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丹
摘 要:健康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健康更是关乎到国家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中小学在实施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强化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优化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学生健康状况的提升。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12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而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016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力度。2021年由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学校和幼儿园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一系列文件表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然而,中小学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抓好中小学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小学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指向不明确,定位不清楚
一是2022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育要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学科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当前,健康教育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而是融入到其他学科中,主要是体育学科。然而教材中包含的健康教育内容与体育的运动技能教学关联性不强,且内容宽泛,健康知识碎片化,致使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边缘化,位置尴尬。二是在许多学科共同承担的健康教育中,跨学科的融合并没有形成。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健全,考试评价不规范,导致其在各个学科中都有体现,但都处于边缘地位。
(二)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
2008年《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科教学每学期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为体育与健康。2021年《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应当保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设置至少4个健康教育课时。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健康行为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目标之一,并要求学校必须保证规定课时的健康教育。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健康教育课时,导致了健康教育在落实课时中缺少依据,作为课程内容难以推进。政策的不一致,缺少统筹管理,现有的《中小学健康指导纲要》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健康教育实施中不能形成约束力,难以保障健康教育的“合法”地位。
(三)健康教育内容繁杂,组织困难
在时代的不断更迭中,健康内容呈现出繁杂性和时代性,这给学校在组织健康教育内容上提出了难题。因此,如何遴选适合学生的健康内容成为了学校当前亟需破解的难题。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而健康教育内容多是以零散的、碎片化的健康知识呈现出来,内容宽泛,指导性不强。缺少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导致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随意性较强,教师无法教授给学生完整的、系统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难以落地。
(四)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育能力欠缺
当前,体育教师是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承担者,然而,体育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学校加入的健康教育内容与体育课内容的相关性不强,使得学校所教授的健康教育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二、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推进建议
(一)明确定位,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是推进发展的必要条件。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政策到理论,从课程到实施,从教学到评价都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为此,学校要明确健康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课时保障等制度,形成健康教育开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体系基础建设,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着眼于健康教育的核心素养,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框架,教材建设,教学评价等,加强指导性与实践性。近年来,我国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建设,但要想推动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学校需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加强体系基础建设,更好落实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要做好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做好学生健康教育方面基本內容的训练,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健康教育内容的基本能力,以满足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需要。二是师范院校应开设学校健康教育专业,为中小学培养专门的健康教育教师,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培育力量。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健康教育,可邀请专业人士如社区医生、保健师、心理医生等到校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利用课外活动、参观展览等构建多样的健康教育模式,多渠道落实学校健康教育教学。
(四)多主体参与,多途径实施
学校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综合配合。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应当共同参与,相互影响,共同致力于学生健康状况的提升。此外,学校应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安排布置的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教育训练活动,加强学生身体锻炼,释放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
【责任编辑 孙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