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30 19:17:07单丽梅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单丽梅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让学生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写作元素,彰显家国情怀,促进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下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渗透策略

1.积累——拓展学生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想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积累。有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在写作时,自然会将其融入作文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拓展学生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播放《鸿门宴》中关于项羽摆座的片段。学生通过观看这一视频片段,能够直观地了解项羽的待客之道。很明显,项羽在安排座位时,是有失大方和礼仪的。而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项羽有失待客之道的情况,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教师就要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中华自古以来符合礼仪规范的待人接物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从而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也能够让学生了解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和他的狂妄自大。这样也能从侧面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教师除了要借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还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和感染。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永流传》《绿水青山看中国》《一堂好课》《故事里的中国》《古韵心声》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的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以有趣的形式让枯燥无味的科学、文化知识活了起来,能让学生享受到人文经典的视听盛宴。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了中华文化的典籍,一期一本书。比如《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道德经》等等,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解放了出来,能够对当代学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让学生看得懂诘屈聱牙的典籍,把古籍变成自己可感知、可共情的作品。在获得了深刻的感悟之后,也能将其变成优秀的写作素材,在作文中予以呈现。又比如,教师还可以推荐各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中国文化概述》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与优秀的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及交流,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风采。驱动他们更好地进行写作实践,在作文中真正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预期的写作教学目标。

2.领悟——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教师想让学生把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作文中,就一定要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化的理解能力,加强他们的领悟能力与感知能力,获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体会其中蕴藏的精神内涵,增强他们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及自主性。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基本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呈现,而想真正领悟这些内容,就一定要进行多元化朗读,达到熟讀成诵的目的。学生的朗读要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芣苢/<诗经·周南>》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朗读,以便实现“语言建构及运用”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感知能力。这一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古代人们在采摘芣苢时的劳动场景及劳动过程,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多元化朗读。例如,在初次诵读时,教师吟唱,学生跟诵,让学生体会劳动之歌简单优美、不拖沓的旋律。再次诵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在诵读过程中体会作品展现出的劳动画面。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从景、人、事、情等角度加深理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最后,可以让全班学生齐读,把自己对劳动的热情和热爱表达出来。如上,多元化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他们后续优化写作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针对文章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探究性学习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写作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主动构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写作知识库,而后把自己的想法延伸到讨论中,逐渐丰富写作内容,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练习中,在审题时就需要学生抓住“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劳动者”等关键词,根据这些内容讨论和交流时,遇到了“劳动者”,必不可少地会涉及中国人从古至今熠熠生辉的劳动精神。那么在表达观点时,便可以引用《芣苢/<诗经·周南>》中的相关句子,比如“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证明古人的劳动精神和今人的劳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热爱劳动、在劳动时都有顺序,讲究慢工出细活。由此还可以延伸出中国传承已久的“工匠”精神等。经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便可以开阔写作视域,写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并且字里行间还会蕴藏非常厚重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都能助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3.运用——借助阅读实施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想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以读促写,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各种“小练笔”实践,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能被作品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折服,产生深刻的感悟,进而投身于写作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写给妻子的绝笔书。这一诀别书读来令人痛彻心扉,并且还能激发读者的家国情怀。林觉民在写这封信时,把自己的革命豪情与儿女之情融合在一起,采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小家”与“大家”中的坚定抉择,也能从其身上看到那一时代无数个像他这样为了挽救民族危难与家人诀别的仁人志士。阅读“与妻书”,能够让学生与作者、与当时的时代共情。特别是“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形成了鲜明对比,充分阐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了这段话之后,学生就会产生爱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表达他们对林觉民的崇敬之情、对“家国一体”的深刻感受,甚至可以以“林觉民妻子”的身份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高中生的情感是非常丰富且细腻的,他们对同一句话或者同一篇文章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可以设置开放性的小练笔,让学生大胆表达,把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来,完成“以读促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改,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在全班诵读,让学生相互学习。这样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互相展示中汲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为后续高质量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渗透策略

1.格局——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素养

想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就一定要扩大自身的教育格局,整体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素养,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以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启发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更深刻的领会,从而使教学更为深入。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就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烛之武身上具备的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在战争即将爆发、人民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时,他“夜缒而出”,孤身去往秦国。从分析“亡郑”与“留郑”的利害及解读秦晋的历史关系着手,不费一兵一卒,劝退了秦国,也让晋国撤离了郑国。烛之武自从下定决心要与秦王谈判之后,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国家大义面前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舍身取义的“缩影”。这些志士仁人在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积极协调,寻求济世安民的道路,这种精神品质可敬可叹。在让学生从烛之武身上领悟到独特的爱国情怀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继续迁移阅读古诗《登岳阳楼》,在杜甫身上看到即使身处悲戚的境地,也依旧忧心于国家的安危和时局的动荡,在对这些优秀传统诗文的解读和分析中了解古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如此,可以激励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在写作过程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格局,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2.教法——多维多向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从多方面着手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寫作一直是高中生学习的重难点,通常很多学生都对写作抱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素材,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否则很难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要让他们有意识地把写作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为了落实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设计丰富多彩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古典文学鉴赏会”“今人看古人”“古诗词大会”等,借助多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在分享与交流中也能够将这些内容一一细化、一一分解,而后在写作过程中更为有效地运用,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要优化评价模式。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将其作为写作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文张贴在教室的墙报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学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作文的方法。这种及时的、明确的表扬,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尽最大的努力予以落实。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忘历史。教师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比如,以学生为主体,以“积累”“领悟”“运用”为主实施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格局”“教法”为主实施课程教学,让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贯穿其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带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