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永进
摘 要: 为了进一步增强常州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常州城市人文素养,很有必要开展大力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的研究。作者首先阐述了人文素养的概念,其次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大力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文素养 内涵特征 提升途径
1.引言
人文素养表现了社会群体精神面貌与价值理念,对维系社会发展的意识层面起关键作用,市民人文素养的水准能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身心健康的公民是健全社会建立的基础。当前,市民人文素养已完全融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是一项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的系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能否进步、和谐、文明,城市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常州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常州城市人文素养,很有必要开展大力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的研究。
2.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公民的科学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人文素养还包含能够分析社会问题、做出科学结论、投入社会生活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并用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思想观理解社会行为。人文素养是当今社会成员资格和人格的重要要求及标志。社会成员若没有社会所需要的人文素养,也就没有成为当今社会公民的资格。只有让公民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之后,才能真正接受当今社会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才能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来对现代社会进行深刻、细致、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就是公民通过不断实践与不断学习,逐步形成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代表社会正能量的技能、道德观念、知识水平、价值理念。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文化素养是指人们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具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方法及在此这基础上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道路如何走。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对生活的幸福快乐进行体验、领会。
2.2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指的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的知识、能力、心理、思想、观念等总和,具体包括法律知识和能力、法律观念和意识、法律习惯和信仰等。因为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先天不足,加之他们无法系统地获取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一旦遇到涉及法律的问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法制社会,基本的治国方略就是坚持依法治国,这就要求广大市民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诸如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正义、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治等。
2.3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形成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互动中,是人生存的必要的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是优秀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要素。道德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对市民来说,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而爱国主义则体现出广大市民对祖国、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热爱,它是人们对于民族、对于文化、对于故土家园的尊严感、荣誉感、认同感及归属感。
3.大力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的措施
3.1开展“信用常州”建设,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常州市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进“信用常州”建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信用工作,提高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优化经济环境,落实和完善工商企业信用监管机构和制度,开展信用监管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通过电视台、大型广告牌开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诚信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氛围。在打造“信用常州”的同时,还可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满意一条街”等活动,举行“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宣誓签名活动,使诚信守信成为常州一张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金名片。
3.2培育和弘扬常州精神。
为进一步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常州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常州可以组织发动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开展广泛深入的“常州精神”大讨论活动,形成“诚信尚义、包容开放、创新奋进”的新“常州精神”。开展“常州精神”大讨论,剖析常州人文的基因,提炼常州人文的特质,新“常州精神”兼容并蓄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既有对传统观念的扬弃,又有对新生事物的吸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常州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3.3创新方法理念。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五项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常州市民人文素质及常州城市精神的提炼、宣传和教育工作,激发市民群众“爱我家乡、建设常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继续深化“效能革命”,不断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普及文明和礼仪教育,实施文明交通工程,规范出行的行为。开展公益性活动,奉献社区、邻里互助。
3.4人文素养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切实有效的模式路径。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始终把全面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工作,要求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質及优秀人文素养,使得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思想为提升和突出学生优秀人文素养内涵与特征带来了积极的启示。
3.4.1以学生为主体是对传统公民素质教育的反思与创新
传统公民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树立“服从意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允许有丝毫的“篡改”与“走样”,难以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实质上剥夺了学生在公民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思考和批判的权力。布迪厄说:“一个人如果只是将其思想停留在不思的阶段,那么他等于甘居一种工具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他律”变成“自律”,让学生体现积极、主动的人文素养学习精神,它是具有个性化的展现,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灌输式教育;它是建构性、生成式的教育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式重复。
3.4.2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具体的体现是“主体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体魄完美、道德纯洁、精神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如果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那么他们就会始终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公民素质教育。学生作为人格独立的主体,既有自主参与的权利,又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权利与责任得以统一。学生在公民素质教育中树立自我负责的意识,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3.4.3以学生为主体是提高学生公民素养的有益尝试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为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带来新思路。以往的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向于思想的灌输,往往使学生厌倦、反感。而以学生主体的公民素质教育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在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公民素质。
4.结语
人文素养表现了社会群体精神面貌与价值理念,对维系社会发展的意识层面有关键作用。应准确把握优秀人文素养的内涵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提升常州市民人文素养的措施,从而全面实现常州市民的优秀人文素养的锻炼打造与社会进步的融合双赢。
参考文献:
[1]Nussbaum,M.C.,“Patriotism and Cosmopolitanism”In Joshua Cohen(ed.),For Love of Country:Debating the Limits of Patriotism[M].Boston:Beacon Press,2006:2-20.
[2]邹君.论如何创建学校、社会、家庭立体通道提升大学生公民素质[J].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41(13):18-24.
[3]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J].道德与文明,2006(04).
[4]陆士祯.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笔谈[J].中国青年政治学报,2013,45(11):1-7.
[5]湯伟栋,吴宏卫.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以湖南工业大学德育实践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02):35-41.
[6]王琪.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意识教育新架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5(12):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