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提升探索

2022-05-30 10:40陆薇薇莫蓝翔
新闻潮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播力

陆薇薇 莫蓝翔

【摘 要】壮语广播电视事业是中国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左广播电视台是广西唯一全媒体平台开设有民族语节目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该台自2014年开办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以来,多个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区同类节目评比中屡获大奖。文章介绍了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好做法,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不断强化媒体公信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媒体思维及资金基础保障等。

【关键词】壮语电视节目;民族地区新闻事业;传播力

广西崇左市是边疆民族地区,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0%以上。崇左广播电视台作为市级主流媒体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讲好崇左故事,传播好崇左声音,制作和播出多形式、多类型的民族语节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台自2014年开办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以来,目前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已全部开设有民族语节目,是广西唯一全媒体并开设有民族语节目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截至2021年,该台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累计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奖项23个,其中,近5年来在广西广播电视奖民族语作品年度评选中获新闻类奖项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社教类奖项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走出了一条本土化、民族性鲜明的传播力提升之路。

一、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

崇左广播电视台目前有6档全媒体民族语节目,即新闻类:广播《壮语新闻》、电视《壮语新闻》;社教专题类:广播《崇左故事》、电视《崇左呐莱》,以及壮语新闻资讯节目《贝侬》《壮播崇左》。微信视频号,均采用崇左壮语南部方言(即“南壮”,以龙州县壮语为主)进行播音,节目在官方客户端花山TV、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线上播出。

(一)新闻节目的内容特点和呈现形式

1.本土化的节目内容

崇左广播电视台壮语新闻主要以“播”为主,新闻工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客观视角传递崇左本地新闻信息,真实客观反映本地热点事件、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内容上寻找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的联结点,落实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本土化呈现。如曾获2018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推选民族语(壮语)广播新闻二等奖的《江州:十月初十庆丰收 踏歌起舞迎客来》,报道的是江州镇举办丰收节系列活动,讲述脱贫攻坚系列成果,表现壮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壮语新闻采编過程中,采编工作者一方面要确保新闻来源真实、可靠,新闻报道客观、准确,根据时事及壮族地区受众需求,针对性地进行采、编、播;另一方面在编译过程中注重壮语翻译的准确性,力争做到翻译符合“信、达、雅”的基本要求,贴切本地语言使用习惯。

2.权威性新闻的节目表达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具有天然的权威性,且目前仍是崇左市壮族地区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壮语新闻》是崇左广播电视台重点栏目之一,其重要任务是对本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展现崇左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及成效。该台在主频率崇左综合广播和主频道崇左综合频道都开办了壮语新闻栏目,是广西首个广播与电视都开播壮语新闻栏目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二)专题节目的内容特点和呈现形式

1.地方人文特色浓厚的节目内容

壮语类专题栏目主要从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城市建设与发展等角度宣讲崇左地区壮族人文社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截至2022年8月,共播出壮语版社教类作品98部,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激发了崇左人的自豪感,也激励着他们更加热爱崇左、建设崇左,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外地人关注崇左、走进崇左。

2.故事化的呈现表达

“故事”一直是人类追求娱乐享受的重要途径。对于壮语专题节目而言,故事化不仅是一种节目叙事策略,更是节目本身。“呐莱”在壮语里是“很好”的意思,电视节目《崇左呐莱》壮语版以一个个崇左本地故事作为节目内容来传播,为受众提供投入情感、感性参与节目的方式。节目利用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体,通过设置悬念、控制节奏、升华主题、树立人物形象等叙事策略,将各种叙事元素和本土相关信息高效传递给受众,达到社会信息传播、舆论方向引导、社会教育和娱乐服务的目的。

(三)文艺节目的内容特点和呈现形式

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过程中,既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又要满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表达,并兼顾地域文化和特定群体的文化。[1] 因此,壮语文艺节目的开办更带有壮族民族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1.内容突出民族性

壮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以壮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开设壮语读诗、壮语情景剧、壮语版的音乐MV、壮族艺术文化展示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从形式上满足民族语广播电视的民族性特征,更是从文化心理层面满足受众审美习惯与审美兴趣的表现。同时,用壮语翻译现代歌曲、爱国故事、经典诗文等,是壮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例如,在崇左综合广播972微信公众号,2022年开设了《壮语读诗》专栏,通过壮语朗诵,民族地区的群众通过听诗、读诗、懂诗,更容易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化素养。

2.多渠道融合呈现

媒体融合是提升主流媒体栏目传播力的必由之路[2]。崇左广播电视台构建了电视、微信、微博、抖音、网站、APP融媒体传播方阵,其中抖音粉丝数超过18万人。具体实践方面,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该台结合崇左壮族民族文化特点,用本地壮话译制、创作一批疫情防控公益广告和宣传作品,这些硬核防疫宣传小视频经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花山TV、网站推出后,因其接地气易记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其中《正确配戴口罩》《打喷嚏时请遮挡口鼻》《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壮语译制公益广告作品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传媒司推荐。《父子对话室内流通》《六步洗手法》《快板“预防歌”》等作品获得自治区级多家媒体转载。快板《防疫歌》在微信公众号、花山TV推出后,点击量短期内就达到10万+。

二、壮语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面临的挑战

1.壮语广播电视媒体人才不足

目前崇左广播电视台常态性的4档壮语节目只有4名壮语编播人员,没有专门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节目采编由其他节目人员兼),4名播音员既是节目主持人又是编辑,而且广播、电视两头兼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目的进一步做大做精。

2.栏目形式有待丰富

电影、电视剧、国际传播作品等译制及制作工作因受到人才、经费因素的制约,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壮族群众观看更多类型民族语节目的需求。

3.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当前崇左广播电视台壮语广播电视节目是靠政府财政对公益性广电事业投入来维持。但由于信息采集、新闻采访地点较为偏远,加上有限的预算、人力资源以及高昂的技术设备成本,发展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容生产。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崇左广播电视台着力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努力提升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

1.培养壮语广播电视专业人才

崇左所在的左江地区属“南壮地区”,南部壮语与“北壮地区”的武鸣音差别比较大,在壮文学校学成回来的学生回到“南壮地区”工作后,基本上都用不上在学校所学的壮语。因此,“南壮地区”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地方壮语与现代汉语,还要在政治素养、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相应的政治敏锐性和知识储备。一方面,崇左广播电视台加强政策引进会讲“南壮”的新闻传播人才;另一方面,该台已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初步启动了壮语播音员、壮语出镜记者的联合培养计划,包含课程设计、跟班学习等实际内容。

2.增强壮语广播电视舆论公信力

优质内容是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的基础。随着“内容”主体的范畴不断拓宽,各种形式的政策、机制、技术、经营最终的落脚点依旧将回归内容。[3]首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新闻主题报道。做好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中央政策的宣传落实、国家边防的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都至关重要。其次,坚持壮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精品专题节目、文艺栏目。文艺节目能够充分展现壮族文化艺术魅力,既有益于满足壮族受众审美需求,也有益于吸引其他民族受众对壮语文艺节目的兴趣与喜爱。例如,为做好“壮族三月三”节庆期间的疫情防控,崇左广播电视台《壮播崇左》推出由壮语主持人演唱的壮语版疫情防控歌曲《你莫走》,广受好评,唱响了大家为了疫情防控,“壮族三月三”、清明节就地过节的共同心声。壮韵十足的演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情感共鸣和关注,微信平台上播放量超50万人次,转发超1万次。

3.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

近年来,崇左广播电视台的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重大突破。但办好少数民族语节目,单纯地靠广电部门、广播电视台的力量是有限的。为此,崇左广播电视台呼吁地方财政、组织部门、高校教育、民宗委等多个相关部门、单位,在地方广播电视台日常工作中形成联动机制,较好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编制落实、选题提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广播电视壮语节目多姿多彩,更好服务壮族地区群众。

三、启示与结语

崇左广播电视台自2014年开办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以来,节目形式不断丰富、完善,主要以新闻、专题、文艺三种类型的壮语节目服务于民族地区群众,每种类型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且在地级市广播电视实践中形成了亮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崇左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提升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做到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方向引导

党媒必须姓党,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核心要求,也是党媒安身立命之本。无论是何种语言、类型、形式的广播电视栏目,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好、贯彻好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的根本宗旨。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壮语栏目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提升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满足广大壮族群众收听收看本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还要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二)注重新媒体思维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者不但要产出最优质的媒介产品,同时还要兼顾各类媒介渠道的资讯报道与呈现形式。“谁在听、听什么、听下去”,是广播老前辈提出的广播节目三要素。[4]壮语广播电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向壮族地区受众传达各类资讯信息,行之有效地做好舆论引导。这就要求壮语广播电视工作者在不断提升节目质量的同时,既要注重让受众能主动接收信息、接受舆论引导,又要及时倾听受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注重创新创优

无论何种形式、何种语言的广播电视节目都必须将内容创新作为提升節目传播力的主要路径。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生产者要主动跳出舒适圈,不再满足“翻译”打天下的报道模式,打破既往节目方式的窠臼,不断创新创优,满足新形势下壮族群众的心理诉求和审美需要。壮语广播电视工作者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聚焦壮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握受众的需要,提高节目整体质量,提升壮语广播电视传播力,促进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潮

参考文献

[1]胡智锋,陈寅.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J].新闻记者,2020(04):20-27.

[2]徐庆光.在转型发展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J].青年记者,2019(04):39-42.

[3]黄楚新,全面转型与深度融合:2020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J].现代传媒,2021(08):9-14.

[4]潘永汉,赵晖.谁在听、听什么、听下去:新媒介环境中对广播“三要素”的再认识[J].中国广播,2010(01):34-37.

(编辑:黄佳君)

作者简介   陆薇薇,崇左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莫蓝翔,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教师

基金项目   2020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崇左市壮语电视节目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QN021);2019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壮族文化符号转化的传播力研究”(项目编号:2019GP0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传播力
产品性与媒介性之争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影响深度科技报道传播力的因素探析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利用新媒体提升电影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