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平
摘 要:出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产品质检工作是出版行业的重要一环,是促生优质出版产品、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贯彻落实新阶段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引。本文结合出版产品质检工作实践,指出出版产品质量提升面临着导向意识不强、内容质量摆位不高、贪多求快、忽视编校质量等主要问题。解决上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提质路径,走使命引领、为党和人民抓质量之路,走内容创新、追求精品出版之路,走守土有责、落实主体责任之路,走协同合力、提升质检能力之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出版产品质量提升。
关键词:出版强国 高质量发展 出版导向 精品出版
作为承担对各类出版产品内容评价、审读、鉴定和质量监督检测任务的唯一的国家级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自觉实践当好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前哨站”、文化强国建设“特战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职责定位,紧紧围绕服务大局与管理、服务行业与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工作宗旨,积极履行保障出版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政治使命,深感在新发展阶段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推动提升出版产品质量,必须高站位明方向、大力度除顽疾、聚合力闯路径。
一、把握优质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升出版产品质量的根本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是各行各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出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产品质检工作是出版行业的重要一环,是促生优质出版产品、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贯彻落实新阶段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
一是把握好提升出版产品质量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出版产品要提升质量,走优质发展之路,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与党的事业同向同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全力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大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把握好提升出版产品质量的内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出版产品因其精神文化内核和商品形态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要把握出版产品质量内涵,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在把握出版产品质量的意识形态属性方面,要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宣传党的主张、启迪人民思想、鼓舞奋进力量,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把握出版产品质量的文化属性方面,要坚持传播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培元,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把握出版产品质量的经济属性方面,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质量的出版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产品质量的这三个内涵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
三是把握好提升出版产品质量的标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和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论及什么是“优秀作品”,为我们确立了优秀作品“两个无愧”(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三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标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时强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再一次为我们明确了出版产品的导向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明确了出版产品从选题创作到生产制作的优质标准;既有高线取向,又有底线红线。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也多次强调要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指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高度文化自信,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加强内容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这些要求,都为我们把握出版产品的优质方向,把高质量这篇文章做好做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解出版产品质量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工作从正本清源进入到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出版业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出版产品质量,必须看清问题,抓住关键,理清思路,精准施策。从这些年出版产品质检工作实践看,要着力针对制约出版产品质量提升的四个突出问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警惕导向意识不强问题,处理好阵地与市场的关系。出版要服务大局,就要充分认识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和决策部署,不能仅从市场或者仅从一个行业、一个方面去考虑。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包括科技出版在内都要注重意识形态把关。如果出版产品在导向上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质量问题。
二是检视内容质量摆位不高问题,处理好经“业”与经“营”的关系。出版是生产内容、提供精神食粮的事业,不是一般的商品经营。内容是出版的生命,出版产品质量的核心是内容质量。经营出版,要把出版当作事业来做,就必须聚焦内容生产;提升出版产品质量,必须聚焦内容质量。要防止和克服重心偏移,盲目跟风出版,埋下质量隐患。
三是重视贪多求快引发的质量问题,处理好快与慢、精与博的关系。从近五年的出版产品质检情况看,国内图书编校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呈现出向好态势。但与此同时,由于品种规模大,存在单品效益不高,市场书、快餐书、网文书等速产书质量问题突出的现象,精品出版的增长还很不够,质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正常的出版周期是质量的有效保证。为了抢市场、占先机、快出书,跟风炒作,随意缩短出版周期,简化甚至缺省选题论证、三级审稿、三校一读、印前审读等质量保障环节,就会大大增加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盲目跨学科跨专业出版,也是质量问题频发的重灾区。
四是解决好忽视编校质量的问题,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同志在全国出版工作会上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出版产品质量涵盖内容、编校、印制和装帧设计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在出版全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要求,也需要专业的出版制作队伍和质量管理队伍作为人才支撑。忽视全面质量管理的任何一个方面,必然出现相应方面的人才储备和质量建设短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编校质量是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发现编校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是制约出版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出版产品差错率高、文法不通,有的甚至存在史实错讹和学术不端等硬伤。此外,由于忽视生产后期把关,在设计质量与印制质量方面,精装书不精、跨页接版影响图文辨识、多色文字套印不准、开胶散页、书芯断裂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坚定提质取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走出提升出版产品质量新路
新发展阶段推动出版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必须立足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落实党中央确立的战略思路和工作部署,为建设出版强国、文化强国接续奋斗,共同发力。
一是走使命引领、为党和人民抓质量之路。新阶段有新要求,但始终不变的要求,就是要着眼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出版质量向党和人民负责、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推动出版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出版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是走内容创新、追求精品出版之路。“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出版物的相关评价标准,把内容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引导和推动出版单位立足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加强主题出版,始终追求向真向善向美,坚守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推出更多内容为王、品质至上的“常销书”“畅销书”,更多无愧时代、泽被后人的“传世书”“良心书”。
三是走守土有责、落实主体责任之路。出版单位既是出版产品的生产主体,更是出版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出版单位应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应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依据,提升出版业务能力,培养产品质检队伍,配齊内部质检机构,健全产品质检环节,完善质量管控制度,通过切合自身实际的质量把关对策与措施,杜绝不合格出版产品流入市场。
四是走协同合力、提升质检能力之路。质检是质量管控的必要环节,也是推动质量提升的必要手段。各级出版产品质检机构和出版单位质检部门应积极加强联系,共同发挥好出版产品质检工作的指导与引领、服务与保障、监督与推动、警示与预防作用。在新发展阶段,特别要注重出版产品质检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质检数据与资源,丰富质检手段和方法,提升数字化质检能力和服务水平,力求质检服务出版产品质量提升的最佳效能。
(作者单位系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