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易教育思想及其创新价值

2022-05-30 06:28田奇述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课堂教学

摘   要:和易教育思想以国家政策为准绳,以教育规律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科育人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易教育思想提出的课堂“和融”六原则、“以需定帮”教学观,以及和易以问、和易以理的教学主张,不仅让具有和易特质的教学成为常态课,而且是学校提升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和易思想;理论构建;继承创新;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110-05

和易教育思想命名源自《学记》“和易以思,善喻也”,进而深化和易元素后,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接轨,不仅继承了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再实践意义。

一、理论构建

和易教育思想课题开展了和易内涵、和易源流、理论构建、实践探索、创新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将这一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一)宏观上的提炼

一是“三易”“三和”说。“三易”指:崇尚简态,追求核心的简易之道;崇尚动态,追求生成的变易之道;崇尚常态,追求规律的不易之道。“三和”指:以国家政策为准绳,以国际教育走向为参考,以教育规律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对接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太和之道;对接教育生态系统和谐的中和之道;对接格物致知认识规律的保和之道”。

二是和易思维论。和易思维是指世界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其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过程中,如果在二元或多元思维中,用平衡或协调的力量,拿捏事物变化、发展的精髓,采取求优求简的举措,容纳差异,肯定多元价值,则会形成以简择优、求易向和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就是和易思维,是变化观、矛盾观及中和观的具体化。

三是教育核心论。教育领域不断提出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问题等“核心”概念群,渐成教育核心体系。核心知识是学科育人的载体,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指针,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通,将教材、教师和学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核心知识概念确定教学内容、以核心素养把握教学目标、以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形成“三核心”课堂,应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空心化之忧,应对知识繁多学习之累,应对课堂问题零碎之困。

四是和易人本观。所谓和易人本是指人本的和谐与精准。和易人本的精准,是一种逐步逼近人本实质的微调方式。具体而言,就是纵向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横向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教师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体现。

五是和易行政管理观。“和”是求善、求中;“易”是求变、求简。和易行政是求“善”的管理结果与求“中”的管理途径的和谐善治;是管理过程求“变”心态与求“简”的管理艺术。和易行政管理着眼于从信仰上培植,从精神上铸造,从文化上引领;从专业上打磨,从信誉上认同,从人格上凝聚;从制度上规范,从评价上激励,从人文上关照。和易行政管理观体现了以优良的师德凝聚人,以精湛的专业服务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规范的管理培育人,以多彩的活动教育人的管理理念。

(二)中观上的提炼

一是课堂“和融”六原则。课堂“失和”问题众多,和谐的课堂要按以下六条原则处理好关系:在教学设计上要消解预设与生成的对立,和融于“教学现场趋势”的实现之中;在教学目标上要融通过程与结果的对立,和融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之中;在教学方式上要克服探究与接受的对立,和融于“合适对话”的交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主体与主导的对立,和融于“以生为本”人本之道;在教学手段上要摒弃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和融于“实效可行”交互兼用;在教学评价上要摒弃鼓励与惩罚的对立,服从于“适合关爱”的激励之中。

二是“以需定帮”教学观。学习是基于需求而发生的,教育是满足学生的成长欲望和需求的行为;而教师的教则可以看成是一种学习帮助的行为,满足学生的成长欲望和需求的教育,是一种“适需”教育。过度帮助会干扰学生学习思路,降低学生自为学习能力,帮助不足或过度帮助都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要“适帮”。“需”与“帮”的融合最能体现教师劳动的有益性。有效的“帮”不能靠单纯的知识讲解,而需要教师善于将学科本身的趣味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使教师的帮助服从于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完善;有效的“帮”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自觉趋向于自我完善。

三是“和易以教:彰显教与不教平衡”观。“和易以教”的教与不教二者关系遵循“均衡原理、互渗原理、互根原理”。古往今来教的教学方法与不教的教学方法一直与教育相伴相随而存在。教与不教的失衡是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和易以教是有教师指导的不教,是发挥教师主导的教与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二者趋于和谐的一种解决教学不和问题的策略,一种让教与不教走向圆融的教育思想。

四是“和易以学:追求自主与他主的合力学习”教学观。以内外因方法论为哲学基础,阐述了自主学习、他主学习、动机转化、合力学习等机理;以善诱尚学、合力学习、时空拓展、融学引思等策略,构建主动学习与对话互动等自主与他主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学习的发生不仅需要学生自主的能动,还需要教师的他主协助。追求自主与他主合力学习的和易以学课堂,触及到了学习的本质,是对现有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纠偏与新探索,追求和易以学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五是和易分层、因材施教观。“和易分层”教学是针对分层教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探讨的是在同步教学的课堂与“互联网+”模式下,进行分层异步教学的变革。以和易思想重构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借助“互联网+”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展到课外,拓展学习时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改善分层教学痼疾。分层教学是以穷尽“分层”办法的教学研究,以期达到解决学生差异的目的;和易分层则是把“培優补差”因材施教做到极致,来解决学生的差异。

(三)微观上的提炼

一是“和易以错,善化也”教学主张。“和”是包容,有容乃大;包容学生的错误,再将错误化为有效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动态中寻求化错的变易性,复杂中寻求化错的简易性,矛盾对立中寻求化错规律的不易性,这是“易”的三种状态。“化”有改变,生成与造化三义。即“化”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变事故为故事,让差错资源为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化”是在于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顺其自然暴露差错,纠正差错;“化”是面对学生学习出现各种差错时,要有温暖容错的胸怀,巧妙化错的智慧。

二是“和易以问,善引也”教学主张。“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而是对疑的一种集约式概括,是质疑问难思维品质的一种外显方式,是求知探索的一种实践过程。“问”是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分析、练习应用与自我反思等学习活动的产物。以“问”开启学生的心智,以“学”砥砺学生的能力;“问”是“学”的发端,“学”是“问”的积极践行。善教者善问,善问者还要善引。以问引学生读文本,获取信息;以问引学生谈见解,合作交流;以问引学生议难点,批判辨析;以問引学生寻方法,解决问题;以问引学生找规律,发现真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表达力、质疑力、合作力等。

三是“和易以理,善究也”教学主张。讲“理”是伴随教育而产生的,缺少讲“理”的课堂往往是肤浅的。总体而言,融理就是说学科内容之“原理”,道教学活动之“事理”,言教学行为之“伦理”。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之理和价值之理,使课堂达到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确知识之理,揭示知识的本质;感受价值之理,让核心素养悄然落地。具体而言,在学科教学中要回溯知识的本源之理,感悟知识隐性之理,明晰知识产生之理,领悟知识形成之理,感受知识应用之理。

四是“和易以情,善融也”教学主张。“融情”教学主张,着力在情与境,情与知,情与智,情与思等上下功夫。“和易”是提醒人们注意情与境、知、智、思课堂生态元素的把握,不可不到位,亦不可越位,在实施融情教学策略过程中要充满哲学辩证思考,要适可而止,做到情与境相融,让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和谐共生;情与知相融,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氛围中学习新知;情与思相融,让学生学习思考如虎添翼;情与智相融,让学生长智慧。课堂是煽情、煽智与煽思的有机结合体。学习如果负载着积极情感,思考就如虎添翼,智慧就会爆发。

五是“和易以育:自律与他律结合”主张。在崇尚“学”的时代,面对“素养”来袭, “育”在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所有外在知识的累积都缺失“根”的价值。学与育自然无痕相融,才是“和易”理想状态。“育”的是跨学科的综合素养,需要从分科教学走向跨学科整合教学,让“五育融合”成为教育新常态。

六是“和易以乐,善诱也”教学主张。“善诱”教法是在对历史经典教法的追寻筛选中,在对现实芸芸众生教法的反思总结中,在对未来教法层出不穷增长的预测叩问中,从实践经验加以集成、加以总结、加以提炼、加以辨析中找到最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善诱”就是要诱出愉悦,诱出情知圆融;诱出自主,诱出尚学情愫;诱出智慧,诱出生命成长。

二、创新价值

(一)在理论构建方面的创新与价值

一是以“和”理论,形成有别于其他与此相似的教育理论。比如“和易以乐,善诱也”教育观与愉快教育思想,二者都把诸如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作为乐学的基础,以幽默、游戏、故事、多媒体等作为乐学的元素,但是乐不能忘责,乐不能忘学,和易以乐重视乐学与勤学、苦学、责任等因素的和谐,更能体现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这一本质特征。

二是在继承中创新理论。将过去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它既是继承又是创新;当一些理念过去被人遗忘,今又被提起且去研究时,它既是继承又需要创新;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时,它既是继承又是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理念也将变成旧思想,继承中的创新,就是让经典的常道在新的诠释中实现变通损益和与时俱进,使教育理论永葆活力。比如,“和易融情”教学观,既继承了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观,又继承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和易以思教学新论”也是对《学记》“和易以思,善喻也”的微创新改造,使旧理念拥有现代教育的思想价值取向,让这一理念在常改常新中螺旋式发展,使教育理论永葆活力。

三是在吸纳中创新理论。许多教育理论都有局限性,需要在吸纳过去思想时,逐步创新,或是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需要吸纳现代思想逐步创新。和教育思想随处都可见这样既旧又新的影子,让旧哲学思想变成现代教育新理论。比如,“和易以教”的教与不教二者关系的“均衡原理、互渗原理、互根原理”,就吸纳了张立文的著作《和合哲学论》“阴阳变易三原理”;“和易以学”的自主学习,他主学习,动机转化,合力学习等机理,是以内外因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吸纳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规则和原理。

四是在纠偏中创新理论。理论领域存在未知的地带,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与纠偏的过程。一种理论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理论创新是实践者纠偏意识的觉醒所推动的,纠偏不是用一种经验代替另一种经验,一种声音代替另一种声音,而是在多元理解中抵达教育的真理。和易教育思想有许多理论都是在纠偏中提出来的。比如,“和易以学”教学主张的提出,是对现有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中出现的“独尊自主学习,漠视他主学习;独倡先学后教,摒弃边学边教;独树少教多学,鄙视多教多学”做法的纠偏,探索出追求自主与他主的合力学习的和易以学之道。

(二)和易内涵意蕴方面的拓展创新与价值

一是从词语用法看内涵意蕴的拓展价值。20世纪哲学家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最集中地通过使用该概念得以体现。即,“意义”存在于“用法”之中。“和易近人”成语在教育领域就是和易近生与和易近师。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育要具有人性化,具有亲和力。信息时代,由常规认知工作和常规手工劳动所构成的工作,通常会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而培养那些计算机不能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的人,则需要教育来完成。

二是从当代有关理论看内涵意蕴的拓展价值。和易思想可以看成是现代教学最优化理论的中国化传统表述。和易教育思想追求的是用最简单(易)的办法达到恰到好处(和)的最佳效果。这与最优化理论提出的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最小)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最多)如同一辙。最优化与最大化不同。和的最优化正如花开半妍,酒饮半酣,是妙境之时,达到“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的效果。最大化就像物壮则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事物发展到最大化境地,必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功利教育求最大化,和易教育求最优化。

三是从哲学文化看内涵意蕴的拓展价值。和与易,都是兼有普通词义、哲学专有词义的词汇,从哲学思考中可以明晰和易概念的博大精深内涵。比如《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这则纪实性对话案例,妙不可言地诠释了和易内涵。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是和易应有的状态。又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笔下描述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段文学性描述也可以看作和易一词的文学化表达。其实不偏不倚的恰到好处,正是教育所期盼的和易状态。

四是从命名的审美看内涵意蕴的拓展价值。和易教育思想以揽川入海集大成式的微创新积累,展现出教育理论创新的力量。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和易教育思想是一服能解决教育生态环境失衡的良药。从审美视角看,和是一种相对平衡的静态美感,易是一种绝对变化的动态美感,和易教育思想这一命题彰显出了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珠联璧合。融合创新跳出了原先的思维局限,为自己的思考与言说增添了一种新的视角、路径、框架、方法和工具。

(三)在实践探索方面的创新与价值

一是和易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实践,采取“理论+案例”式推进。即以一篇一篇论文的发表,推进和易教育思想论形成;以一节一节的教学原创设计,推进和易特质课堂变革。比如,“和易以乐”主张,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认识及其相关的加减法”为案例;“和易化错”主张,以“小刺猬运苹果”情境图教学为案例;“和易人本论”观点,以“抛硬币”教学为案例。几乎每一个和易教育思想观点都有直观的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与理念相一致,较好地诠释和易教育新思想,并以这些教学精品课为载体,开展县级教研员示范课,点燃具有和易特质课堂教学的燎原星火;以年级、学校、片区、县域四个层面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催生二度创作的研究课,锤炼具有和易特质的教学课堂;以城乡联盟结对,打造教学薪火相传的“互助圈”,让具有和易特质的教学成为常态课,形成学生发展、教师成功、学校提升的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是和易教育思想的运行机制实践,是通过一所一所样本学校的建立,逐步推进和易管理体系的更新。比如,把“和易以思,善喻也;和易以樂,善诱也;和易以错,善化也;和易人本,精准也;和易情知,善融也;和易以教,彰显教与不教平衡也;和易以学,追求自主与他主的合力学习也”等制成精美牌匾,悬挂于校楼各处,可时刻激励师生践行和易思想。和易教育思想的实践,是基于和易教育思想认识的思考,是以解决教育失和缺易问题为路径的行动研究。在管理服务、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校园文化、信息技术、社区(包括家庭教育)融合、教育评价等7大体系中,将理念细化为章程,变成制度,形成常规,转化为机制,使理念成为可以检查、可以评比、可以传承的行为,让和易教育思想走进学校、走上课堂、走入教师心里,进而落地生根。

总之,和易教育思想以传承、吸纳、融合、创新的方式,一步一个微创新地往前走。目前,和易教育思想研究还在路上,随着时代创新、与时俱进,以期总结出更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田奇述.和易思想中的“三易”之道[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8).

[2]田奇述.携和易思维同行[J].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8,(3).

[3]田奇述.课堂变革的方向:论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问题[J].辽宁教育2019,(4).

[4]田奇述.教育核心论[J].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9,(1).

[5]田奇述.和易行政:有温度的教育管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3).

[6]田奇述.和易以教:彰显教与学的平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6).

[7]田奇述.和易以学:追求自主与他主的合力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3).

[8]田奇述.把错误转化为有效资源[J].四川教育,2007,(2-3).

[9]田奇述.融情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6).

[10]田奇述.让情感之花绽放[J].山西教育,2002,(6).

[11]田奇述.和易以乐,善诱也[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6).

[12]田奇述.和易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J].学校品牌管理,2017,(9).

[13]田奇述.最美故事是童话:“小猴遇0记”原创教学设计与评析[J].福建教育2007,(7-8).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