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生燕
学生在校学习,是人生某一特定时间段、具有特定内容的学习。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自然也有特定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学生。课堂评价可让学生获得认可,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但若评价不到位或不妥,则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灰心丧气。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有效评价的方式、方法。
恰逢我校推行高效课堂“6+1”教学改革,“评”是“6”环节之一,要求教师“评”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改革模式推行后,物理教师群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理解和不适应,尤其是“评”只有6分钟,不少人感觉根本完不成,而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语言等,也亟需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带着上述疑惑,我开始找资料学习,研读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0)》《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0)》等政策性文件、专业著作,又在学科组内组织相关的听评课教研活动,并开展对“评”环节的认识、实施、反思、完善的交流活动,在“评”环节上有了些许粗浅认识。
一、“评”的价值
在高效课堂“6+1”教学中,通过评价“助攻”,在教师层面,更新教学理念目的,让教师能够愉快地接受教学方式变革;在学生层面,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规范的物理专业术语表达能力,提升对物理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与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探索欲,提升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的问题设计
评价问题的设计是评价实施的前提,可以按照下面三个步骤来完成。
1. 要循序渐进。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材分为必修三册、选择性必修三册,非选物理的学生需要完成必修三册的学习,选择物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还需要完成选择性必修三册的学习,而且,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的评价标准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采用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渐提升的方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符合教材内容特点、学业评价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
2. 要体现物理学科素养。物理的学科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部分,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概念课,需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准确描述、正确理解、分析判断,从而进一步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比如在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了解小汽车和火车启动快慢的对比方法有哪几种,来引导学生建立加速度的概念;通过类比问题的设计,来理解比值定义在这儿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3. 要符合物理学科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被分为5个等级,学生若只是参加合格性考试,仅需要达到2级水平即可,所以问题设计要浅显易懂;若要参加高考,就需要达到4级水平,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都要有提升,所以就应在情境下设计问题,不能直来直去;若要参加高校的“强基计划”“领军计划”等的招生,就需要达到5级水平,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更需要关注问题的思维深度、广度、数学工具在问题中的应用等。
三、“评”的开展流程
高效课堂“6+1”的环节分为“导、思、议、展、评、检、练”,要想进行及时、适当、积极、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在每一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在后续的“评”中有针对性地开展。
“导”,可以通过复习回顾,这时候就要关注学生对于前面的准备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课前的物品准备、听课状态,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思”,要观察学生精力集中程度、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导学案”上问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评判学情,把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及时拉回课堂。
“议”,在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第一次思维碰撞阶段,要关注学生讨论的投入程度,由此评判他在“思”环节的学习状态、深入程度;关注小组讨论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不争论的问题,判断是否为“评”的重点。
“展”,小组通过语言描述、黑板板书、投影展示的方式,把本小组的成果或疑惑展现出来,这时就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是否正确、理解是否到位、表达是否精准、疑惑点在哪等,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还要指导小组之间相互帮助,最终通过评判,确定“评”的相关内容。
“评”,根据预先设计,就主干知识、重要规律的理解、公式的具体含义或适用条件,再加上在前面四个环节中观察、评判到的问题,给予学生精简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对在各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参与讨论不够积极或羞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要加以鼓励、督促。
“检”,虽然只有简短的3分钟,或者很少的几道题目,也能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补评”,为课堂的设计进行补救。
“练”,在限时练40分钟的时间内设计30~35分钟的题目,限时检测,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及时进行点评、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上交计算题部分,通过书面批阅,及时发现学生思维、逻辑推理的漏洞,在下一节的“导”环节进行再次的“补评”。
“段评”,经过一周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利用周考或月考、期中考试,统计学生在章节或单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学案”或讲评课,课时中适当延长讲评的时间,既要讲评学生的知识缺陷、方法缺失,还要讲解答题技巧、考试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四、“评”的方式
在专家的著作中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为我们的课堂评价提供了多种工具。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我们认为,评价方式的选取要达到:简单、有效、全面、多样等。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对学生进行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来评估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困惑、学习的预期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方法的选取,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提供充足的依据。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去创设有价值的情境问题,按照设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利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到问题,明确方向,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总之,评价无时不在,评价要為高效课堂贡献应有的力量,我们应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刘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