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孔庙有着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称呼,其中文庙的称呼较为普遍,其乃历代儒家学子的朝圣之地。孔庙里一般存有诸多的藏品,其中包括祭祀乐器、礼器等。本文以北京孔庙为例,阐述笔者对于国内孔庙所藏祭祀乐器管理与利用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孔庙;祭祀乐器;管理;利用;思考
“先师庙”是北京孔庙的别称,为我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北京孔庙里存有诸多的藏品,包括祭祀乐器和礼器等,其中独具一格的当属祭祀乐器。祭祀乐器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是祭祀所用的器具,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礼仪文化和礼乐制度。
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北京孔庙藏品中的祭祀乐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拟从国内孔庙祭祀乐器的管理和利用两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所思所想。
一、北京孔庙祭祀乐器概述
祭祀乐器分为八种,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古代也称为“八音”。不同的祭祀乐器分属于不同的类型,其中,钟属“八音”中的金类,磬属石类,埙属土类,鼓属革类,琴、瑟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在北京孔庙现有藏品中,祭祀乐器涵盖了金、石、丝、革、木五类,下面进行简单概述。
1.钟类乐器
“八音”是我国古代根据乐器材料而进行的分类,其中钟排在首位。钟是“八音”中的金类,为打击乐器,同时也象征着地位和权力。北京孔庙藏品中用于祭祀典礼的乐器主要是编钟,其形状扁圆而中空,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多为青铜制。编钟分为梵钟、半钟两种,梵钟往往被悬挂在钟楼的顶层进行演奏,半钟则多是吊在佛堂后门檐下。清代宫廷所用编钟为16枚一组[1],悬于两层钟架上,每层各悬8枚,从倍夷则到应钟,共十二律加四倍律。北京孔庙的编钟就是16枚,每枚编钟代表着不同的音律,主要用于乐曲每句的开头。
2.石类乐器
磬属于石类乐器,最早来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在石制技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古人又研制出玉制、铜制等不同质地的磬,磬是中国传统乐器“八音”中的石音[2]。北京孔庙拥有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作为磬类乐器的体型之最,由音高不同的12枚组成;编磬共16枚,为清乾隆年间制作,材料大多采用新疆和田玉,形状与特磬相似,但是体积明显要小很多。
3.丝类乐器
琴、瑟属于丝类乐器,伏羲便是文献记载中关于琴瑟乐器最初的发明者。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也是孔庙有记载最早的乐器,琴为七弦,瑟为二十五弦。琴、瑟往往是根据演奏场合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一般来说,在贵宾面前弹拨演奏的乐器为琴,瑟则是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
4.革类乐器
革类的代表乐器为鼓,也是我国古代沿用较早的传统打击乐器中的一种。传统的鼓分为陶鼓、土鼓、皮鼓、铜鼓等,据《礼记·明堂位》记载,“伊耆氏”之时就已经有陶土制成的鼓。
北京孔庙藏品中的鼓主要为大鼓和应鼓。鼓在远古时期被大众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用途是祭祀。鼓的发音体主要为鼓皮,实际上在制作时多使用动物的皮革,并将其制在鼓框上,通过敲击鼓面,使其振动而发出声音[3]。在中国传统祭祀乐器中,要数鼓类乐器的品种最多,但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基本都有损毁,主要是因为鼓乃皮革所制,不易保存。
5.木类乐器
柷、敔是木类打击乐器[4],在祭孔大典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柷的命名最早出现在周代,为敲击乐器,其形状特征像木斗,上宽下窄,在木棒的撞击下内壁会发出声响,在祭祀雅乐中作为起乐的“信号”而处于指挥地位。敔的形状如虎,背上刻有27个锯齿,用木尺划而发声。北京孔庙现存的两件木类乐器是国内比较稀少的祭祀敲击乐器。
二、孔庙祭祀乐器的管理
北京孔庙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大成殿是孔子神位供奉之地,殿内摆放有各类礼器、祭器、乐器等,其中,乐器包括编钟、编磬、柷、敔等,为祭孔时所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成立后,有了专业的藏品保護机构,其藏品的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文物库房管理也颇见成效,为其他孔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孔庙文物进行管理和利用,笔者在此阐述自己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1.祭祀乐器藏品的分类
要想对藏品实现高效管理,首先要对藏品进行分类管理,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整个管理环节,并对文物陈列和科学利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藏品分类管理一般采用的是传统办法,如按照乐器的质地划分,具体可以分为金、石、丝等八类。质地的差异也决定了分类情况的不同,如康熙八卦鎏金南吕编钟、乾隆回纹夔龙南吕镈钟等,可按组或成套分类,确保文物的完整性。
2.祭祀乐器藏品的定名
对每件祭祀乐器藏品进行科学的命名,有助于为其他藏品提供参考。一般来说,目前所看到的藏品名称可能是从古代沿用至今,历经千百年时光的洗礼,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作用涵盖两点:一是作为同一历史时期乐器文物的鉴定旁证;二是为同时期文物提供定名参考。而重新定名,则适用于文物原有名称不准确或者本身没有名称,对于重新定名的乐器文物,笔者认为要注意能够体现其年代、款识和作者;质地、花纹和颜色;器型或功能,这样一来,便于区分,不易和其他乐器混淆。对藏品进行准确定名,既方便馆方根据工作需要按名称进行查找,也符合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6]。
3.祭祀乐器文物的排架
库房藏品的排架与展厅藏品陈设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藏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特性差异,这是由于藏品的工艺和材料决定的[7]。所以,在排架摆放时还应注意不同藏品的保存条件,将具有相同共性和特征的摆放在同一库房。藏品排架摆放还应严格按照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要求,以免因柜架出现头重脚轻,从而导致藏品受到损坏,无法保证乐器安全。针对容易破碎的藏品,则可以用囊匣收藏后再进行排架摆放,以提高藏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孔庙祭祀乐器的利用
祭祀乐器是孔庙的重要藏品类别,这些藏品在文献中都有着详细的记载,它们所代表的是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乃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
自北京孔廟正式对外开放后,馆方以“弘扬国学文化,打造国学文化基地”为宗旨,推出各种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和展示活动,包括“国子监辟雍复原陈列”“国子监原状陈列展”“中国古代科举展”“大成殿复原陈列展”“大哉孔子展”“孔庙历史沿革展”等固定展览以及多个临时陈列,举办“大成礼乐展演”、“春秋二季祭孔大典”、国学文化节等多种文化展示活动,通过提升文物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举办有影响力的弘扬国学活动,传承国学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功能复兴,孔庙中的诸多祭祀乐器也因此得以逐步向大众进行展示。这里重点来说一说“大成殿复原陈列”,大成殿为北京孔庙举行祭孔仪式的核心区域。根据礼制,该陈列恢复了大成殿原有的功能、样貌和陈设,周围陈设着祭孔时演奏的礼器和乐器,较大程度提升了陈列水平,向观众传达的历史信息也更为真实、准确,能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祭孔的震撼场面[8]。
此外,北京孔庙藏品中的祭祀乐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作为真实的历史物证外,为诸多从事历史考古的研究人员提供货真价实的古代乐器音律和演奏技法等历史研究材料[9]。这些祭祀乐器的利用,使祭孔的大型乐舞表演又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和欣赏到传统的音乐,最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北京孔庙祭祀乐器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其他孔庙藏品的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还能更好地尊重历史,弘扬历史文化。而对于藏品的对外展览和宣传,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得“通俗”起来,焕发“青春活力”,是今后国内孔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已由单纯的文物征集保存单位转变为兼具文明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职能的重要机构。本文以北京孔庙为例,对其藏品中的祭祀乐器进行简单的概述,并详细阐述对于国内孔庙祭祀乐器文物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思考,期望有关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和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收藏中心、学术中心、传播中心,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慧.北京孔庙藏康熙五十四年八卦纹镏金编钟历史价值探析[J].北京文博文丛,2021(03):41-46.
[2]胡欢欢.论磬在现代传统祭祀活动中的运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7(03):101-103.
[3]易丽清.浅谈鼓在古代音乐中的重要社会功能[J].艺术教育,2010(10):112-113.
[4]王婉莹.神秘的木制乐器——柷、敔[J].戏剧之家,2022(07):58-60..
[5]林琳.孔子博物馆藏锡器文物分类及研究[J].文物天地,2021(05):28-33.
[6]何艳华.文物藏品定名规范问题分析[J].艺术品鉴,2015(12):229.
[7]丁步平.略论库房藏品排架的合理性对文物保护和研究的作用及其应用[J].上海文博论丛,2014(01):66-70.
[8]董喜宁.孔庙祭祀研究[D].湖南大学,2013.
[9]韩英.浅谈北京孔庙祭祀乐器的管理与利用[C].//北京博物馆学会.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98-203.
作者简介:
孟艳锋(1976.2—),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出版发行《国学经典小书屋》系列丛书一套,发表专业研究论文7篇,主持策划国内外文博展览6次,参与孔府西路展室复原陈列工作。先后荣获曲阜市“四德建设活动诚德先进典型”“曲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优秀传承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