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萩烧陶瓷探究与赏析

2022-05-30 05:31:15张晓南郭映雪周浩然
东方收藏 2022年8期
关键词:仿制品

张晓南 郭映雪 周浩然

摘要:日本是一个受外来文化影响巨大的国家,经过千百年来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在陶瓷文化方面,日本受中国、朝鲜的影响很深,但在接收外来文化时,日本并非盲目地全盘吸收。本文试通过分析日本萩烧在当地的创立发展、萩烧与高丽茶碗的关系以及萩烧特色等方面,阐述日本文化的特质,以期在思想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借鉴吸收外来文明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萩烧;茶道精神;高丽茶碗;仿制品;简寂;萩七变

日本陶瓷的起源和发展深受中国和朝鲜的影響,囿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600年前日本镰仓幕府之前,中国陶瓷文化传入日本,是借由朝鲜为桥梁,所以日本陶瓷技术受其影响更明显一些。日本萩烧创烧于17世纪,由朝鲜陶工李勺光、李敬兄弟二人创建,以烧制茶碗为主,形制、釉料秉承朝鲜风格。本文试通过日本萩烧出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萩烧特色等方面来解析日本文化的特质。

一、陶瓷在朝鲜半岛的发展

中国宋代(960—1279)盛行点茶法,是茶文化及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宋同时代的高丽(918—1392)则是韩国史上瓷器与茶文化最为发展的时期。高丽之前,韩国没有生产瓷器的技术,以制造陶器为主。9世纪末10世纪初,也就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高丽政府趁中国局势混乱,积极引进中国陶瓷工人,吸取中国制瓷技术并加以改进,使得高丽制瓷技术迅猛发展,并进入鼎盛时期。

二、萩烧创立的日本国内背景

萩烧原指在日本山口县萩市烧制的陶器,后自成一派。萩市地处日本古代山阳道长门国的阿武郡(山口县),西邻日本海。萩烧创窑源于丰臣秀吉的侵朝之令,文禄·庆长之战后的1604年左右,出征朝鲜的山口藩主毛利辉元带回朝鲜陶工李勺光、李敬兄弟,令他们在萩市建窑教日本人制陶。萩烧以茶道用具的茶碗为主,因器型高古、釉色多变,深受日本茶人喜爱,在日本茶道中有“一乐、二萩、三唐津”的说法,足见萩烧茶碗地位之高。

1.“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早在唐代,日本遣唐使最澄大师(767—822)便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种植。镰仓时代,荣西禅师两次入宋,带回茶种进行种植,并著写《沏茶养生记》献给镰仓幕府,宣扬茶的妙用。荣西禅师不仅把中国的茶树栽培技术带回日本,还推广饮茶的教义,构筑了日本茶道的基础。后经室町时代的禅僧村田珠光、武野邵鸥等对茶道文化继承和发展,到16世纪战国时代千利休将禅的精神引入泡茶,真正把茶以“道”的形式确立下来,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

京都学派哲学家久松真一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是:“和”是主客之间充分和合,毫无隔阂;“敬”是彼此相敬之情;“清”是保有清净的心境;“寂”是无喧嚣,心情平静。前两字是伦理精神,后两字是禅修境界。①“清寂”成为日本茶道所追求的审美境界,这体现在草庵茶室取代了奢华的书院式茶室。茶室内外的布置都非常重视营造“简寂”境界,茶室中所用的茶道器皿,比如茶碗,也追求自然、素朴,这亦成为孕育萩烧茶陶的精神源泉。

2.西日本 ②施釉陶器的需求

早在15世纪末期,濑户窑的施釉陶器已在东日本流通,而西日本对于施釉陶器的需求,却仍然长期依赖于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对外贸易中进口的陶瓷器。

近二十年来,随着日本各地考古发掘调查的开展,明确了萩烧出现前日本中世末期进口陶瓷器的状况。考古资料证明,早先流入日本的朝鲜王朝(李朝)陶瓷器数量远不及以青花为中心的中国陶瓷器的数量,但16世纪开始,日本与朝鲜的贸易往来频繁,有相当数量的朝鲜陶瓷制品进入日本市场,包括朝鲜王朝前期的高级陶瓷器——白瓷、粉青,但进入16世纪后半期,进口的杂釉陶等施釉陶器增多,约占日本遗址出土量的半数,这些灰青色、灰白色釉的碗、皿,灰褐色的瓶、钵等是当地权贵者日常使用的器物。

随着陶瓷器日常需求量的增多,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西日本的窑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首先是九州西北部的唐津建窑,之后参加文禄·庆长战争(1592—1598)的西国大名争相带回朝鲜陶工,纷纷在上野、高取、小代、萨摩、萩各地建窑,这些窑场的共同点都是生产朝鲜系的施釉陶器。当时西日本地区对陶瓷器的需求是毛利藩御用窑施釉陶器生产的背景之一。

3.毛利藩的御用窑

萩烧是以辘轳成型、藁灰釉为特征的施釉陶器,这一制陶技术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战国时代庆长九年(1604)左右,毛利氏在萩城所在地松本(萩市)建窑,使萩烧成为拥有防长两国(周防和长门两个藩国)藩地的毛利藩的御用窑。17世纪中叶,松本窑场逐步扩大,又在统辖区内的深川(长门市)建立分窑,御用窑生产力旺盛,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幕藩体制的终结。

作为御用窑的萩烧,人们普遍认为它与中世(1192—1603)末期流行的茶道关系密切,这是因为传世的萩烧中大部分是以茶碗为中心的茶道用具。但从松本和深川等御用窑的出土器物来看,御用窑的产品除茶碗外,还有皿、钵、盘、壶、瓶等日常生活用品。令人意外的是,碗类以外的出土器物占出土文物的70%以上③,考古学发掘调查报告也表明能确定为茶道用具的器物很少。这些出土器物证实作为毛利藩御用窑的萩烧并不是只生产茶碗类茶道用具,而是生产各种施釉陶器的窑址,但萩烧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作为藩主进贡的贡品,或者是给臣下的犒赏,所以流传和使用的范围并不广泛。

萩烧茶碗造型与朝鲜的高丽茶碗④相似,极大地体现了日本茶道世界的一种朴素美。萩烧因其素朴特点与茶道的“简寂”极为相符,在众多茶陶中脱颖而出,被公认为高级茶陶。

三、萩烧赏析

1.高丽茶碗的影响

日本茶碗历经唐物茶碗、高丽茶碗以及和物茶碗三个时期。⑤

中国宋代瓷器大量出口到日本,唐物茶碗和中国茶道在日本流行并达到鼎盛时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后,茶道发生了重大转型,随着千利休“和、敬、清、寂”茶道精神的确立,日本茶人也开启了挑选适合茶道精神的茶碗的征程,而朝鲜半岛民窑所生产的施釉陶器凭借其朴素美受到日本茶人的喜爱。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些甚至根本不是茶碗,只是朝鲜平民使用的日用器皿,但被日本茶人看重,并在茶道中使用。之后高丽茶碗逐渐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16世纪后半期,三岛、狂言袴、井户这些名称在日本的出现,表明朝鲜陶瓷器已逐渐渗透到日本茶人的世界之中,文禄·庆长战争之后,高丽茶碗在日本备受宠爱,白高丽、割高台、鱼屋、五器等分类更加精细,之后随着日本茶人鉴赏意识的深化,金海、伊罗保、熊川等分类法也相继出现。17世纪80年代,高丽茶碗在日本站稳脚跟,并开始了它的日本化进程,比如古田织部(千利休弟子,德川家御用茶师)喜欢的力感强的御所丸茶碗、小堀远州(古田织部弟子,德川家御用茶师,也是造园大师)偏爱的漂亮的伊罗保茶碗都属于朝鲜系茶碗。

高丽茶碗对于日本本土茶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后期日本的本土茶瓷,带有强烈的朝鲜风格。接下来以萩烧茶碗为例,来感受一下受高丽茶碗影响下的萩烧茶碗的形制、特点。

高丽三岛茶碗器型多变,是一种咖啡色的装饰碗,其特点是把碗分割成几部分,饰以白色的花纹。在日本,为了与高丽三岛茶碗区分,萩仿高丽三岛茶碗又叫做萩烧三岛茶碗。萩烧三岛茶碗(图1),茶碗质朴、口内敛,与高丽三岛茶碗相比,碗口薄,器身上部饰数道弦纹,下部饰门帘式竖线,施白色化妆土。由此件茶碗可见,萩烧为适合“简寂”茶的特点,使用篦刀、削刀突出器物重点,起装饰作用,这是高丽三岛茶碗所不具备的。

高丽茶碗割高台造型,源自朝鲜王朝时代模仿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爵”的白瓷祭器。高丽茶碗中十字造型割高台较多,据《大正名器鉴》记载,九只碗,有五只是十字造型割高台。 ⑥萩割高台茶碗忠实地模仿了高丽割高台的造型(图2),但该茶碗通体施釉,碗底有三处支钉痕,露胎处色柔、呈红褐色,展现了萩烧茶碗所独有的特征。

俵茶碗源自日本的俵壶(日本须惠器中横瓶的别称),将手工拉坯的圆壶垂直分成两部分,取其一作为器型。俵茶碗圈足略高并呈矩形(图3),饰波浪纹,器表使用象嵌装饰手法饰花纹。该器原型为15世纪左右朝鲜王朝的粉青祭器,其装饰手法是朝鲜王朝的象嵌装饰法,即直接取黑白土涂填阴刻图案而后施釉,只是不再像朝鲜象嵌那样以器口或器足为基准线,而是象嵌图案非规则地落在碗的一侧,自显规矩中呈随意之感。这种貌似拙劣之器,恰恰迎合了江户初期日本人的审美情趣,深受日本茶人珍重。

萩井户茶碗,即仿高丽井户茶碗,是萩茶碗中朝鲜韵味最明显的一种。高丽井户原为李朝初期(约15世纪)朝鲜平民使用的汤、饭碗,是大量制作的日用器皿,将这种素朴、内在美的器皿拣选出来做茶碗的正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他认为这些器皿不是“有心的艺术”,而是“无心的艺术”,与禅和茶道精神一致。萩井户茶碗(图4),其口外撇、辘轳旋转痕迹、竹节状圈足、通体施釉、圈足内外流釉厚积形成梅花皮高台。其辘轳痕迹、自然流淌的釉色、了无装饰的特点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精神相符。

随着日本人对高丽茶碗鉴赏的日益深化,高丽茶碗渐渐偏离其原产地的本来用途,在日本成为一种造型物,因其拥有符合日本茶道表演器具的造型要素,受到日本茶人的喜爱与追捧。高麗茶碗对后期日本制瓷技术及观念影响极深,萩烧茶碗也受此影响沿用了很多高丽茶碗的造型要素,并逐渐改进使之日本化,像割高台、流釉、梅花皮高台等都是萩烧茶碗的鉴赏要素。

2.萩烧魅力

萩烧茶碗被世人称为“萩七变”,这是因为萩烧的胎土松软具有吸水性。萩烧茶碗每重复一次茶事,茶汤自贯入渗入,都会使贯入的纹路更加清晰明显,孕出各种富有生趣的色泽变化,这也是萩烧茶碗与高丽茶碗的共性。萩烧茶碗虽然在很多要素方面模仿高丽茶碗,但实际上只是选取了符合日本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造型要素,并加以改进,使之更符合日本本土的审美风格。萩烧一经问世就受到世人的关注,像宽永十五年(1638),日本俳人松江重赖在俳句作法书“毛吹草”里就把萩烧作为长州的名产例举出来,而从正保四年(1647)的茶会记—— “松屋久重会记”中所载的“茶碗,萩烧啊”中也可以看出,就算是高丽茶碗流行的江户初期,人们也已经关注到萩烧的存在。

在日本茶道世界,茶碗的鉴赏点有釉色、流釉及缩釉、贯入(裂纹釉)、露胎部的胎土的质朴感、底足及内侧的支钉痕等,日本人对高丽茶碗的造型要素进行细致观察,并加以日本化,使萩烧茶碗的分类越来越精细。萩烧通过使用化妆土、土灰釉、长石釉、藁灰釉等,使器表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成为日本茶人重视的鉴赏要素。

萩烧茶碗造型要素有一部分能从高丽茶碗的造型要素上找到源泉,但是也掺杂了日本茶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可以说萩烧茶碗从一开始就关注时代风向标,自由地调整表现要素,追求独自的造型,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世人的青睐与追崇。

四、结语

日本萩烧虽模仿了高丽茶碗的部分造型要素,但是它注重追求自然的趣味与肌理的美感,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声誉极高。正如叶渭渠在《日本文明》中所言:“日本文明创造性的发展,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本土文明的主体作用;一是坚持多层次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文明。可以说,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本土文明的传统,如此广泛摄取外来的文明,如此曲折与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文明体系。”⑦萩烧独特风格与韵味正是与此特质相吻合。

日本在陶瓷文化方面受中国、朝鲜的浸润很深,但又始终不失自身的文化特点,创造出蕴含了本民族深厚文化传统以及自然特质的灿烂陶瓷文化,这也正是日本文化的特质。

注释:

①赖贤宗著,怡学编.茶禅心月:茶道新诠及其开拓[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②西日本是对日本进行大地理区分时使用的词语,广义是指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冲绳和中部地区的其余部分.

③⑥石崎泰之·下濑信雄.萩のやきもの[M].日本:淡交社,2002:82.

④高丽茶碗:朝鲜半岛进口的茶碗的总称,基本涵盖朝鲜时代(1392—1910)初期、中期制作的陶瓷产品.

⑤赤沼多佳.高丽茶碗[M].日本:三井文库,2019:146.

⑦叶渭渠.日本文明(修订插图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

猜你喜欢
仿制品
两类南红玛瑙仿制品的光谱学特征
盔犀鸟头胄及其仿制品的鉴定特征
一种新型查罗石的仿制品的鉴定研究
在日本背假名牌包或被海关没收
环球时报(2020-11-06)2020-11-06 04:15:04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下)
这两幅画中有三处不同,你能找出来吗?
“魔”和“道”在钻石中的博弈
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公布
中华手工(2016年4期)2016-04-20 17:41:17
关于文物复制、仿制行业的法律思考
元代青花瓷器识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