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川江 刘变玉 梅云 林奉儒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整个学业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当前各高职院校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力度不够、没有成立专业教师队伍、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如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2014年提出以来,一直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各高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一、专业师资队伍不全、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传统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及自身特点有很大差别。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上整体表现为积极性不强,也不善于分析思考理论问题,但是对于实践课程普遍兴趣浓厚。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课程,显然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信心,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双创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里的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前,基本对创新创业毫无概念,或者仅仅通过家庭以及互联网平台对创新创业有一点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帮助其正确看待创新创业,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就业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有助于促进行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构成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较早地利用互联网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大学生系统认识创新创业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将创新创业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同时可以促进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创造真正成为一种流行。
(四)有助于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线上线下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在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增加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和高认可度能够促进学校就业工作良性循环的形成,促进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搭建不全,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频频获奖,有的高职院校参与度为零,主要原因是有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组织机构,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很多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就可以。
(二)教师队伍建立不专,缺乏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队伍大多是由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的年輕老师构成,基本上没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任教师。由于任课教师较为年轻,在实践经验上较为缺乏,无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到创新创业的精髓和价值。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强,内容形式单一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在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听讲座、举办相关竞赛以及写报告之类的理论阶段,而总是忽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1]。
(四)双创实践平台薄弱,保障措施不够
高职院校为大学生搭建的实践平台更注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创新创业的实践培训相对比较薄弱。同时,现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发展及变化较快,若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进展将遇到更多的困境。
(五)校园宣传力度不够,整体氛围不强
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上力度不强,大多只是在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时才进行简单的标语宣传,在学校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有关创新创业的信息非常少,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宣传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部门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创新创业工作上要在全校范围内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始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体系。对于此项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同时要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并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全体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二)建立专业队伍,提升教师能力
构建一支专兼职比例相宜、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专业导师团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获得良好成效的前提[2]。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构建专业师资队伍,一是聘请专业创新创业导师作为学校专任教师。二是积极与行业知名创业专家进行合作,邀请其到校或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在校师生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其实践能力。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开展多元教学,强化师生互动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整个教育过程要时刻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内容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时要结合“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育内容上,不仅要将创业专家指导作为重要教育环节,更要积极结合各项创业竞赛,特别是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主动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开拓实践平台,做好基础保障
高职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对口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创建平台,让学生能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学生随时将创新创业进程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专家再根据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为今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3]。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要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最大价值。
(五)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双创氛围
高职院校要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促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要性,促使创新创业由政策层面的引导转变为全体师生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4]。同时,加强与政府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尽可能获得政策支持,邀请对政策把握准确、研究较为深入的专家开展专项培训,覆盖全体师生,并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促使整个学校呈现人人可创业、人人可创新、人人爱创新、人人爱创业的良好局面。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品质和本领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教育教学环节上,强调以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更加注重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全的锻炼平台。在创新创业宣传上,要积极利用各类自媒体对相关政策、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參考文献:
[1]朱高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J]南方农机,2021,52(10):53-54.
[2]周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6):28-30+64.
[3]雷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24):199-200.
[4]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03):36-39.基金项目:2019年眉山药科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JC20190003;2020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BXH20YB220。作者简介:曾川江(1992-),男,四川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市场营销;刘变玉(1993-),女,河南濮阳人,谫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学生管理;梅云(1992-),女,四川达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会计、市场营销;林奉儒(1972-),男,四川达州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创业、市场营销、药品研发。
(责任编辑李赫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