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雅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7~9年级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必考考点。
那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呢?本文结合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总结归纳出“三五八”译句策略,即文言文译句的三大原则、五大技巧、八项注意。
文言文译句的三大原则
一、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指要忠实于原文内容,做到字字落实,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保持原文的语言风貌。“达”,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表意明确。“雅”,指文笔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对于初中生来说,通常情况下,能做到“信”和“达”就基本可以了。
二、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语言现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例 (2022·湖北·武汉)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李尚书景让少孤》)
【分析】此句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句中提到的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补充主语、写清“其”所指代的人物。
【译句】(夫人)命令杖打(景让的)后背,(军中的)幕僚和大将给(夫人)行礼,哭着为景让求情,过了很长时间(夫人)才答应,军营就安定了。
三、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文言文的两种基本方法,通常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当直译行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意译。
例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若采取直译的方式,此句应译为“不断增长他所不能做的”;但这样翻译显然不通顺,需运用意译的方式,表述才更准确。
【译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文言文译句的五大技巧
一、留。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职、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分析】年份(庆历四年)、人名(滕子京)、地名(巴陵郡)都直接保留。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的太守。
二、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例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分析】“吾”“汝”分别替换成“我”“你们”。
【译句】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
三、调。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此句为倒装句,语序应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四、补。补充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量词等,使句子意思完整。
例 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
【分析】应在数词“五”后补充量词“个”。
【译句】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
五、删。删去发语词、凑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等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不译。
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分析】“夫”为发语词,不译。
【译句】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文言文译句的八项注意
一、注意重要实词。重要实词,是指对理解句意甚至段意具有关键作用的词语。翻译前一定要弄清句中有哪些重要实词,对号入座。
例 (2022·山东·威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分析】此句中“燕雀”和“鸿鹄”直接保留不译。另外两个重要实词分别是“安知”和“志”。
【译句】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二、注意重要虚词。重要虚词,指对理解句意和句子结构具有关键作用的虚词。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乃、其、且、然、虽、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
例 (2022·四川·遂宁)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分析】此句中重要虚词有“故”“虽”“之”“而”“于”。(《精骑集序》)
【译句】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三、注意通假字。
例 (2022·山东·滨州)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分析】“与”为通假字,同“举”,意为“推举”。
【译句】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四、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翻译时要立足于语境,选取正确义项。如“为”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文言文中就有“担任、被、作为、认为、变成、是、替、为了、对”等多个义项。
五、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或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等。
例1 (2022·湖南·邵阳)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分析】“王”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称王,统治天下”。
【译句】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啊。
例2 (2022·四川·成都)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动”“忍”分別属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译句】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例3 (2022·山东·滨州)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分析】“忧”属于动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忧”。
【译句】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六、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情况。
例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分析】“妻子”属于词义缩小。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译句】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分析】“几何”属于词义转移。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分支学科。
【译句】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分析】“卑鄙”属于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
【译句】先帝不介意我的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七、注意特殊句式。
1. 判断句。标志词主要有者、也、乃、即、皆、则、为等。
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分析】此句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译句】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省略句。主要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量词五种情况。
例1 (2022·重庆A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小石潭记》)
【分析】这句话省略了主语“鱼兒”。
【译句】(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例2 (2022·福建)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袁友人传》)
【分析】此句省略了量词“岁”。
【译句】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3.倒装句。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例1 (2022·湖南·邵阳)微斯人,吾谁与归?(《爱莲说》)
【分析】“吾谁与归”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译句】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例2 (2022·四川·自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分析】状语“于草庐之中”后置。
【译句】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4.被动句。包括有标志词(“为”“为……所”“于”)的被动句和无标志词的被动句。
例 (2022·江西)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分析】此句有被动句标志词“为”。
【译句】苏洵三十岁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5.固定结构。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搭配使用的两个词语紧挨在一起,如“有以”“何以”“无以”“有所”“无所”“无从”“如何”“奈何”“若何”“孰与”“是故”等;另一种是配合使用的两个词间隔出现,如“不亦……乎”“何……之(有)”“为……所……”“见……于……”“如……何”“得无……乎(耶)”“非……也”“岂(非)……哉(乎)”等。
例1 (2022·河北)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
【分析】此句用到了固定结构“非……也”。
【译句】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例2 (2022·江苏·苏州)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中华百年经典散文》)
【分析】此句用到了固定结构“岂非……乎”。
【译句】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
八、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可适当采用意译,力求准确表达原句的意思,做到不“变味”、不“走样”。
例1 (2022·湖北·咸宁)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世说新语·识鉴》)
【分析】“狼噬”“虎视”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直译、意译均可。
【译句】(苻坚)已经贪婪地占据梁州、岐山一带,又对淮阴地区怀有野心。
例2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分析】这两句既是对偶又是互文,翻译时要兼顾上下句的意思。
【译句】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胜利归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文言文翻译准确无误,除了运用以上策略,同学们还需要平日常读古籍,勤诵古文,注重积累,培养语感,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此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学生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G20CB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