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摘 要:科技出版既应该始终服务科技的发展,又应该服从出版发展规律,紧跟出版发展趋势。在科技发展和出版发展的双重机遇下,科技出版单位如何既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又更有力地促进自身进步,文章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做到树立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识,执行既定出版计划规划的态度,坚持精品出版的发展基本要求,谋划满足各类需求的内容展现形式,思考促进产品实现精准营销的举措。
关键词:科技出版 科技创新 出版规划 精品出版 融合出版
科技出版是出版的细分板块之一,对于反映科技领域进展和知识积累、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推动科技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繁荣出版事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出版单位在科技出版活动中,应该始终深入研究与科技服务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出版发展规律,坚持资源整合,为科技出版持续提供素材,坚持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读者文化获得的需要;应该始终抓住科技发展和出版发展的双重机遇,为繁荣科技出版出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服好务。[1]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科技出版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五自觉”。
一、自觉地树立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识
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吹响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支撑新发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是开展科技工作的方向、方法,对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科技出版单位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出版的使命、责任和发展机遇,自觉树立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识,高度重视科技出版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作实践中,科技出版单位从作为出版起点的选题策划开始,就必须以科技发展需求为牵引,谋划更多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为服务方向、以国家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为展现内容的作品。
反映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是科技出版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根本所在。科技出版与科技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科技出版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就被赋予了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发展的责任,因此必须始终与科技活动紧密结合,并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为科技出版提供了不竭的新鲜素材,是科技出版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源动力,为科技出版的繁荣明确了方向,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离开科技活动和科技创新,科技出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紧扣创新型国家标志工程——大飞机专项研制工作,开展的大飞机出版工程,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树立了科技出版单位服务科技创新战略的榜样。
二、自觉地坚持执行既定出版计划规划的态度
科技出版不仅是眼下的工作,更是持久长远的事业。无论什么时候,科技出版的目标都是服务科技创新和发展。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出版单位应该制定科技出版的年度选题计划、短中期选题规划以及长期的选题规划,打造出本单位科技出版的特色产品链、特色产品群、特色产品板块、特色品牌。这是科技出版单位的看家项目、产业家底,更是科技出版单位的文化家底、文化传承。
出版单位出版计划规划的制定,一定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例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描绘了出版业发展蓝图和工作方向[2],需要出版单位深入组织学习,切实落实到计划规划的制定中,切实贯穿于实际工作的指导中。
出版单位出版计划规划的制定,一定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无论是出版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思谋,出版单位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立在自身传承和特色的基础上,缺乏个性的“过度跟风”“多社一面”,只会加大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国防工业出版社从建社初期开始出版《船舶设计实用手册》,并始终将之作为重点维护、修订、宣传的产品。近六十年来,不仅图书本身青春常在,而且带动了一批船舶类图书的涌现。该书能够成为船舶类图书的标志性产品,船舶类图书能够成为该社的闪亮品牌之一,就是该社在执行既定出版计划规划态度方面坚定的一个例证。[3]
三、自觉地牢记做好精品出版的发展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于科技出版单位来讲,这就是要时刻牢记做好精品出版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推出展现科技思想、体现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创新的精品佳作,努力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技工作者阅读的需要,努力满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需要。
随着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我国正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更多能够体现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特色及具有传承价值精品的出现,也是检验出版业、出版单位担当作为的标杆标尺。
同时,精品出版对推动出版单位品牌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是出版单位品牌建设的最佳路徑和选择,是助推出版单位品牌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增强出版单位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新形势下,精品出版与主题出版的结合,更应该成为科技出版单位新的关注和目标。近年来,主题出版已从最初集中于政治读物,逐步扩展至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精品科技主题出版,正成为主题出版发展新的发力点。正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说:“当前科技主题出版正在蓬勃发展。”“如果说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出版制度的一部分,那么科技主题出版就是主题出版的核心部分之一。大家应该有这个共识。”
由15家中央级科技出版单位共同出版的“中国科技之路”丛书,规模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和光辉亮点。出版后,不仅进入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重要的推荐书目名单,而且吸引了对外出版传播机构洽谈翻译输出项目、少儿出版机构联合创作绘本等,展示了精品出版和主题出版相结合的旺盛生命力。[4]
四、自觉地谋划满足各类需求的内容展现形式
传统科技出版主要是针对作者所提供内容进行审订、选择和加工提高。虽然在策划阶段对市场进行了一定甚至广泛的调研,但调研的深度、广度往往还是有限的,出版单位、编辑人员的认识,与市场的真实需求、读者的实际应用场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出版的作品往往与读者所期望的内容展现形式仍然有所脱节。
融合出版作为出版发展的方向,其快速发展正催促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所有出版工作必须具备前瞻意识。与展现形式单一的传统出版相比,融合出版是多种表现形式、多重媒介平台、多样传播方式复杂的结合。面对融合出版的趋势,科技出版单位除要保持在傳统出版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外,还必须将传统的出版观念向塑造产品的思维方式转变,真正基于市场多样化需求和读者的真实使用场景,开发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的内容展现形式。科技出版单位应关注“互联网+出版”的运作机制和动态,在选题策划阶段即构思好内容的展现形式,兼顾纸质版、电子版以及其他多种媒介形态,将“立体出版”“融合出版”的思路贯穿于出版物生产的整个流程。[5]
近年来,传统科技出版单位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出版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其他业态相比,仍然存在体量不够大、产品不够丰富、竞争力不够强、满足读者需求不够理想等不足。这就需要科技出版单位与编辑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新技术、新设备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深入市场踏实实践,以满足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的愿景为追求,实现“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提升融合背景下出版单位满足市场和读者的能力。
五、自觉地思考促进产品实现精准营销的举措
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科技出版单位在越来越面临着适应新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如何利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更有效地传递产品信息,实现营销工作上台阶的问题。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和网络媒介的发展,已经在图书销售、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给出版营销工作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为出版单位深入关注读者的差异化需求、不断创新营销方案、实现产品信息的精准传递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受传播环境和方式变化的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从纸质媒体变为数字媒体,信息获取更多地呈现碎片化、视频化、多途径化等特征。新兴媒介呈现的信息分发和接收的特征,可以帮助出版单位跳出相对封闭和反馈滞后的传统环境,扩展产品的受众范围。因此,科技出版单位的营销渠道应该瞄向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平台,使产品获得更精准的展示域和更多的展示维,实现裂变式传播。
科技出版单位自觉地思考促进产品实现精准营销的举措,就是要扩展视角和思维,在内容与营销两个维度同时发力,从而使图书内容在适应营销的基础上,通过营销烘托出图书的内容,实现内容多视角、全方位的精准传播,实现“书准确地找到读者,读者及时得到需要的书”。
目前,不少出版单位在电商平台开设自营店,既借助电商渠道实现新媒体平台之间的相互引流,促进用户直接接触产品、完成产品变现,又借助平台直接与用户对话,利用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效果,实现了从传统促销到大数据营销的转型。
尽管出版的手段在不断变化,但出版的核心依然是内容。抓好内容建设的本真,适应出版手段的万变,努力做到“五自觉”,科技出版单位在融合出版时代才能更好地在内涵建设中坚持特色,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实力,在综合效益上不断提升收获。
(作者单位系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