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格故事——乾隆年制珐琅彩瓷特展”在该院北部院区开幕,这场持续展览至2022年6月30日的陶瓷大展,完整且系统地呈现出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发展与特色,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昔日深藏禁宫的珐琅彩瓷作品集中进行展出,极大丰富了世人对于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研究和认知。在此撷取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部分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作品,与各位读者共同分享。
清乾隆珐琅彩赭墨芦雁酒盅(图1),敛口、深壁、圈足。全器通体施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一面以赭墨画芦苇、岩石与六雁,其中四雁立于地仰望天,一雁屈颈于身后,还有一雁飞翔于天,头朝地面五雁,呈欲降落之势。外壁另一面有墨书题句:“斜依风苇藂藂袅,远飏烟波渺渺平”,诗句前以红料描绘“佳丽”一印,后接“晏”“安”两印。器外底有蓝料“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这件酒盅器型虽小但制作精巧,芦雁图生动自然。
清乾隆珐琅彩兰竹双耳瓶(图2),侈口、宽唇、长颈,颈上饰两耳,斜肩,硕腹,高圈足外侈,足内中空。胎质稍厚,通体白釉。瓶面彩绘兰花、翠竹,加饰灵芝、野菊以及湖石;耳涂绿彩,足画回纹及弦纹一周;颈上一面墨书题写“春暖芝兰花自香”,首尾以朱红描绘“郁心”“寿奇”“香逸”三印。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双方框蓝料楷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蓝地剔花缠枝花卉茶碗(图3),口微敞,腹深,有圈足。腹外壁蓝地锥剃四方形卍字白纹,余下空隙彩绘洋花图案四组,足外壁则为蓝地锥剃凤尾卷草纹。碗心白地绘有折枝月季和竹枝,花瓣填加白珐琅料作浓淡变化,绿叶彩料堆栈,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外底白地有蓝料书写的仿宋体“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并围以双框。
清乾隆珐琅彩蓝地剔花番莲茶碗(图4),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外壁施蓝釉,釉面以针状工具逐一剔除底釉,描画出折枝花卉两朵,上下加饰卷云纹两圈。碗内罩白釉,底心画折枝石竹花卉,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双方框蓝料宋体字款。此件作品融合单色釉彩以及犹如织品的纹样,相较于乾隆官窑的其他作品,显得特别素雅简单。
清乾隆珐琅彩绿竹诗意酒盅(图5),薄胎白釉,内壁无纹,外壁彩画竹、石、月季花。一面有墨彩题句:“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首尾各用红料描绘“佳丽”“四方”“清宴”三印。底心书“乾隆年制”蓝料宋体款。此器或为《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账册中所载的“瓷胎画珐琅白番花蓝地茶盅”。
清乾隆珐琅彩桃柳争春蒜头瓶(图6),束颈,斜肩,垂腹,圈足,因瓶口鼓圆成凸瓣状,故称之为“蒜头瓶”。全器施白釉为底,上绘石块、绿竹、桃树与柳树,间有双燕飞翔,还有成对绶带鸟停栖于柳树上,双燕皆张口,飞行姿态各异,与休憩的绶带鸟恰成动静对比,增添景色生气。所画动植物除柳叶以没骨方式表现外,其余形态皆勾勒轮廓线,再填以色彩。其中,石块与枝干另外再加上数道线条于轮廓边缘处,以强调质感与立体感,画工相当细致。颈部空白处墨书“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取自明代诗人申时行诗作《应制题扇》。
清乾隆珐琅彩绿地剔花花竹盘(图7),侈口,窄唇,浅弧壁,圈足矮宽。胎质极薄,器内及底施纯白釉,器外罩浅绿色釉,口沿外及足边一圈无釉。盘内彩画翠竹、月季及灵芝,图上墨书题句:“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风。”首尾以红料描绘“佳丽”“四时”“长春”三印;外壁锥拱缠枝花卉锦纹。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双方框蓝料楷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寿山福海碗(图8),侈口,深弧壁,矮圈足。薄胎白釉,内壁无纹,外壁彩画观潮图。一面墨彩题句:“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首尾各以红料描绘“仁化”“山高”“水长”三印。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双方框蓝料宋体字款。
清乾隆珐琅彩黄地番莲蕉叶纹觚(图9),形仿商周青铜觚,侈口,外撇状似喇叭,细颈,长胫外撇,平底,圈足。外壁以珐琅黄釉为地,彩绘蕉叶纹与番莲纹,蓝绿蕉叶纹内满画图案花卉及叶脉。口、足均加饰红边描金卷草纹等。口沿、足底及纹饰之间加饰描金数道,口内及底皆施湖绿色釉,底心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黑地缠枝花卉茶碗(图10),撇口,窄唇,深弧壁,矮圈足。器内施釉,色白光素无纹,外壁以黑彩为地,彩绘牡丹、番莲等缠枝四季花卉为主纹饰,主纹饰之花朵均为两朵一组,分布四面,四组花卉之间搭配多朵小花及枝叶,营造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气氛。外壁口沿留白釉一道,足圈画黄蓝相间之回纹一道。胎地细腻洁白,胎薄透光。器外底青花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仿宋体楷款,外加双方框。此碗之花卉画法系采用西洋明暗技法,故清宫旧名为“瓷胎画珐琅五色番花黑地茶锺”。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花卉双耳葫芦瓶(图11),扁葫芦形,小敛口,短颈,胸腹间饰有两耳,方底,短圈足。胎质较厚,器外施黃釉,满绘络纹图案,耳施棕釉,瓶身上下及侧边皆开光,内彩画牡丹、菊花、绣球花等各种花卉。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蓝料楷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太平盛世茶碗(图12),撇口,窄唇、深弧壁、矮圈足。胎质稍厚,全器以白釉为地,绘珐琅彩,足缘无釉露胎。器内壁朴素无纹,外壁饰“尧民击壤”故事,以一名席地而坐、手持短棍敲击土堆的人物为中心,周围环绕童子、妇女、老者等共13人,或舞蹈、或闲谈、或对饮,气氛祥和愉悦。各色珐琅釉彩淡雅柔和,并采用西洋式明暗光影绘画技法。一侧空白处墨书题句:“万物光辉占大有,九衢熙皞乐升平。”诗文首尾分别有红料所描绘之“太平”“盛”“世”三印,组成“太平盛世”佳句,并与纹饰相呼应。外底中央以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仿宋体款,外加粗细双方框。
清乾隆珐琅彩梅花八哥胆瓶(图13),通体白釉,外壁为珐琅彩绘红梅一棵,树干左右横斜,枝条梅花或盛开、或含苞,丰姿绰约。翠竹数枝,倚干而出。八哥九只,或栖息、或飞翔、或鸣叫,各具姿态。瓶颈墨书“可人鸲鹆知春色,长占东风第一枝”,诗句上下红料描书“先春”“寿古”“香清”朱白三印。器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锦地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瓶(图14),侈口,宽唇,长颈,颈上有双耳,斜肩,硕腹,高圈足外侈。胎质较厚,器施白釉。外壁彩画凤尾形卷草锦纹,外口沿画三出卷叶纹,颈上绘红牵牛花叶纹及云头纹二圈;腹部两面开光,彩画西洋风景与西洋母子嬉戏图;足上云头与点纹相间。口沿、耳及足皆边画金彩。外底心书“乾隆年制”双行蓝料楷书款。
清乾隆珐琅彩四季花卉纹碗(图15),撇口,弧壁,矮圈足。内底白釉上绘莲荷,外壁四海棠形开光内各画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纹,开光之间以双钱纹连接,余隙以粉红绘花卉卷草纹,口沿下饰回纹一周,足边如意云纹,圈足则为卷草纹一道。胎薄透光,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外加粗细双方框。此碗轻巧细致,器壁虽满画纹饰,但釉彩淡雅,花卉描画生动,不失为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精品之一。此器在《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内所载名为“磁胎画珐琅四季花白地茶锺”。
清乾隆珐琅彩课子图碟(图16),其碟面宛若一幅画,外围有用细笔画出的金彩卷枝花草。主画面呈现室内一角,母亲端坐书桌前,神态优雅娴静,她一手持扇、一手执笔,并且侧转过头来呼唤躲在椅背后面的孩子,孩子的活泼顽皮与母亲的端庄典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其虽然画的是中国的课子图,但背景的处理,犹如西洋风格的作品。所有的物象皆在画面中尽其所能地描绘出来,举凡室内的雕花窗户、窗帘,桌上摆置的青铜器、珐琅器等一应俱全,睹画如临其境。
清乾隆珐琅彩蓝地番莲纹轿瓶(图17),全器犹如纵剖的半器,呈半面双龙耳瓶形,背为平面,有孔可穿系固定于墙面或轿子之内,故称之为壁瓶或轿瓶。此瓶撇口,短颈,有龙耳一对。斜肩,硕腹下敛,平底下接一底座。通体罩施蓝釉为地,彩绘各式洋彩图案,口沿饰如意云头纹,颈部饰“卍”字与“寿”字,腹部绘一组缠枝番莲纹,上承石榴、寿桃、佛手,下接一如意,四周饰转枝花卉纹,底边绘莲瓣纹。底座施褐色釉为地,绘草花纹、如意云纹及连珠纹。背平施粉蓝釉,有一方凹槽和四小圆穿带系孔可作悬挂固定用。器底施褐釉,以金彩书“乾隆年制”单行横向篆书款。
(本文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