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如何面对失败,获得持续挑战的勇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正视输赢的过程,是教师进行价值引导的过程,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班主任应通过班级文化环境的营造、主题活动的引领和家校的协同共育,为学生注入“不怕输”的基因,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塑造学生“输得起”的心态。
【关键词】价值引导;输赢观;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9-0049-04
【作者简介】陆一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二级教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面对失败,有些学生能重整旗鼓、继续挑战;更多的学生却是心生挫败、一蹶不振。比赛失利时,他们情绪失控,不愿意再次尝试;面对批评时,他们归咎于他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面临挑战时,他们自信心崩塌,不愿意踏出舒适圈……“想要赢”曾经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害怕输”却使他们裹足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总是鼓励学生取得成功,却常常忽视了教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失败,而这恰恰是学生幸福生活的重要一课。
一个人只有正确面对挫折,才能更好地收获成功。一个能正視输赢的学生,不会因为一次得胜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班主任要培养能正视输赢的学生,要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就要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建班育人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文化环境的营造、主题活动的引领和家校的协同共育,为学生注入“不怕输”的基因,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塑造学生“输得起”的心态。
一、文化育人:为学生注入“不怕输”的基因
我以为,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输赢观,首先要以班级环境营造和班级精神聚合影响学生。“培养什么人”是班主任在建班之初就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接手哪一个年段的班级,“勇气”总是我首选的学生成长关键词,它是我对学生的期待,更是我的班级育人目标。
我理解的“勇气”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它的勇气;第二层是指面对失败,要有正视它的勇气;第三层是指面对自我,要有超越TA的勇气。于是,在众多的意象中,我和学生一起选择了“小松”作为我们班的班名和班级标志,我们共同商定的班级口号是“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班级愿景是“刚出土的小松没有人认识,但它和杂草不同,它坚强不屈,一个劲地往上蹿,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的凌云木。愿同学们做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人”。我将班名、班级口号和班级愿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出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主题班会上,我会对学生说:“松树小的时候和杂草很像,藏在草堆里几乎无法分辨,但它和杂草不同的地方在于,杂草风一吹就倒,而小松却不管风吹雨打,依然挺直腰杆,不断向着太阳生长。所以,杂草不管怎么长,依然是杂草,而小松在几十年之后就能长成一棵凌云木!”就这样,在我和学生一起踏上一段新旅程前,共同种下了一粒“不怕输”的种子。
我和学生一起为班级取名,共同发现班名背后的温度,共同体会班级愿景的力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二、活动育人: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里,我会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展示舞台和机会,纠正他们的行为,塑造他们的品格,通过活动实践、体悟和反思,强化“不服输”的精神。
1.遭遇失败
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这是学生与“输赢”的第一次较量。最初听到比赛的消息时,他们很兴奋,但训练的时候却懒懒散散,极不认真。还未比赛,胜负已定。于是,广播操比赛之于我的意义,便不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教学生如何面对“输”的契机。
我决定不动声色,静观其变。果不其然,在正式比赛时,我们班的广播操动作不整齐,学生精气神不如其他班级,不仅排名最后,而且还被要求一周后“重做”。那一刻,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羞愧和不服气。我等他们发泄完情绪安静下来后,问他们:“你们对今天的比赛结果满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满意。”我接着说:“咱们来分析分析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的动作做得不到位。”“小涵没有穿统一的服装。”“我太紧张了,比赛的时候有一个动作忘记了,没跟上大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自责的,也有责怪他人的。我对他们说:“输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既然大家意识到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们可以每天放学回家练习。”“练习的时候要对着镜子练,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动作标不标准。”“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录下来,再对照着看问题,然后再改进。”“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时间练习集体队列。”……我趁势再问:“第二次机会,你们能抓住吗?”“能!”学生齐声回答,如虹的气势充盈在教室里。
接下来的一周,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课间午后,总能看到学生练习的身影,看到互帮互助的美好场景。体育老师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学生还向他请教某个动作的标准做法,甚至请他帮忙练习……只有正视“输”的现实,反思“输”的原因,进而调整行动,才能收获“赢”。从这个意义而言,练习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加可贵。在第二轮比赛中,我们班以最佳的状态、最整齐的动作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2.认识失败
输了要复盘“输”的原因,赢了要总结“赢”的经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输赢中收获比结果更加重要的成长。在第二次广播操展演结束后的总结会上,我问学生:“经历了这次广播操比赛,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们回答:“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收获成功。”“要是第一遍就做好该多好呢!”“其实,我们完全有冠军的实力,只是我们都没有认真对待第一次比赛。”“以后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吸取这次比赛的教训,要精益求精、全力以赴。”……“是啊,亲爱的孩子们,不要轻易服输,凡事都要全力以赴,因为,你们值得拥有一个最好的自己。”我总结道。
对学生而言,“不服输”只是一股子劲头,只有将之化作行动,才是真正的“不服输”。因此,在输了以后,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及时复盘,总结得失,以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最好的自我。
3.反思失败
新学期开学后,我们迎来了年级足球联赛的冠亚军之战。原本被大家寄予厚望、视为夺冠热门的我们班,因为主力队员腿受伤,发挥失常,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不只是比赛队员痛哭不止,连啦啦队员都泪流满面。这时,有学生开始埋怨生病的主力队员:“都怪他的腿受伤了。”“真是会挑时间,偏偏比赛时腿受伤了。”
针对这次的比赛,我开设了一节主题班会。我对全班学生说:“咱们班输了,我也很难过。但咱们只是输了比赛,并没有输人。小彦在腿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上场比赛,努力为班级争光。这份战胜自己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的掌声!孩子们,我们倡导‘不服输,但并不表示我们‘输不起。”我给他们讲北京冬奧会上羽生结弦挑战高难度动作的故事。虽然羽生结弦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但他挑战自我、挑战不可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时的“输”,是为了超越自我,创造奇迹。说到底,“输”在某些时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关于“输”的故事。在故事分享中,学生意识到:“输得起”既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我们既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也要有“输得起”的态度。
三、协同育人:培塑学生“输得起”的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会发生分歧。”
学生正确输赢观的形成,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或者说仅有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家庭教育的参与。于是,我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呼吁家长和我一起培塑孩子正确的输赢观。信中,我首先请父母摆正自己的输赢观,正确看待孩子的输赢,尽量淡化对结果的关注,让孩子面对输赢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如果孩子遭遇失败,那么,父母该如何面对并引导他们走出阴影?我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给予他们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面对期末评优评先时,孩子未能如愿评上,父母应该怎么做?我建议他们先理解孩子难过的心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共同制订新学期的计划,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最后,我介绍了自己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输赢观的方法,并请他们和我相互协同,为孩子健康幸福成长而努力。
我们班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为了让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期末评优评先时,我邀请一部分家长现场观摩。在“新三好学生”的投票选举环节,学习委员小许落选了。意料之中,这个脆弱的男孩子非常伤心,当场就流下了眼泪。我一边安慰他,一边说:“同学们没有选你,肯定是有大家的理由,你愿意听大家说说吗?”他勉强点点头。学生纷纷站起来表达观点,他们说:“小许虽然成绩优秀,但是不太乐于助人,别人有问题找他帮助时,他总会找各种理由推脱。”“他输不起,比女生都脆弱,只要一输就情绪失控,我希望他能更坚强一些。”这次观摩活动后,小许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向我要孩子的荣誉,而是给我发来信息:“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孩子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总以为没有评上‘新三好学生是老师偏心,时时处处维护他,没想到却助长了他输不起的心态。”我建议她借着这次机会和孩子好好聊聊,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次评比,可以把这次落选当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找到自身问题所在,不断完善自我。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小许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也慢慢长成一个内心强大的少年。
输和赢是一对反义词,生命中的每一次输赢,都是对自我最好的磨炼。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能正视输赢、超越输赢的学生。赢,固然可喜;输,也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