引导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磅礴精神伟力,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高校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近五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递增。2020年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增长比例最高。[2]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建党前期,李大釗、陈独秀、毛泽东等青年才俊为了拯救危难的中国和苦难的人民,千方百计寻求真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冒着生命危险,在嘉兴的红船上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实现开天辟地的创举。建国初期,国家急缺各项科学人才,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等深怀爱国主义情感的科学家,学好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毅然回国,克服“缺设备、缺资金、缺人才”等困难,专心钻研,不断实现科学突破,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前进。新时代我国迈进高速发展通道,我国实现“站起来”的目标后,还实现“富起来”而且“强起来”的目标。高校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要弄懂“为谁培养人”,在教育工作中融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标准,用党史教育武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头脑,指引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和人民期待,高标准高质量产出新时代高端人才。

(二)高校要严格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好”人才的培养标准

高校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面临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难于自辨,需要被给予精心引导和栽培,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走上正确的道路,提高品德修养水平。“智”是青年大学生学习成才的“起跑线”,代表才能和本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大学生要学习真本领,掌握高技能,推动创新,发展科技。“体”是体育锻炼,是对身体健康的要求和对生命的重视。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锻炼身体,喜欢游泳、打球等运动,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资深体育迷”,为体育强国指明了方向。“美”是美育,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认识美”“喜欢美”“创造美”的思维,善于分析“真善美”和“假丑恶”,促进人格和谐发展。“劳”是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德智体美”在劳动中相融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要求

人才培养是有规可循的,高校要善于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首先高校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在“实践——认知——实践”的循环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党的引导下,掌握本领,深入基层,绽放青春,追逐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其次高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充分结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学用统一,为大学生的实训、实践和实习等技能学习提供助力和支持。人才培养要立足课堂教学,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学校、教师、课堂联动,承担好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责任,让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同向并行,形成合力。[3]要优化教学质量。普及多媒体教学、人性化管理,既要关注社会热点,又要凸显专业优势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特别对教师的“德”“能”培训和监管要有力有度,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最后高校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服务意识,引导大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高校要创造丰富载体,教师要运用有效手段,进而全面加强党史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根据调研分析,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存在创新不足、不够深入、覆盖面不广等困境,教育成效不明显。

(一)高校对党史学习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足,落地不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讲话和批示。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条不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稳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带领师生深刻领悟百年党史蕴含的精神和思想。但有些高校目标定位不够精准,以领导干部、教师为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对象,在大学生群体开展较少,不够深入、不够生动、不够丰富、不够广泛果。高校沿用传统的党史教育传播,缺乏对大众传播规律的认识。对党史知识的传播流于布道式的说教,使党史知识在人们心中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和鲜活力。[4]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共党史课程,只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涉及中共党史内容,难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党史教育。高校很少开展党史专项活动,而是将常规校园活动冠上红色头衔,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方面发力不足,引导不够,成果不显,领悟不深。

(二)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简单,覆盖面窄,成果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分析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材料,高校主要以专题报告、培训、会议、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理论学习较多,实践体验等形式较少。这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学习效果难以保障。高校普遍认识到实践教学和体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教学和体验教学虽然有所开展,但数量不多,不够丰富和有效。例如,有些高校组织教师党员、部分学生党员干部等参观红色基地、参加“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园线上线下活动等。虽然高校紧跟智能时代发展趋势,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云平台等宣传党史,但是一方面内容枯燥,形式简单,文字形式的材料难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宣传力度不足,互动性不高,缺少提问、调研、答题等互动功能,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三)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与学生契合度较低

高校虽然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基本上是以开设和讲授《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与道德法治》等通用课程为主要形式。以上课程虽然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史,但不够系统完整。高校教师,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史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调研中,55.7%的教师承认“党史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高校没有开设专业化、系统化的有关中国共产党史相关课程。这意味着高校难于在课程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难于在大学生培育过程中弘扬建党精神。例如,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在校生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一些显著的痛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重显性轻隐性、在教学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等。[5]高校虽然根据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纷纷开设党史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但“突击式”的课程既没有足够的、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没有一套成熟的教案和教学标准,难于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入脑入心,无法深入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要义。在调研中,32.9%的老师认为提升大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兴趣是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教学活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

(四)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为学生办实事方面不深不实

办实事是学史力行的重要体现,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而高校学史力行的重要对象就是学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高校应该结合育人目标,在“三全育人”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所需所求办实事。目前调研发现,高校在办实事方面,一方面侧重于学校建设和教师发展,主要围绕学校基础硬件设施维修加建,也有增加学生实训、教学、宿舍等设施,亦加大师资培训,提升师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实事主要是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优化学生日常事务办理流程等。学党史,办实事,就是要让大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启迪思维和方法,从历史演进中把握潮流和大势,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时代问题,破解现实难题。[6]但是这些举措是高校以往工作的延续,没有有效引导大学生在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对大学生培育成效有限,难以引导大学生深入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内涵和精神要义。

三、高校“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构建机制

中共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最丰富的营养剂。新时代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结合校园特色和校史文化开展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构建以看、读、听、观、悟、践为主的“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激发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展现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时代作为。

(一)组织大学生观看红色视频,在革命英雄事迹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历程,拓宽党史认识广度

红色影视运用大量的素材、完整的剧情、仿真的氛围、感人的事迹、专业的表演,生动直观地把中共精彩党史立体呈现出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爭的残酷,厚植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红色影视作品众多,质量越来越高,好评如潮,例如,红色电视剧《亮剑》和《潜伏》豆瓣评分9.4分,《我的团长我的团》豆瓣评分9.5分,《觉醒年代》豆瓣评分为9.2。还有优秀的红色电影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这些红色影视作品既能够真实直观反应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又能够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还能够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成就。高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大学生观看红色视频,形式多样化,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兴的授课方式,以纪录片、微视频、动漫等视频形式,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通俗化,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其内化所学的党史知识。[7]高校可以借助自媒体手段,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视频剪辑比赛、红色视频录音比赛、红色视频观后感征文等校园活动,吸引更多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创新科技手段,开发VR体验馆,运用5D播放红色电影,生动逼真;开展红色视频剪辑拍摄比赛,在活动中学习党史、在比赛中感悟党史。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学生通过观看红色视频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拓宽党史认识广度,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辉历程,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二)组织大学生读红色著作,在红色故事中继承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品质,感受党史内涵温度

红色著作真实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题材非常丰富,数量众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民呈现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可读性强的党史,更加是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新时代大学生通过阅读党史相关“红书”,如《红岩》《红日》《中共党史知识问答》《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等权威又经典的“红书”,与众多革命英雄进行精神交流。视死如归的夏明翰、宁死不屈的江姐、机智勇敢的王小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两弹之父钱学森、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感人至深,能激发大学生的精神共鸣。大学生对革命故事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更容易汲取革命中的智慧和力量。这有利于增强党史学习成效,提高教育效果。当然,这些党史书籍虽然内容丰富,但文字中蕴藏着悲壮的气息,其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大相径庭,难以持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和多媒体手段,让红色著作“传”起来,让新时代大学生阅读红色著作活动“火”起来。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朗诵比赛、党史沙龙等活动,还可以将读党史融入到艺术、网络中,让大学生把党史精彩环节、英雄人物通过漫画、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大学生要有效利用起高校中丰富的图书资源,通过在图书馆借阅大量的红色书籍,来增加自己关于红色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提高理论水平,享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深谙红色革命精神,将书本中字里行间的红色文化内化于心。[8]高校拥有大量藏书的优势,但主要集中于专业书籍,还要继续增加红色书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搭建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平台,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党史阅读的机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和通用性,引导大学生在阅读党史的过程中有交流、有分享、有收获,引导大学生感受党史内涵温度,促使大学生主动向革命先辈学习进而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组织大学生听红色声音,在传颂红色声音中领会中国共产党伟大初心使命,把握党史学习高度

声音是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快捷载体,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传播到每个人的耳朵。红色声音有很多种,对于高校而言,主要为党史理论宣讲和红色诗歌。高校要紧跟发展形势,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大学生群体中宣讲政策,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亮”起来。高校充分运用校园理论研究资源,邀请校内校外专家团队共同组建党史宣讲团,面向大学生解读党史理论思想,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高校大力打造“专业强、素质高、成果多、学生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用生动直观的智能教学手段,推动中共百年党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落地生根、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高校“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等校园活动精准契合“00”后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红色声音在大学生的热情传唱下回荡校园、激荡心灵,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聆听解析这些红色音乐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破译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密码,探寻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精神支撑,思考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好地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9]广州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宣讲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红色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校园活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铿锵有力的红色声音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初心使命,促使大学生在凝聚爱国之声和民族之魂的文字中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这能极大激发大学生拳拳之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汲取革命智慧和红色力量,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奉献一切。

(四)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在观摩红色遗迹中经受中国共产党伟大思想洗礼,沉淀党史文化厚度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艰辛的足迹,形成了彰显宝贵精神财富的红色基地。这些红色基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指导军队,推翻封建社会,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见证,更有标志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建筑。例如,嘉兴红船、井冈山、英雄纪念碑、各地博物馆、文化馆等。红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磨练意志、锻炼成长、思想成熟具有重要引导作用。高校要主动对接地方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单位等单位,形成合作共赢、人才共育的协作关系,拓展立德树人的工作载体和教育内涵,使青年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实践,将党史理论认知转化为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10]高校要把庄严雄伟的红色基地当成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阵地“教室”,把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尊為“教师”,把沉淀历史的革命文物史料展品当成“教材”。高校可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通过AR、VR全息投影等科学技术的助力,让大学生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感人故事。英雄人物就在面前,掷地有声的发表演讲让大学生更加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调研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地,非常重视红色基地建设、修复和教育工作,要求各地要充分用好红色基地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各地政府积极加大红色基地建设投资,推动红色基地“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开发“红色资源”,传诵“红色故事”,推动“红色育人”,并主动与学校合作共建,创新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途径。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干部参观中共三大会址、中山纪念堂等红色基地,并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期间组织大学生开展祭奠活动,致敬英雄,缅怀先烈,向为党和国家奋斗终身、为人民幸福生活无私奉献、为社会发展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烈士致于崇高的敬意。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观摩学习,是对“看红色视频”“读红色著作”“听红色声音”的融合和补充,能更好地接受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洗礼,不断在思想上沉淀党史的厚度,在行动上掌握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努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时刻听从党的召唤。

(五)组织大学生增强红色信念,在学思践悟中汲取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力量,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1]高校要带领大学生深入感受百年党史中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蕴含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领悟红色信念、形成“红色三观”。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抵触,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成长,非常依赖和信任互联网,但是在当前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未来存在各种风险挑战,但战胜之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要善于提前布局,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充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多媒体平台和科技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政策制定得好,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进,教育有成效,学生都成才,国家就能長久兴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贴合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高校组织大学生通过看红色视频、读红色著作、听红色声音和观红色基地,让大学生感受环境、知识、事迹、人物等刺激,并促使大学生将其转化为内在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领悟红色精神,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教育大学生勇于担当作为,实现自我成长。

(六)组织大学生学史力行,传承中国共产党伟大红色基因,践行党史落实力度

学党史,要落到办实事这个重要部分,在办实事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才能开好新局。一百年前,十数名青年有志之士在十月革命冲击下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中国现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创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新时代大学生是新征程的骨干力量,必须要清楚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思想水平。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服务中提升专业水平,教育大学生积极发扬传播“红色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明确方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弘扬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能,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12]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项目,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出发点,完善校园环境和生活设施,增添学习实训等设备教材,引进并开设大学生实习实训相关社会基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增添助力。例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相继改善学生热水服务、空调、家具等宿舍环境和饭堂;广州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职业辅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另一方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组织大学生身体力行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社区、基层、农村、企业服务人民中绽放青春的力量。例如,广州医科大学组织大学生到基层社区开展义诊活动,送医上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五百多名师生奔赴广阔农村,送技到村,送人到村,帮助农村开展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宣讲党史,走访英雄家属,一起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服务中真枪真刀锻炼磨砺,以青春赴使命,践行学史力行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新时代大学生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能在实践中更深入领悟学党史的意义和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红色基因,在学史力行中学真本领、练真功夫,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目标做真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高校构建“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全面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把党史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大学生常态化学党史,持续引导大学生在党史学习常态化中巩固爱党爱国情怀。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党史意义,全面把握党史蕴含的精神伟力和磅礴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望,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07-01)[2022-01-07].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

[2]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EB/OL].(2021-04-17)[2022-01-07].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4/t20210427_549159.html.

[3]符雪江.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106-107.

[4]陈园园.“互联网+党史教育”与宁波高校育人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07):45-48.

[5]赵静茹.党史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8):48-50.

[6]马雯婧.新疆高校开展学生党史学习路径初探[J].大学,2021(28):60-62.

[7]梁雪.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探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2):19-23.

[8]马楠楠,成晓晴.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公关世界,2021(16):110-111.

[9]霍星羽.从红色音乐中破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2):199.

[10]黄旭.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重庆行政,2021,22(04):85-8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31)[2022-01-07].http://www.gov.cn/xinwen/2021-03/31/content_5597017.htm.

[12]张志祥.以党史“必修课”引领高校铸魂育人[J].群众,2021(07):53-54.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钟剑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项)“构建新时代高校‘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方法模型研究”(课题编号:DSYJ10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