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珍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在随之提升。教师对法治教育的内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可以更好地促使他们适应以后的生活。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保证小学生的法治观念不断完善,能学会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落实法治教育。希望可以提供有用的建议。
小学生基本不具备道德和法治意识,所以需要重视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开展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养成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奠定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落实法治教育的意义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其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法治教育,使小学生从小就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能正确认识法治教育,学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教学期间可以多为学生介绍法治事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认同相关制度。这样后续的法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具体而言,落实法治教育有如下意义:
(一)增强学生法治素养,使其具备更高水平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完善,在他们的眼中世界全部都是充满爱和阳光的,他们还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极其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伤害。因此迫切需要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小学生介绍基本的法治教育,引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增强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通过有效落实法治教育,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了解安全防护和相关法律知识,在面对危险和伤害时能正确进行自我保护。
(二)进一步推动社会法治建设的需要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人人懂法、守法、用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从小就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小学生才能更好地形成法治意识,在未来的成长中才能懂法、守法,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价值体现
小学期间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有显著效果,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落实法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问题
(一)小学法治内容较为分散
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法治教育的标准和要求虽然较高,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常将相关法治内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一起讲解,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完成道德教育。因为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治知识较少,只是注重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根据小学生实际的法治观念和意识完成针对性教学工作。小学目前开展的法治教育只告诉学生要遵守学校乃至班级的各种纪律,没有让小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相关手段。加之小学时期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的时间较晚,教材内容也相对分散。这样一来,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资源不够集中,也不够丰富。
(二)教学模式和评价过于单一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十分单调,没有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从理论上来说,之所以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目标。但目前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此外,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进行评价也只是十分简单的,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的教學效果。教学评价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促进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分析实际的教学评价现状发展,简单的评价过程导致教学呈现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学生学习法治的环境被破坏
小学生在学习法治知识期间,部分家长认为这些知识是无用的,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重点科目的学习上,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法治学习。还有些家长在生活中对法律认识不足,在生活中常做出些不合理的行为,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对小学生来说,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就是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就会导致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淡薄。
(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因为不需要考试,所以不是重要的学科,只需要让学生学好主科即可。所以许多学校基本没有安排道德与法治课程,即使安排,也只是让其他科教师兼任,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家长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法律没有意义,且与考试无关。
(五)小学生对法律常识不够了解
法律常识是法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但许多小学生目前基本不了解任何法律常规,所以也不明白自己哪种行为是合法的,哪种是不合法的,不了解基本的法律条款、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在遭受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导致受到伤害的概率更大。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法治内容的渗透
1.学校规章制度中的渗透。学校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在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中渗透法治观念。小学校园在制定纪律时,除了要与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符外,还要体现出相关的法治意识和内容,保证校园的法治环境氛围足够浓厚。这样当学生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时,潜移默化地就对法治内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入的认知,这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遵守社会法律法规。平时教师也要多多鼓励遵守纪律的学生,这也有助于其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
2.在各个学科中渗透法治观念。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不能只在思想品德课上开展,还需要渗透进各个学科中。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组织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师研讨相关法治观念,使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每科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对自己的教学素材进行全面挖掘,找出其中可以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语文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的法治教育内容。教师需要注意,对此进行讲解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要有过浓的说教意味,以免造成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教师所讲授的法治知识,一定要与小学生的兴趣相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更加积极。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了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每个学科都这样教学,这就能充分地渗透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形成懂法尊法的良好风尚。
3.在教材中渗透法治教育。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活动时,需要借助好教材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精神作为主线,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进行法治教育时,需要教师与课程教材的内容做好结合,将其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情感上能有共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开展法治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将法律条文讲给学生,也不是机械地复制教师过往的教学经验,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加强学生法治体验
1.将学校法治教育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法治体验,引导学生亲身去观察和体验相关法律内容,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法治内容,并一直保留深刻的印象。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激发学生的法治体验。学校可以将附近的公安司法机关模范人物邀请到学校来为小学生进行法治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法律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当地参观少管所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在参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作文或日记的形式描述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教师仔细批改后选出其中有深刻感悟的文章,在课堂上为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交流法治感悟。这样才能强烈体现法律活动的教育意识。
2.注重学生主体的法治体验感受。小学生是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主要对象,所以在实际开展法治教育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对法治的意识和内容进行感悟,并通过实践形成基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法律事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鼓励其根据课堂上讲解的法治内容制作法治小报,在小报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编写一些身边的法律事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法治相关内容的途径,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产生深刻的体会,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可以模拟一个火灾现场,指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避免造成火灾,在火灾发生后如何正确应对等。这样以后在真正面对火灾时,小学生就可以正确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向家长进行法治教育
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开家长会,为其介绍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长明白,目前的学习除了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外,也是为了培养相关素养。要让家长在课后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学生在学校接受到法治教育后,回家也能被正向的法治环境所影响,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法治意识和观念。
(四)实施正面化法治教育
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就需要加强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正面的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法治教育的方式,利用新的方式让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法治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嚴肃性,这样才能促进学习的高效性。在为学生介绍交通法律知识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是否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教学,学生的认知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正面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五)创新法治教育教学形式
可以通过看图讲故事的形式是对教材内容的巧妙运用。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并不只是一本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故事画册,其中的图画内容十分丰富,并配有简介的文字介绍,这样构成的一个个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教师只需相机引导,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外,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可以灵活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小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和公众号等)向小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社交账号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完成小学生的普法工作。例如,在学习“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动画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动态的法治教育课堂中。这样的课堂形式不像以往课堂教学那样枯燥,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教师也可以将相关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成为微课,发挥短小精悍这一微课的优势,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效率,从而有效保证了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对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中优点在于使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宽阔,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缺点在于其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网站和信息,本身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这会严重威胁到其健康成长。所以在学习“网络新世界”时,教师可以就上述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能树立其正确的网络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运用网络技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后续才能进行高效学习,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