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
摘 要: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疏导学生的情绪。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通过分析单亲家庭小学生在校现状,以及部分单亲家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借助音乐教育课程、利用音乐教学活动,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信,使其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小学音乐;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062-02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在校现状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障碍
根据笔者近几年一线课堂的观察发现,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个别学生出现心理失衡现象,表现为自卑、孤僻、偏执、焦虑甚至易怒,富于攻击性。
孤僻。小学生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往往缺乏热情,心态闭锁,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对很多事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自卑。由于爱的缺失或者经济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偏执。孩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认可、被理解,爱与安全感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偏执的特性。
易怒、富于攻击性。攻击冲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有些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心,也有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宣泄由于家庭缺陷造成的郁闷情绪。
(二)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评价偏见。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在面对他人评头论足及排斥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获取外界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感觉父母不爱自己,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想法,这就导致处于绝望心境下的学生会利用各种偏激的方式来获取外界的关注,从而找寻自己一直欠缺的爱。
3.管教形式不当。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两种极端的管教方式,一种是放任型,直接寄养在老人家,另一种则是严厉型,对孩子苛责太多。
4.掩饰内心需求。学生在面对父母婚姻破裂时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但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无力与懦弱,会在别人身上获取安慰,比如过激的肢体冲突等。
5.难以适应家庭形式变化。学生能否顺利接受父母离异这个现实,一方面取决于父母的引导,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对于挫折的忍耐力,但是无论如何都会导致其缺乏安全感与爱。
(三)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
单亲家庭学生与监护人存在一定的隔阂。 在经历了家庭变故以后,学生们往往会与监护人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信赖度不够,亲和力不强。同时,有些老人对学生疏于管教,不但造成心理抚养的断层,也造成家庭教育的断层。此外,有些家长会把婚姻的缺失转嫁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四)教师对单亲家庭小学生关注不足
虽然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单亲家庭的学生,但是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却不够深入,或许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详细了解班里学生的家庭状况,没有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们想真正把教育做好,还需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
二、利用音乐课改善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情感方面有着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此外,无论文化中的音乐还是音乐中的文化,音乐作品皆包含不同的思想。
(二)音乐教育的感染力
音乐对于人来说具有一定的补偿或者慰藉作用,我们在音乐中能弥补生活中缺失的情感,从而使自己最终养成乐观的态度。小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很高,教师不需要过早通过语言介入,只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去尽情感受,并在实践中稍加引导,音乐的感染力自然会传达到学生的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卑偏执的情绪能转化为音乐创作热情的缘由了。
三、參与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堂虽然活动较为简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实验结果,人们在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肢体活动甚至做拍手动作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则是给人快乐感觉的重要元素。那么如何引导单亲家庭的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避免受到心理障碍的影响,笔者总结为以下几步:
(一)人人参与
单亲家庭的学生普遍缺少安全感,多数人会有自卑的情绪,而音乐活动是一种外显的表现方式,将他们融入到群体能让他们产生被保护的感觉。在音乐课堂中笔者会把学生进行分组,将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从而利于他们跟随着音乐活动感受快乐与融入集体,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为自我表现做铺垫。
(二)心理助推
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助推力,那么小组活动也无法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因此在小组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走进每一个小组观看成果,并利用最佳时机为他们建立威信,放大他们的优点,从而让他们在小组中建立自信心,更加大胆地展示自我。
(三)互评互学
对于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而言,能得到更多人的接纳与认同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会采用小组互评的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来讨论其中某一位学生的优点,以及该生在小组活动当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从而从小组同学的表扬中感受班级其他同学对于该生的看法,以利于该生提升对自己的认知。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