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高速发展,对电视新闻的传播造成了极大冲击。电视新闻媒体想要突破困境,应确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战略发展方向。但在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必须对当前的传播格局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推进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发展。基于此,文章梳理短视频发展现状及短视频传播的优势特点,探讨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优化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优化
中图分类号:G22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0-0162-03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等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在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的发展如火如荼,可以说涉及各个领域。2016年以来,短视频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超9.3亿。发展到今天,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当前短视频平台众多,如抖音、快手、火山、优酷、土豆、好看视频、微视、优哩视频等,但以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发展最为迅猛,几乎呈垄断之势。
(一)高时效
其一,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参与到短视频的制作中,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拍摄、内容制作和发布。相比传统长视频而言,短视频的高时效体现在其创作难度低,制作时间短,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实现快速发布。其二,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平台可以实现快速传播。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整合事件信息,快速制作出新的短视频内容。加上短视频平台快速传播的特点,有价值的信息会被快速传播,加上短视频所具有的分享和转发功能,能够有效促进二次传播,甚至达到现象级传播的效果。
(二)强互动
短视频具备点赞、评论、收藏和分享的功能。短视频的这几个特有功能,将内容创作者与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受众可以通过这几个功能发布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点赞予以支持,对于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可以点击收藏或者分享给其他人。在评论区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还可以与创作者以及其他正在观看视频的受众展开讨论。对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在评论区可以查看受众反馈,对今后优化短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传播主体多元
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是短视频的传播者。每一个用户的身份可以说都是集传与受于一体[1]。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短视频的传播主体不仅仅是传媒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有可能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一个短视频来说,创作者既是发布者,也是传播者,同时也是其他短视频的接受者,甚至是二次传播者。
(四)传播内容丰富、有个性
當前短视频内容涵盖广泛,如新闻时事、娱乐消遣、美妆穿搭、财经贸易、产业制造、创意美食等,可以说涉及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短视频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富有个性,用户通过个性化的剪辑手法创作出精美、生动的短视频,不仅可以自由加入富有创意的背景音、个性化的文字搭配,还可以配上精美的贴图,甚至是生动的动画内容,让短视频呈现万花齐放的态势,这也是每个创作者个性想法和创意的呈现。
(五)传播渠道智能
短视频传播渠道智能,主要体现在平台的精准推送机制上。新媒体背景下,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浏览习惯、观看习惯、消费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再通过精准的算法推算,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短视频内容。智能传播是建立在大数据算法基础之上的,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够实现用户信息与视频信息的精准匹配,既能让传播更加高效快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一)理念滞后
理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短视频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错误地以为短视频就是指视频内容的时间短,而短视频新闻就是时间较短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内容。对短视频的网络属性不够重视,在制作短视频新闻内容时忽视了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2]。其二,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滞后现象。在短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电视媒体纷纷加入了短视频阵营,但实际上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上存在严重不足。不少短视频浅尝辄止,内容深度不足。还有的编辑人员存在大屏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认为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就是将新闻节目的优质内容拆分成短小的视频,然后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这种将大屏视频直接搬运到小屏。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视频,虽然能短暂吸引用户的眼球,但不有利于用户对事件全貌的了解,难以体现新闻的正向价值。
(二)传播内容脱离了受众的需求
传播内容脱离受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短视频新闻素材来源多数是在播的电视新闻节目,缺乏符合短视频用户需求的针对性创作内容。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媒体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缺乏专门的运营团队,无法对短视频内容实现专门创作。其二,题材的选取脱离受众。短视频的呈现方式讲究的是带给受众视觉冲击、故事性、现场感、冲突性,通过个性化的呈现方式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圈层扩散。而电视新闻往往受技术、资源、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容呈现方式比较程式化,给人以呆板的印象,容易让受众产生疏离感。
(三)新技术运用能力较弱
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由记者用镜头记录新闻事件,然后通过剪辑编辑配上文字和解说后,通过审核后即可以发布,生产流程固化,对剪辑技术的要求也比较单一。而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新闻的生产,为迎合受众多元化的观看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审美,剪辑和编辑的技术要求更高,除了文字解说和背景音乐外,往往还包含动画、图表甚至弹幕、字幕等更多元素。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过程中,由于短视频内容生产门槛低,因此短视频制作者的剪辑技能很多都是通过自学,而非传媒专业科班出身,整体而言是一支缺乏专业技术的队伍。但打造优质爆款的短视频新闻,仍需要新技术的加持,才能凸显新闻内容的视觉冲击性和戏剧性。
(四)互动性难以得到体现
对电视新闻而言,互动性一直是其难以突破的短板。传统媒体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加上技术壁垒,导致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重视内容的制作而忽视了与用户的交流。但对短视频新闻而言,互动性强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发挥短视频新闻的互动功能,能有效强化用户黏性。但目前而言,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互动功能,尤其是在评论区,甚至很少对受众反馈的意见作出相应的回应。尤其是短视频因为时长,很多都是对整个事件浓缩之后形成的内容,很难完整呈现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互动上缺乏受众关注完整事件的渠道的来源说明,不能让受众简便快捷地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至于被一些短小或者不完整的短视频影响对整个事件的判断。
(一)优化短视频新闻内容呈现效果
無论是新媒体还是电视端,优质的内容都是其得以良好传播的前提条件。因此电视新闻短视频化过程中,也须注重对短视频内容质量的保障,因此必须优化短视频内容生产,致力于打造优质、精美且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短视频内容。
目前,电视新闻受众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而短视频用户则更倾向于年轻化。从审美上来说,年轻的受众更喜欢视频画面带来的冲击感、现场既视感,因此更容易选择生动、幽默的内容呈。因此,短视频新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为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在表达形式上要与电视新闻区别开来。首先要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视听元素,如融入动画、有个性的字幕、弹幕、个性贴纸、艺术字、特效或者动感的音效等。以丰富的多样化的视听元素丰富新闻内容的呈现,让新闻内容生动有趣,进而吸引年轻一代受众的眼球。以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眼》为例,不仅节目开头部分采用了极富动感的背景音乐,片头设计也十分炫酷,演播室的布置具有极强的时代感,节目组还在播出的短视频新闻当中加入了特效字幕、特效画面,极大地增强了整档节目的感染力。
(二)优化短视频新闻的叙事模式
电视新闻在叙事上通常会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详细过程。因此电视新闻往往在内容的完整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所需的时间较长[3]。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短视频新闻往往是新闻事件浓缩提炼之后所呈现的内容,时间较短,这与当下年轻一代受众的阅读习惯不谋而合。但新闻短视频无法像电视新闻那样对事件展开详尽的描述,难以对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后续发展作过多说明。因此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当中,就要优化短视频的叙事模式。例如,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在新闻短视频内容制作上紧扣事件的冲突点,通过大数据技术汇集事件相关的优质内容以及围绕事件的核心内容。但在提炼新闻事件重要信息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各个信息的关联性,以确保视频内容的流畅性。
此外,可以采用打造合集的方式,对视频内容呈现的事件本身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既能实现对核心内容的传播,又能弥补新闻短视频的完整性,同时还能有效增强用户黏性。例如,江苏卫视推出的新闻节目《江苏新时空》,在综合新闻版块就采用了连续报道、综合报道的方式,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以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三)打造优质的短视频人才队伍
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过程中,人才紧缺导致内容质量欠缺,雷同现象频现,加上人力投入不足,导致短视频内容无法深耕。因此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人力投入。笔者认为,要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除了高校培养的传媒专业人才之外,也可以适当发展自由媒体人,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对其剪辑、文案书写等技能给予专业指导。并实行定时定期考核,以不断完善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对当前在职的工作人员也应强化技能培训,鼓励其积极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此外,还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新闻短视频生产编辑,不仅要懂得内容生产,还要了解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征,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有效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冲击,生产出更符合受众审美的新闻短视频内容。
(四)拓展新闻短视频传播渠道
必须加强电视新闻媒体与各个短视频平台的深度合作,如抖音、火山、快手等,依靠平台强大的受众基数达到快速吸引粉丝的目的。据了解,央视新闻开通抖音仅一天时间,涨粉就达1300万,堪称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对电视新闻媒体而言,除了与第三方短视频平台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展自有短视频平台建设。因为第三方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相对泛化,且并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在第三方平台发布。相比之下,自有的短视频平台流量更具有针对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开辟流量入口的有效手段。当前,如“四川观察”“看看新闻”“央视频”等,就是由电视新闻媒体打造的自有短视频平台,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四川观察”在2020年凭借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一个月收获1000万粉丝,堪称流量奇迹。
(五)充分发挥新闻短视频的互动功能
短视频互动性能的强化,首先是平台功能的完善。例如,一些电视新闻媒体自有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功能的开发不完善,因此需要完善视频分享和传播的功能,还需要积极创新互动版块和个性定时版块,有效调动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优化新闻内容,调动受众参与互动的兴趣。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要依据受众群体的特征生产符合受众需求的题材。通常情况下,与受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更能唤起受众内心的共鸣,激发受众参与互动。
最后,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冲突点等方式,调动受众观看和参与点赞、收藏、分享以及评论的兴趣。以江西卫视播出的新闻节目《晨光新世界》为例,其围绕国家颁布的“二孩”“三孩”政策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分析和报道,针对“二孩”“三孩”政策放开之后,70后、80后是否要生育二胎、三胎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托管运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节目组拍摄制作了多个短视频,一方面采访了多个普通民众,另一方面连线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民众目前最关心的“孩子托管”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成功地激发了受众参与互动的热情,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在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发展过程中,获地良好传播效果的不二法则,仍应该聚焦于视频内容本身。只有高质量的优质短视频才能经过流量考验进入万千受众的内心。因此,电视新闻短视频化过程中,应积极强化自身内容的制作,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互动性能,才能打造符合受众需求的短视频。
参考文献:
[1] 陈淇.短视频新闻传播特点分析[J].采写编,2021(12):89-90.
[2] 韩立新,蒋钰皓.我国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困境[J].传媒,2022(2):55-57.
[3] 崔欣欣.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路径[J].记者摇篮,2021(8):125-126.
作者简介 张源,本科,编导,研究方向:新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