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君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目标,教学不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曾明确指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对德育理念的渗透,提高语文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有着诸多益处。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在德育渗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对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对德育理念的渗透中出现的问题,论述未来做好小学语文与德育理念融合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困境
(一)小学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忽视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利
在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中能够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将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科教学,分配给德育的时间较少。并且在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德育理念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他们更多地把德育视为一个独立学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应该由思想品德教师担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上。即使有些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其在德育和小学语文的融合中也存在片面性,对德育的引入过于生硬,使德育和语文学科知识之间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关联性,导致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德育的忽视所导致。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在课程之间的分工过于明确,教育责任制的出现也使学科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有着较高契合性的两门学科原本能够通过融合教学,将教学效率实现质的提升,但是由于课程之间的分裂,教师只把目光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科内容上,导致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仅仅局限在思想品德这门独立课程的教学上。并且,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语言性较强,并不像数学等学科一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语文教材中,其知识点更多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多的是对学生学科思维的锻炼,在这些方面往往难以和德育产生较大的联系,而教师也由于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导致其在德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中缺乏钻研,最终使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教学理念时代性不突出,难以提升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也跟随时代更迭不断产生着变化,而德育作为在思想观念上对学生给予引导的教育方式,理应和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价值。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无论在理念还是教育形式上都较为落后,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教育形式,缺乏和当前时代特色的结合,导致德育理念缺乏相应的时代性。并且小学语文拥有较强的语文思维逻辑性和文字性,原本其学科知识就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再加上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的负担,以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的客观差异,使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上存在差别。为了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上,琐碎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工作压力都使教师无暇顾及德育,在德育方面的创新较少,因此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为小学生的三观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世界和各种思想观念尚处于空白状态,这时期教师就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引路人,科学高效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身心健康、思想品德良好的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并不是只负责教会学生做题得分,还负责着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同时还要明确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语文作为一门强调人文性的学科,不像数学那样偏向理性的学科,因此语文和德育知识结合教学的成果也是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例如,语文中的德育教学教会学生文明懂礼貌,科学能教会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而语文通过对难题的解答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力和专注力,让学生知道不能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由此可见,德育教学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作用,缺一不可,语文也在德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为小学的教学方法带来新思路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长久以来的偏见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德育教学是人文类学科的任务,因此也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缺失了德育教学的部分,导致语文课堂过于理性化。对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过于枯燥和乏味,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仅仅是生涩的文字和字词,因此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长期下去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德育教学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语文课堂上碎片化地插入德育教学的部分,既能给学生放松的时间,也能使语文课堂不再那么死板,这种德育教学和语文教学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为语文的课堂效率做出了很大贡献,也给教师日后的教学方法引入了新思路。
三、未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对德育的渗透,就要首先提高教师对德育的重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秉持着怎样的教学观念,往往就决定着教学工作的走向,因此,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是推进小学语文和德育融合的前提。学校方面首先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宣传,通过列举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缺失所引发的问题警醒教师,促使教师意识到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引导教师正视当前德育在小学阶段推进过程中的种种局限性,激发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促使教师从主观层面上自主承担起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义务。并且,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当前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和讲解学科知识处在同一地位上,因此学校方面也要借助新课改工作的推进,通过为教师讲解新课改的种种政策来帮助教师认识到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理念的贯彻也能够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对德育理念的贯彻也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机制
首先,要借助家长会或者校园讲座等形式,做好对家长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家校联合机制的重视,以此改变以往家长在家校联合机制中的被动地位。同时,教师方面也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家长进行交流,要认识到家长在家庭中也相当于自己孩子的教师,因此要以合作交流的姿态和家长进行联合,以此激发家长在家校联合机制中的参与积极性。随后再落实对家长在德育理念方面的灌输,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家长明白教学并非只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因此德育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另外,家长作为孩子最常模仿的对象之一,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也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应有的表率。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如可以引入“母亲节”这一案例,向学生提问:“在母亲节时,如果你有一块蛋糕,你会准备如何与妈妈一起分享这块蛋糕呢?”学生回答:“我和妈妈一人一半,这样最公平,每个人都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而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那么你们平时和妈妈分享美食的时候,妈妈都是怎么给你们分配的呢?”此时学生才发现,原来平时在自己未经注意的时候,妈妈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分配从来不曾公平过,一直都是把小的那块留给她自己。在这堂课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是否真的在思想上对学生有改变,从而确保德育教学效果。
(三)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国家已经加强了对德育的重视,因此,借助教育改革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观念上意识到德育在当前时代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过去由于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都更多持有传统的教育理念,对考试成绩的追求高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教师在学生评价等工作上,把分数高低视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这种教育理念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因此,未来学校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教师在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高度,促使教师认识到教书育人应该以德育为先,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随后再追求在其他方面的提升。同时,引导教师以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学生潜力的挖掘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性的方面,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评价,以此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想提高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效率,就要注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调动。当前虽然德育已经在小学阶段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在德育的监督和评价等途径上缺乏正确方式,以及语文教师并无德育的开展经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的渗透上更多是被外部力量推动着前行,这种工作模式也使德育的开展过于僵硬。因此,未来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推进中,要注重对教师主动性的激发,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促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项教育工作这么简单,而是引导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该以关怀和爱护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确立情感目标
语文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其同样作为一项语言技能,在学科内容上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并且语言作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交流技能,生活化的语言交流在德育上具有巨大的先天优势。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德育理念有较大的联系,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情感态度、道德态度、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而这些层面又覆盖着感激、同情、关心、赞扬等多种积极元素,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素材。因此,要想将德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到位,教师就要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出适合进行德育教学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也要注重在讲解教材知识点的同时,结合教材中的情意因素开展德育教学。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小学生从中学习到尊敬师长、和蔼对人等诸多优秀品质,通过《三字经》对学生进行德育,大大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效率。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相关典故,或者以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为主题开设知识竞赛,通过教师主动在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主动探索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通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教学趣味性,并且加强对德育教学的监督,促使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德育教学的策略,以此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成语“不自量力”,出自《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语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从中汲取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对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德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价值,正视当前小学语文和德育在融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激发教师对德育的主动性,完善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教学机制,在教学管理中以身作则,首先为学生做好表率,继而再通过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