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型教学

2022-05-30 18:43郁依梦
江西教育C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郁依梦

摘   要: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的培养,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作业效率也会随之提升,作业负担就随之减轻。数学思维训练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抓手,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重点,探究实施思维型教学的路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思维型教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负提质,倒逼学校变革,重塑教育生态,让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将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知识教学转向思维教学。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以数学思维训練为重点,研究实施思维型教学的路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激发思考兴趣,叩开思维“大门”

如果学生没有主体意识,思维“大门”一直紧闭,那么无论多么精彩的教学,都无法发散他们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激趣诱思”

情境教学不仅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给予学生丰富的情境体验,而且能催生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大脑,给予学生深入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并融入正面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激趣诱思”的效果。

(二)设疑“激奇触思”

好奇心如同思维的种子,一旦萌芽,思维的“藤蔓”便会随之生长。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尤其对新奇事物和悬疑问题比较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设置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动打开思维的“大门”。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笔者采用魔术导入课堂,设计了一个魔盒,只要往魔盒中输入一个数,就会自动蹦出一个新数,而且新数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数字呈现的规律吗?”有趣的魔术表演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有效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三)任务驱动“催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任务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挑战性较大的学习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将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生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催生学生的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剪纸之后,给学生提出任务“剪出一个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剪纸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催生了学生的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二、搭建思考桥梁,构筑思维框架

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如同架桥铺路,要先打基础,再搭建框架。在思维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支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体验,才能为学生“铺路搭桥”,将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延伸到抽象,实现思维的跨越。

(一)问题链“导思”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碎片式的,缺乏逻辑性和结构性。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训练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问题是思维的引擎,好的课堂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形成结构性的逻辑思维体系。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通过相互关联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串联”起来,形成有效的逻辑思维体系。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给学生出示了高相等的长方体和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吗?(2)用怎样的方法来验证?(3)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循序渐进、联系紧密的问题链,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构建有效的思维结构。

(二)预学单“引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习为中心,主张学生“自主先学”。在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出教学时空,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领学生有效预学,做到“让学引思”。

预学单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预学活动单,是学生探究的载体,思考的支架,让学生“学有所依,思有所序”。学生可以围绕预学单上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一份预学单,让学生“自主先学”。预学单上设计了三组活动:(1)看图计算面积;(2)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的面积计算公式;(3)数方格填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份预学单不仅引导学生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联系起来,猜想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具操作“助思”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动作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采取学具操作“助思”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学具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成表象,助力思考,实现思维的跨越。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投票箱的正面、上面、左面,并组织学生观察辨认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和相对位置。为了帮助学生验证判断是否正确,笔者还给学生提供了小正方体模型,让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从不同的角度看一看。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能更好地观察、想象。

三、丰富思考层次,“拔节”思维高度

思维训练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独立思考活动、合作思维活动等,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层次不一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多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开展数学学习,“拔节”思维高度。

在教学中,笔者一般会设计三个层次的思维活动。第一层是独立思考,让学生经历自主预学的过程,展开个性化的探究与思考,形成一定的独立思维意识与思考能力。第二层是互动交锋,通过小组讨论与集体展评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与互动学习,分享个人智慧。同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展示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第三层是反思“凝练”,在学生互动交流之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清自身的不足,汲取他人的优秀成果,弥补自己的短板,总结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这三个层次的思维活动中,第一层属于低层次的思考,学生没有反省;第二层属于高级层次的思维,学生在有思辨的同时有选择性反思;第三层属于最高层次,学生不仅进行了自我反省,而且将反省外显,实现了思维的进阶。

总之,思维型教学是数学教学的良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抓手,构建思维型的数学课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黄朝峰.扣目标,提质量,优化数学课后作业——“双减”背景下的习题设计与思考[J].福建教育,2021(44):51-53.

[2]王九红.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内涵、表现与特点[J].教学与管理,2021(8):36-38.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