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明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决定了教学效果的达成程度.教学观念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 以生为本;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因此“以学为中心”“以生为本”成为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落实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现在有些课堂对于学生的关注还不够,仍然停留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阶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对数学课堂的良好体验.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并调整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以“学”为中心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与大家进行讨论.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决定了一节课的起始氛围,如果在导入阶段,气氛就沉闷枯燥,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听课的兴趣,因此在导入时教师需要精心創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可以快速投入到学习中.
案例1 几何展开图学习
创设情境:如图1,有一只圆柱形的水桶,在桶的下面有一只壁虎,而上面有一只蚊子,如果壁虎想要吃到蚊子,应该怎样爬行,才能保证是最短的路径.
本例通过一个有趣的画面引入课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做一个模型进行研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渗透了数学的建模思想,激励学生能够思考解决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让学习真正发生.
设问自学,主动探索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将思考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案例2 扇形面积公式
已知圆的半径是r,那么请回答:
(1)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2)这个圆的面积可以作为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大小?
(3)圆心角1°、120°和n°所对应的面积是多少?
本例中通过问题串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扇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同时层层递进的问题也向学生展示出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主动尝试利用扇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提升知识运用的技能.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定取决于教师是否做好了恰当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是否搭建好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问题设计中,保持难度适中,既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知识,又保留了思考的空间,提升了思维的能力.
小组合作,达成共识
小组合作是教学中一种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小组合作可以是共同探究问题,也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吸取经验,互相启发,弥补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及时纠正每一位学生思维错误的弊端.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表达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案例3 立体图形展开图
组织学生探讨: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哪几种?你能进行归类和辨别吗?长方体需要剪开几条棱才能完全展平呢?圆锥体展开后是什么图形?你发现应该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在这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交流中,学生很快能发现答案的种类丰富多样,思维的角度“五花八门”,在交流中还能探讨验证猜想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找到答案的路径,这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这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精讲精评,融会贯通
以生为本的教学不是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功能,因此在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当仍然有一些学生无法掌握或者理解不透彻,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时,教师就要做好精讲精评,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如常见的规律探索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就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梳理,并进行适当的训练,首先按照三种分类方式进行试题训练,分别是:周期型、等比数列型和一次函数型.
案例4 规律探索.
(1)周期型:如图2所示,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如果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第十八个图形是什么?
(2)等比数列型: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2x2,4x3,-8x4,…,按照规律你觉得第七个单项式是什么?第n个单项式呢?
(3)一次函数型:如图3所示,观察图①至④中小圆圈的摆放规律,请你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那么第n个图中小圆圈的个数是多少?
通过设置上述典型例题,教师进行适时的提示和点拨,学生对于规律类型的试题有了完整的认识,构建起知识框架.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和组织作用,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出发,做好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习题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熟练使用数学方法. 因此对于课堂的训练应精心设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效果.
案例5 复习七年级有理数
【基础巩固】
(1)判断下列哪些数不是有理数.
A. -B. 0C. π D. 0. 3
(2)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数轴?
【能力提升】
(3)在数轴上,哪个数与表示-2的点距离为4?
(4)已知x的绝对值为2,y2=4,求x与y的和.
【中考链接】
(5)如果收入200元记作+200元,那么支出200元,可以记作( )
A. -200元 B. +200元
C. -300元 D. +300元
(6)
-10
=( )
A. -10 B. 10 C. - D.
本例中的练习从基础训练到能力提升再到中考训练,层次分明,既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又能提升思维,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提升了训练的针对性.
建构体系,深度学习
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可能是零散的,但是知识点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只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和网络化,才能将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与问题相结合,进行灵活地使用.
案例6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较多,比较零散,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边角混合和对角线分别进行知识的归类梳理. 对角线是多边形中的重要线段,而边和角是构成多边形的主要要素,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类梳理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归纳总结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归纳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会概括分析和系统综合的能力,还能将学习的体悟进行升华,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总之,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有计划的指导,创造平等交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要教师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钻研课标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定能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