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东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内容属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是新时期实施教育工作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现状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实践教学策略,以及为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提供一定参考。古诗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思想内涵的理解,解决死记硬背式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影响问题。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古诗文良好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情境创设、阅读训练、技巧传授等方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加强教师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重要性和对现状教学问题的充分认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开展针对性解决策略的重要基础。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理解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水平的提升,对学生古诗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极大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古诗文内容含义、思想精神的剖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文章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具有互动、交流、趣味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兴趣,积极表达自主思想和见解,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语言、思想、精神方面的表达能力。
(二)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综合素养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作用,使学生获取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古诗文知识内容。古诗文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沉淀,记录着诗人的个人思想、情感和经历,同时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现状、国家政治、人民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体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利于对古诗文丰富内容和内涵的理解,从而对作者思想感情、文章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客观上起到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作用,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学生古诗文知识的丰富,对开展语文阅读理解、写作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途径
古诗文教学内容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除具有学科教育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德育教育功能。学生对古诗文理解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文章内涵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等均有教育意义,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功能的作用。运用古诗文教学内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的三观建设,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培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
二、基于理解能力培養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缺乏古诗文内涵的理解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当前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将教学重点停留在对学生古诗文解题技巧的培养上,缺乏对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章思想内涵理解能力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解题意。古诗文教学内容中蕴涵了丰富的作者思想和见解,其中不乏远大抱负和理想,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抨击或评论,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件的评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各族文化传统的宣传等丰富内容。而实践教学活动中单纯以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灌输为主,缺少了对学生开展古诗文鉴赏、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目标和方向发生冲突,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学习,最终导致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实效性下降,教学目标偏离,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教师为主体硬性灌输,缺乏师生交流和互动性
在古诗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仍以自身为主体,以教学进度为目标,缺乏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情况、兴趣及教学活动参与性方面的关注,致使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无法及时获取学生真实感受和信息,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学习有帮助作用。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自主思想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能力,使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形成相互促进关系。
三、基于理解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分析
(一)加强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古诗文内涵的理解
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氛围引导和熏陶作用,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内涵、思想和精神的理解,通过展示更为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可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以下两方面开展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一是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情境创设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提供视频、动画、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料,丰富情境创设内容,营造更为浓厚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性,使学生结合情境与教学内容开展丰富想象,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古诗文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与古诗文内容相似的视频教学资料,同时配以音乐,来为学生展示更为形象和丰富的诗文场景,引导学生对秋季山林的美景开展丰富想象,理解古诗文中诗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情感,同时对“寒山、石径、白云、枫叶”等景色进行想象,来理解诗人对动人的秋天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善了传统教育活动中仅仅依靠教师口述对学生想象力的限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全面认知。二是加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对古诗文学习兴趣探索欲望的培养。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引导进行新课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当学生通过开展自主理解和分析之后给出问题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给出答案的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可以给予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以《望天门山》古诗的学习为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想象和类似经历来叙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场景。通过学生自我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天门山壮阔景色、雄伟奇观场景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江水的浩瀚气势,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技巧传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古诗文在创作手法、语言运用、表达方式方面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有较大差异性,为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可以从加强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以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两大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技巧的传授。教师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包含启迪、讲解、讨论、读写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有极大帮助作用,是奠定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的基础。文言文篇幅较短,善于运用较短的字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个工具书和开展课前预习教学内容的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学习准备,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以《司马光》文言文的学习为例,对“庭、瓮、迸”等文中字词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有利于对文章所述内容和场景的理解与想象,利于对文章整体内容和思想的理解,丰富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在组织该课文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文中想要表达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用正确方法施救的思想内涵进行剖析,提升学习深度。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简单易懂的含义解释,对减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心理有缓解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使学生开展深入理解和思考,保证了学习效果。二是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开展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时,需要充分发挥启示教育方法的先进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理解、思考、分析、总结为主。使学生通过开展自主阅读,自行查阅工具书,运用自身理解和想象,对古诗文内容和思想进行阐述与剖析,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达到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古诗文中蕴涵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掌握的故事内容与文言文语言进行对照,增强对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三)进行教学创新,丰富教学内涵,增强学生认知的全面性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学习效率,还可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相关内容培训,不断丰富教学知识内涵,进而提升学生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全面認知能力,使学生理解能力随之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加大读写训练力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开展深刻体验来增强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联系。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读后感、仿写或者改写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古诗文表达方式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意教学设计,融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社会现象等内容,帮助学生降低古诗文理解难度。比如,开展《出塞曲》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对当时国家政治、边塞战士状况等内容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深切体会戍边战士的艰难和英勇卫国的决心。开展多种主题的诗词演讲或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古诗文读写技能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等古诗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文,以群文阅读方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并结合不同节日的传统文化内容,从人们的服饰、活动项目、饮食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运用情感体会来深入感知古诗文内容中所包含的节日情感和作者思想,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学习。实施教学创新工作,提升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还可深入结合古诗词中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思想等进行开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搜集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内容,以践行古诗词内涵为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可以结合与尊老、敬老有关的古诗词开展敬老活动,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比如,《游子吟》《劝孝歌》等,可以通过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脚、听父母讲自己成长的事等活动,增强教学创新性,发挥古诗文教育功能。
(四)健全教学评价,丰富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传统教学活动中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的评价,多以教师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中的生字发音、字词含义、中心思想掌握水平为主,缺乏学生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以及延伸教育功能的评价,无法有效掌握学生是否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健全教学批评家体系过程中,需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方面进行完善。将学生自身关于古诗文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践行情况、理解水平、学习古诗文积极性和兴趣培养等纳入教学评价内容中,提升古诗文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方式方面,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相关内容,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古诗文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有帮助。在实践教学活动运用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古诗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