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歌曲歌词里的“中国风”文本生产机制

2022-05-30 11:34常立瑛
美与时代·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周杰伦

摘  要:流行歌曲具有通俗性及良好的传播架构。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流行歌曲为中介,形成独特的文本生产机制。就周杰伦演唱歌曲里的中国风文本而言,中介两端的创作内涵、作者的文化生态环境、个人心理抒发倾向、歌曲作词与传统文化的互文索引、阅读者的流行转向、视觉修辞的助推,综合形成了周杰伦歌曲里“中国风”的文本生产机制。

关键词:中国风;中介;文本生产;周杰伦;方文山

21世纪传播媒介时空转向,媒介技术和内容形式具有中性属性。万物皆媒之下,文化工业、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边界变得暧昧,日常生活审美化使艺术与生活交融,大众艺术的受众不仅具有主动性,大众艺术文本生产的机制也有了新的特征。流行文本被建构出来,同时又以此为框架,对文本生产机制进行新的建构。

流行歌曲在传唱度和影响力上具有优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中介,文本生产与接受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流行歌曲,作为传播的形式,是一种以固定的艺术样式框架来链接创作者与受众者的中介。周杰伦歌曲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是影响两岸三地80、90后一代人的文化艺术样本。其中,在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的歌曲中,将近50首歌词里体现出中国风元素。广义的中国风是指整体上将中式仿古诗或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作为歌词,与西式曲风(周杰伦中国风歌曲为R&B说唱曲风)进行融合,或者在旋律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形成独特的、具有东方景观的风格特征,中国风也成为周杰伦与方文山创作歌曲的标志,具有较强的流行度、传唱度、影响力。

从2000年周杰伦主题曲《娘子》中国风歌曲开始,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流行时间长达20年,其中《东风破》《发如雪》《兰亭序》《青花瓷》等中国风歌曲影响力较大。填词人方文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流行歌曲有自己固有的框架,在歌曲的框架之下,作词就是将中国文化(主要为唐诗宋词)意象填词融进曲风中。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流行歌曲的范式是一种框架和中介,将词与曲融合,满足受众的期待,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进入市场被大众消费。在本文探讨范围内,以流行歌曲为中介的文本创作行为是:词的个体创作身份特征、词的意象再编码、词与曲的融合、视觉符号图语关系呈现、大众文化行为推动流行度,以上元素共同形成周杰伦歌词里的“中国风”文本生产机制。

一、词人:创作者身份特征

(一)文化土壤

词人方文山生长在台湾地区,他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文学,其中李清照和南后主李煜对他影响最大。在他为周杰伦创作的歌词中,常使用相思瘦、明月、东流水、半夜凉初透等宋词意象。台湾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孕育了他的作品。

丹纳《艺术哲学》认为艺术产生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分别是时代、种族、环境。他认为风俗和时代精神对艺术产生的作用更明显,采用一个自南向北出发的假设,发现不同种类、地域、气候,有着不同的植物,以此证明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台湾地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延续性较强,虽然自1945年以来经历了三次文化断裂,但是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众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气质。在此基础上,台湾地区文化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和加工,以及生产出的流行的大众文化作品也相对较多。

台湾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许多影响两岸三地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1990年由黄霑填词的《笑傲江湖》电影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歌词唱道:“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它由中国传统乐器伴奏,作品呈现豪气干云、潇洒多情的意象。1992年陈升《别让我哭》专辑里《One Night In北京》,有京剧女声的唱腔,词曲经典,新旧组合,中西呼应,让大众在艺术消费时产生了东方集体共情的新奇体验。古乐器配乐、词本的东方意向、传统唱腔(京剧或其他)结合在一起,使歌曲的中国风元素表征更加明显。

近十来年,来自台湾地区的中国风流行歌曲脍炙人口,比如陶喆的《Susan说》、吴克群的《老子说》《将军令》、SHE的《长相思》《十面埋伏》《中国话》、Tank的《三国恋》、林俊杰的《曹操》、伊能静的《念奴娇》、杜德伟的《红轿子》、南拳妈妈的《牡丹江》《花恋蝶》、李玟的《刀马旦》、范逸臣的《醉青楼》等。通过歌名,可以发现其中有先秦文学、汉晋历史、宋词、元曲的影子。

2000年杰伦首张同名专辑里《娘子》,是近年来媒体所讨论的“中国风歌曲”之焦点。由于市场的正面反馈,中国风歌曲成为了周杰伦歌曲风格中的创作轴心和标签。

(二)个人性格

丹纳对现实主义理论所作的第二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他明确地提出了“性格”对“环境”的依赖关系,这为巴尔扎克等一批艺术家创造典型和描写环境提供了美学依据,帮助巴尔扎克发现“环境”在形成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周杰伦中国风歌曲中,填词者方文山对整个中国风框架起到支撑作用,在物质性、阅读性上,歌词是第一个被感知到的中国风元素。方文山1969年出生于台湾地区,其心理结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出生环境给予方文山以文化滋养与熏陶。方文山曾说:天生就对古老的中华文化怀有浓郁化不开的思古情怀,东方古老神秘的传说与丰富悠久的历史文物……这些是何等迷人的一种想象啊!由此可见,方文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热衷程度对他个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风成为了他个人的情感抒发方式与书写特色。

方文山自小对创作书写和表達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为他后来成为作词人奠定了方向。方文山学生时代,作文成绩较好,往往老师出完题目,他三两下就可交稿,自己写还不够,还非常乐意帮同学写。艺术创作者的心理结构具有典型的表达特征,自我抒发与自我表达,是创作的原始动力。

方文山并非传统的经典学院派,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其创作的源泉。方文山在服完兵役后,开始大量阅读,勤勉笔耕,他只有私立职高学历,做过纺织厂机械维修工、百货物流送货司机,去台北前最后一份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丰富的社会经验使他创作出天马星空、思维跳跃、出其不意的想法与词句。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在他的创作中,故事场景性很强,且常常使用大量倒装句、空格(演唱中停顿)句式,比如“凄美了离别”“时间怎么偷”“纷飞了眼泪”“晕开了结局”“苍老了轮廓”“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 成双”。方文山的词作中带有朴素的浪漫主义情怀,跳出传统经典范式的窠臼,使其具有情感上的张力与魅力,这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二、词曲:唐宋文化再编码

(一)填词与唐宋意象空间重合

前文提到唐宋文学对方文山的影响较为深刻,在唐宋文学中,方文山尤其喜爱李清照与李煜。由此,可以在方文山词作中看到唐诗宋词中的众多意象索引。以《东风破》为例,设置词中意象框架对比,对照再现出唐诗宋词中意象场景。

首先,从歌名《东风破》话语叙事来看,“东风破”三个字的韵律与宋词词牌名的平仄读音、字数相似,参照宋词词牌名:蝶恋花、钗头凤、醉花阴、青玉案等。方文山在歌词创作时,以仿照古诗词的样式与节奏进行创作。受到宋词影响较深,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类似结构曲目还有《发如雪》《花恋蝶》《菊花台》《青花瓷》《梦红楼》《兰亭序》等,曲名意象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园素,通过借用、倒装、重新组合,创作出具有故事情节、空间想象、东方意蕴的曲名。

在歌曲《东风破》中,用“一盏离愁”“一壶漂泊”“一曲东风破”塑造了一个唐诗宋词的世界,从一壶漂泊到花开错过,水向东流到枫叶染色,营造了一种故地重游、怀念故人的时空和氛围。“难入喉”三个字道出了漂泊的艰难和孤单寂寞。“你走之后酒暖思念回忆瘦”中的“回忆瘦”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意境联想。“酒暖人瘦”形成对比,人因为思念而瘦、解酒消愁。词人将这种情绪放置在这样的情境之中,通过“花”“酒”“枫叶”等意象的烘托,形成了一个宋词意境场。

通过《东风破》的景观意象、故事设定、情感空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索引,可以发现三首宋词与《东风破》具有重合度较高的意象空间。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梦、酒醒)

去年春恨却来时。(恨、怀旧、回忆)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花、孤寂,怀念)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回忆小时候、情感)

琵琶弦上说相思。(琵琶弹奏、寄托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云、怀念)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东风、一壶酒,把愁绪一饮而尽,与“一壶漂泊”相似)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思念瘦、怀念但不必留恋,离别,恨)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愁,半夜,云代表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东篱、思念瘦、饮酒、花)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钗头凤·红酥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首宋词中描绘的主题词为愁绪。感物伤怀、借景抒情,勾勒出一副相思愁容,在琵琶语、黄花、旧时光、傍晚/夜晚、明月、云彩、旧物之中,怀念曾经的故人和美好的年少时光,或者相思瘦、或者不堪回首,感怀物是人非。回忆往事,不可追,唯有一饮而尽,和《东风破》讲述的故事情节极为相似。

通过今日流行歌曲与古时宋词意象空间和故事情景对比可以发现,方文山是将宋词意象故事进行了改写,变成现代化流行歌曲叙事。在歌曲的创作中,结构顺序为先有曲,再去填词,所以方文山在曲风的框架与节奏下,作了一首给现代人欣赏的“宋词”。以流行歌曲为中介,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编码,使之流行传播,为大众欣赏,在人人吟唱下,激发了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形成一种传统文化创新传播范式。

(二)“中国风”的曲风阅读转向

在宋词中,词牌名是一首曲调的规则框架,词通过纸张介质保留下来。口语传播是古代诗词传播的途径之一,具有即时性,曲调吟唱有助于文本的传播与保存,诗经三百首便是能够说明问题的案例。当下,流行歌曲的传唱是在曲调中将歌词信息传播,周杰倫歌曲成为流行元素,方文山的作词也成为大众消费的文化符号。周杰伦歌曲的中国风,在曲调上具有西式曲风,凭借周氏独有的唱腔与发音,将R&B音乐曲调本土化,被评价为带有曲调的说唱。

周杰伦在曲风上的创作是超前的,R&B和Hip-Hop的使用,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加上方文山中国文化元素歌词的加入,将一个优美动听的“中国故事”演唱出来,具有时代性与人文关怀,这些都让周杰伦在出道之时显得与众不同。这种创作上的超前意识,让他在2000年初出道时饱受非议,但独特的声线和与众不同的曲风,以及被认为唱歌“含糊不清”、听不清歌词的特殊风格,赢得了80、90后青少年的喜爱。在21世纪初,周氏曲风具有典型的亚文化风格,这种鲜明的风格与主导意识形态下的文化不同,具有一定的叛逆色彩,中国风的传统文化内容又带来正义感与英雄主义色彩,符合青少年成长时期的心理的需求,整个曲风有着明显的界限感与区隔度。

赢得了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后,周杰伦粉丝圈层文化逐渐形成,这为周杰伦歌曲的流行拉长了时间上的宽度。随着粉丝年龄的增长,受众对周杰伦中国风的解读与理解方式发生变化。周杰伦经典作品中,中国风歌曲的传唱度,在80、90后成长为中年人的群体中尤为盛行,怀旧情节唤醒了不同的心理结构。从“曲风阅读”的偏向和“歌词阅读”偏向转变,中国风歌词传达的意境被再次解读与消费,粉丝的主流意识形态站位让周杰伦歌曲的亚文化特征被主流文化收编,成为主流文化之一。

通过流行的时空转向,可以发现周杰伦歌曲里的中国风具有经典的本质内涵。所谓经典,即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跨越时代“阅读”,均能够产生新意。周杰伦特殊的腔调、中国文化元素的歌词,让整个歌曲作品具有经典意味与想象力。下面,以周杰伦2000年出道时期作品《娘子》作为赏析。

《娘子》

Rap~

娘子 娘子却依旧每日 折一枝杨柳(折柳)

你在那里 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我 (等待)

一壶好酒 再来一碗热粥 配上几斤的牛肉(一壶酒、几斤牛肉)

我说店小二 三两银够不够(店小二、二三两)

景色入秋 漫天黄沙凉过(黄沙、悲秋)

塞北的客栈人多 牧草有没有 我马儿有些瘦(塞北、牧草、马瘦)

世事看透 江湖上潮起潮落 什么恩怨过错 (江湖、恩怨、世事)

在多年以后 还是让人难过 心伤透(伤悲)

娘子她人在江南等我 泪不休 语沉默(等待、江南、沉默与泪水)

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家中爹娘)

娘子我欠你太多

天涯尽头 满脸风霜落寞 近乡情怯的我(天涯,风霜,落寞,近乡情怯)

相思寄红豆 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相思 红豆)

娘子她人在江南等我 泪不休 语沉默(泪)

开头Rap部分,唱到“娘子 娘子却依旧每日 折一枝杨柳……”含糊不清的歌词,出其不意的开头说唱,成为独特的周氏风格,形成与主流文化对抗的场域,对青少年群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整个歌曲的故事空间里,文本试图表达一个这样的故事:以关外浪迹天涯的男性视角,吟唱娘子在江南等候的现实想象。景色入秋、黄沙漫天,在店小二那里要些酒和牛肉,塞北的客栈不多,草也不肥沃,侠客的骏马开始有些瘦了,想起在江南的娘子和苍老了的父母,思念家乡的心情涌起,唯有相思寄红豆,孤寂感、漂泊感,跃上“读者”心中。对于当下80、90后来说,再次“阅读”这首歌,听到的是一个男人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心中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和悲悯的人生关怀,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刻受众在阅读一个经典的儒家文化故事,农耕时代的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去打仗女子来纺织,这首歌的空间故事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相契合。“中国风”的曲风阅读转向,让周杰伦歌词里的中国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该类型的文本的建构,由创作者(作曲、作词、演唱者)与大众在时空转向后的场域共同形塑。

三、语图:视觉修辞推动能见度

在传播语境下,歌曲载体作为媒介的物质性,在传播价值链中,让文化产品工业化生产与传播的范围扩大,达成良好的经济收益。在周杰伦中国风歌曲话语叙事下,视觉修辞在生产过程中助推了中国风的流行。就歌手专辑企划包装而言,“中国风”歌曲因主题概念明确清楚、MV拍摄内容具画面感与故事性、设定的主轴很容易聚焦,也因此常被拿来当主打歌。语言、歌曲、视觉三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与建构。所有象征性行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修辞学体系,中国风的故事线让视觉传播内容成为流行的符号坐标。

视觉传播上(MV、演唱会、海报)的故事情节嵌入记忆逻辑,更有助于大众在理解文化产品时产生深层次的记忆。中国风曲目中,就方文山作词的角度来说,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自觉带有画面感,比如《发如雪》《霍元甲》《花恋蝶》《千里之外》《本草纲目》《菊花台》《黄金甲》《大敦煌》《青花瓷》《梦红楼》《醉赤壁》《兰亭序》,听众与观众还没有听、没有看,就已经走进故事里了。在MV的拍摄中,歌词如同拍摄脚本,故事镜头所落之处早就有周氏曲调在转角处等待。视觉修辞的呈现,让周杰伦歌词里的中国风变得形象立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媒介的广泛深度的使用让周杰伦中国风歌曲以主流文化怀旧集合的方式再次呈现在受众面前。知觉—歌词、听觉—曲调、视觉—画面,综合在一起,在新的受众阅读机制下更新为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文本,作为再次流行(流行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的歌曲,傳播着歌词里的“中国风”。

另外,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流行离不开广大内地市场的支撑,由于地域与人口的优势,相比仅仅在台湾地区乐坛引起的关注,“中国风”歌曲在内地乐坛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与回响,对周杰伦歌词里中国风文本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四、结语

如果说,周杰伦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那么将近50首中国风歌曲便是其符号上亮眼的明珠。大众通过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走进了方文山的词作,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创新表达,感受到了中文之美。流行歌曲作为通俗的表达具有大众文化消费特点,市场化运作机制、复制生产,将文化产品传播范围扩大,读者进行创作式解读,使其具备新的流行特征。流行歌曲作为一种程式,或者称作范式,是一种中介,创作者与阅读者以此为框架进行新的文本生产。周杰伦歌词里的中国风文本生成机制,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提供了思路线索。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267.

[4]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游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5]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M].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

[6]张智琴.宗白华“空间意识”中的“意境”理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常立瑛,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

猜你喜欢
方文山中国风周杰伦
不及格的周杰伦,说好不哭还是哭了!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周杰伦 桀骜的少年也有坚持和守护
爱尚传媒打造大型诗词音乐综艺 周杰伦方文山加盟
把镜头对准自己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我的人生数学题
不算看
马未都与方文山的“青花瓷”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