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的内涵、目标与教学建议

2022-05-30 10:48刘春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实施路径

刘春

【摘   要】“梳理与探究”作为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强调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对已有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整理,使知识结构化;强调儿童在梳理的基础上,展开探究,建构新的语文经验。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分别从汉字知识结构化、语文实践活动实施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明确了目标定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确定“梳理与探究”在六个学习任务群中的实施重点,并从创建真实情境、设计开放任务两个方面探索实施策略。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内涵特征;目标定位;实施路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一次提出“梳理与探究”的概念。《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沿用了这一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识字与写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阅读与鉴赏”属于输入型学习方式,“表达与交流”属于输出型学习方式,而“梳理与探究”则是依托、融入前三种语文实践方式,促进语言积累、内化、运用的重要桥梁。下面对第二学段的“梳理与探究”试作分析。

一、内涵特征

何谓“梳理与探究”?“梳理”是将已经学习的零散知识和积累的语言材料结构化,将言语经验转化为学习方法和策略,是经历回顾、辨析、整理和归类,由散到整、由点到类、由孤立到联系的过程。“探究”则重在发现生活、学习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问题,通过观察、比较、预测、推理、判断、合作等语文或跨学科学习手段,寻找原因,查找资料,寻求对策,最终解决问题。正如陆志平先生所说,“通过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融入并改善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梳理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指向知识的情境化、结构化,也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每一个方面”。

简言之,“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指向整合、融通、关联、优化等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聚沙式”的言语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的方法策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方法策略,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

二、目标定位

(一)解读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

1.能发现字词规律,尝试独立识写,感受汉字文化

第二学段的学生需要累计认识常用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基于此,“梳理与探究”的第一条要求为“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这是在学生对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解这一要求的关键词是“分类整理”“发现特点”和“帮助识字、写字”。

首先,学生要愿意并主动尝试对学过的字词进行分类整理。量的增加必然产生分类的需求。2022年版课标增加“梳理”这一学习方法,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散沙般的字词积累变为类别化学习,将碎片化知识变为结构化知识,将事实性知识掌握型目标转变为学科素养形成型目标,真正实现“学会”和“会学”的良性循环。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能根据需要,将学过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常用汉字,从读音、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意义类别等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清楚分类的理由,是“梳理”的目标要求。

其次,学生要发现特点、规律,借助规律认识生字新词。2022年版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的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感知汉字的表意规律,建立语言符号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学段则进一步拓宽发现字词规律的途径,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展开分类,发现汉语构字、构词和书写的特点,走向对汉字内部结构的认知,感知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特征,感受汉字文化,并借助对汉字规律的把握,尝试独立识认、书写生字新词。

2.能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观察,多元表达

学生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用观察、体验、梳理等方式,探究与表达丰富鲜活的生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此,“梳理与探究”提出了第二条要求:“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理解本条要求的关键词是“实践活动”“生活观察与表达”。首先,学生要学习简单策划和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小调查、诗歌诵读会、汉字游乐园等等,在合作探究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其次,学生要走进生活、自然和社会等真实场景中,用语文的视角,用以语文为基础的跨学科方式,去广泛、充分地观察,并尝试将自己的具身经验转化为多种媒介符号表达出来。

3.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梳理与探究”的第三条要求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2022年版课标特别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学段“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乐于探索,勤于思考,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整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班级合作,整合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二)比较“梳理与探究”与“综合性学习”在目标要求方面的异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四条目标:一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二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三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四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比对分析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的三条要求后可知,后者具有承续性与发展性,对前者进行了整合和增补。

“梳理与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相同点在于都强调与生活链接,倡导跨学科学习,都注重“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活动探究”等。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之外增加的独立的学习领域,体现了一种加法思维,很容易出现在实践层面难以落地的问题。而“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依托并贯穿“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运用项目化学习样态促进和深化学生的学习。四种学习方式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整合型思维,很好地解决了语文学习中长期存在的各个领域、各种方式之间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学科困境。

三、实施路径

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有序组织和课程方案的有效推进才能形成。为此,2022年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以语文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真实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在这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梳理与探究”的要求如何达成呢?

(一)依据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明确“梳理与探究”的实施重点

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各不相同,所运用的语文实践方式也各有侧重。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在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有着不同的实施重点。

(1)“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具有奠基与贯穿学习全过程的重要作用。“识字与写字”是这一学习任务群最重要的实践方式。“梳理与探究”的实施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根据需要,用多种方法梳理已经学过的常用汉字,把握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并主动尝试运用字词组成规律,识认生字新词;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己和同学的作业,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规范用字、用词的情况,促进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持续、主动提升;三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诵读名言警句、新鲜词语、精彩句段,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整理和交流,形成丰富的、结构化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增强文化自信。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梳理与探究”的实施重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实用类短文时,提取和组合关键词句,梳理短文的说明要点与主要观点;二是引导学生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将生活见闻的主要内容客观地梳理和表达出来;三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写日记、观察笔记时,通过简要文字、表格图式等进行表达。

(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的实践方式也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主要作用于学生阅读童话、寓言、诗歌等文本时,对主要内容、情节脉络、重要场景、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学习内容的整体概括,用绘制思维导图、统计语言频次、编制小标题、比较阅读同类作品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有效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的实践方式仍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同时,用到“梳理与探究”的比例较高。一是在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时,引导学生梳理、提取相关内容,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二是阅读富有思辨色彩的故事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观点和道理;三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用图式、表格等工具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5)“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书籍、《稻草人》《爱的教育》等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古今寓言以及中国神话传说等等。要引导学生运用“梳理与探究”的方法展开阅读,理清目录,发现各章节的关系,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内容和情节,并借助表格、鱼骨图、人物关系图等多种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

(6)“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是达成“梳理与探究”第三条目标的重要载体。可以设计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以语文为基础,综合运用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完成制作节目单、设计活动框架、梳理活动要点等任务。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根据需要记录和梳理观察、了解到的主要内容,并能清楚表达自己的体验。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探索“梳理与探究”的实施策略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遵循整合思维,倡导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追求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实施“梳理与探究”可以采用以下两个策略。

1.创建真实的主题情境,凸显“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意义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和根基,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可让“梳理与探究”生动鲜活,充满吸引力。①可以在一个整合的大情境中顺势展开“梳理与探究”。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寻找可爱的生灵”作为大情境,教学《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等课文时,教师以“创建小生灵相册”作为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收集课文和生活中的小动物名称以及描写小动物的词语,在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对小生灵的喜爱之情。②可以专门设计一个以“积累与梳理”為主要实践方式的主题单元。如针对三年级学生积累了大量词语,但表达时难以恰当选用的现象,教师设计了“建一个词语宝库”主题单元。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搜集、整理之前所学习的新鲜词语、成语、韵语,给词语分门别类地建一个“家”,创造属于自己的词语宝库。通过分享讨论,学生让自己的词语宝库更丰富、更有序、更好用,还为喜爱的词语办了一个“藏品展”,借助“词语故事会”等探究游戏,实现词语的创造性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设计开放的任务,引领学生主动、个性化地“梳理与探究”

开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主动、个性化地“梳理与探究”的关键。设计开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做事。

首先,可以将知识呈现型学习转变为大任务驱动型学习。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含“口字旁”的三组字,引导学生展开辨析;该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含“目字旁”的字词,将学生要学习的汉字直接呈现出来,供学生认读。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教师可以上述内容为基础,设计“人体汉字博览会”这一大任务,让学生从“口、耳、目、手、足”入手,自主梳理一、二年级学过的相关字词,在整合的基础上寻找分类角度。通过梳理,学生发现带“口字旁”的字根据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表示吃东西、表示声音等类别,带“目字旁”的字可以分为表示眼睛本身的动作和表示看的意思等类别。开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更自主、更充分地发现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并能借助构字规律,主动认识更多的新字。同时,在个性化的梳理与探究中,学生可以感受古人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智慧,感受汉字中蕴藏着的文化。

其次,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梳理与探究”任务。比如,针对学生在生活中无序摆放物品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四年级开展“我是小小整理师”的跨学科学习,以“制订物品整理方案”为大任务。第一步,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书包、课桌、衣橱、房间等,从空间杂乱现象入手,并用表格、图式等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实时记录。第二步,让学生制订整理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从类别、用途、使用频次、美观程度等角度,对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富有个性的分類标签。第三步,让学生采用书面和口头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案和成果。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真切感受以语文为基础的跨学科学习让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可以将大任务转化为有趣的学习活动,让自主“梳理与探究”真正落地。只有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富有趣味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以学习为主线,支持学生正确、持续、深度地学语文。比如,将“梳理概括文本内容”这一最常见的学习要求放置在大情境下,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展开梳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探秘奇妙的自然”为任务情境,学习单元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时,基于课文描述自然场景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分别画出“空间图和时间轴”“参观导引图”“云彩变化图”,梳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文章写清楚的,用形象的图式让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可视化,帮助学生清晰、简要地用语言概括文本,落实语文要素。

总之,在实践层面落实“梳理与探究”时,应把握其内涵特征,明确目标定位,引领学生通过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围绕学习重点,在真实的情境和开放的任务中,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发挥“梳理与探究”独特的育人价值。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21000)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实施路径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