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艳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人物,表达个人的想法与见解,提升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引导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学融入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学融入小学作文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充分展示出作者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学生来说亦是如此。通过学生创作的文章,能够充分了解其内心的想法与见解,了解其思想道德品质,了解其人生的阅历、智力发育水平与道德情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理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文章展示出个人的道德水平与能力,实现德育实践。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艺术源自现实生活,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写作能够充分展示出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了解和体验,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可以积极、认真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思考人生,基于多个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观察,做到明辨是非,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可以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生活,并且通过现实生活挖掘出更加优秀的写作素材,不断地提升写作能力,使其创作出来的文章更加具有真情实感,更加具有内涵。这也可以表明:道德水平与写作能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写作教学中,德育教育理念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使其人格变得更加健全,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模式,转变其生活态度,使其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使其思想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向上,使其可以认识到真善美,可以辨别真假、丑恶,使其综合素养与道德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学融入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也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内容关注度不足,会影响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融入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有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在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其道德素养。例如,在《荷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荷花形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解读文章中描写荷花的语句,引导学生科学地划分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之后再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充分地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层次,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如此,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作者表达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的圣洁高尚,使得学生可以在今后清白做人、坚持自我,不同流合污。
2.明确作文立意,融入德育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做文先做人。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真善美,明辨是非,使其學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关注不足、观察不到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与指导,通过科学的提问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作文立意的重要价值,使得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作文的立意,在立意中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例如,教师要加强引导:“同学们,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呢?”“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大家要持有什么态度呢?”“假如在大马路上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关注现实生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展开讨论,更好地弘扬真善美,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作文的立意,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功能。
3.优化作文选材,融入德育教育
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教师要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可以以“最让你感动的人”为话题,组织开展研究与分析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表达个人的想法与见解。有的学生指出:“最让我感动的是父母,他们每日都要十分辛苦地工作,还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辅导我的学习,为我付出了很多。”有的学生指出:“最让我感动的是交警叔叔,他们每日很早就开始指挥交通,风雨无阻,就为了能让人们可以正常安全地出行。”有的学生指出:“最让我感动的是医护人员,他们的工作繁重,身心压力很大,救死扶伤,帮助人们解除病痛,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写作练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情感认知变得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回忆,有感而发,进而写出可以更加打动人心、语言优美的文章,保证文章思想内容的健康,保证表达方式的恰当。比如,以“对我帮助最大的人”为话题开展写作练习,教师要加强指导:“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人呢?你们觉得哪些人对你的帮助最大呢?对你的关心与呵护最多呢?他曾经做过的哪件事让你非常感动呢?”有的学生拟定的写作题目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教师要加强引导:“请你思考,老师是如何帮助你的呢?在学生生病的时候,教师又采取了哪些行动呢?在你们的学习中一旦遇到问题与困难,教师又是如何帮助你们渡过难关的呢?”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与关心,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4.加强写作练习,融入德育教育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会受到家人的溺爱,于是一些学生会变得脾气暴躁,变得十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够关心,一旦家长不顺着自己的心意,就会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这也成为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为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理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建议:“每位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对于自己的家庭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接下来,请你们将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回忆与亲人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以“温暖的家”作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5.创新作文评价,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作文评价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与评价主体,不断地优化评价内容,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理念,从而使得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为其营造良好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融入道德情境中,进行自主体验。其次,还要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的道德认知,充分体会情境主体的喜怒哀乐,使其心灵变得更加纯净、更加善良,陶冶其情操,使其可以不断地追寻真善美。例如,在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时,学生可以基于文章的写作顺序,或是基于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层面进行评价,从而充分地感受他人文章中词句运用是否恰当,使得学生可以学会对他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与分析。比如,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是通过哪些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利用他人文章中的情感对自己的情操进行陶冶。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的文章时要认真地检验与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要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纠正,然后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如在作文评语中,教师要合理地采用哲理性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其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使其三观变得更加端正。比如,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妹妹,现在不但不给买新衣服,而且也不给我零花钱,总是围着妹妹转,对我不够关心,我觉得十分难过,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对此,教师就要在评语中加强指导:“新生命是幼小的,是脆弱的,需要得到家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你仍然是父母最珍贵的禮物,是父母的宝贝,父母对于你的爱依旧没有改变。”进而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而是要懂得感受父母的爱,学会爱父母、爱妹妹,更加珍惜亲情,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6.组织实践活动,融入德育教育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存在“假大空”的情况。实际上,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其积累的写作素材较少,写出的文章会缺乏真情实感。因为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比较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然而,更多的是觉得生动有趣,缺乏对于活动过程的认真观察,缺乏对于事物的深入思考。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创作出可以更加打动人心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与关爱,对于家务劳动的参与不够积极,劳动意识较为薄弱,缺乏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劳动技巧,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植树活动,使得学生在植树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春夏秋冬的景物变化情况,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大自然,并且谈谈个人的感受。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结合大自然的情况表演童话故事。比如,可以表演“假如我是一棵小树,在面对破坏环境的人或事时需要如何处理”等,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进而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